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原为钱塘(今杭州)人,因与诗人蒋灼交厚,移家居余杭方山。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任南京刑部主事、礼部主事等职。曾因违忤帝意遭贬谪。以后又擢为贵州佥事。再调任广西右参军,分守右江。其时,龙州土酋赵楷、凭祥州土酋李寰弑主自立,汝成与副使翁万达秘密起兵,将两...[详细]
田曾垲(1897—1977),字泽民,萧山欢潭乡欢潭村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先后在金华七中、福州警官学校、福建农学院任教。1945年赴台湾,始在台北日产处理委员会工作,后调台湾物资输入管理委员会任科长,编有《日产清理法规》一书。1949年脱离政界,从事文化教育,曾任台北东方中学校长...[详细]
童润蕉(1903—1930),女,原名顺姣,学名祖琼,建德大洋人。自幼好学,性格刚毅。擅长绘画、绣花。喜读《木兰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常与胞弟童祖恺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谈论国家大事。 1927年春,在祖恺的鼓励和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大洋妇女协会分会成立时,推选为分会负责人。她带头剪短发,...[详细]
童祖恺(1907—1930),字瑞梅,化名董超,建德大洋人。1922年8月考入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受共产党员唐公宪、进步教师竹均之影响,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童祖恺与同学严汝清等响应全国和省 的号召,成立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学生自治会,积极投入反帝运动。 192...[详细]
屠倬(1781—1828),字孟昭,号琴邬,晚年号潜园老人,清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江苏仪征县知县。在任期间,因当地无桑树,从吴兴购得1.2万株,作《种桑诗》,劝民种植;还买棉花籽给民播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定关税,设官渡,审理大案公正清明,政绩...[详细]
王缙(生卒年未详),字子云,宋分水(今桐庐县分水镇)人。崇宁五年(1106)登进士,授歙州(今安徽歙县)司法参军,升任英州(今广东英德县)知州。吏部考核,其品格与治绩皆列一等。高宗诏其入京面对,初拟授任滁州,以固边备,因朝议未决,改任虔州(今赣州)知州,未几召回任金部员外郎。复出将任温州,陛辞时...[详细]
王銮(1817—1890),一作鸾,字子和,清富阳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义祖,能书善画,颇有文名。王銮从小受富春山水熏陶,又经其祖父指授,初解画理。少年时期,随其舅父周凯游金、厦,涉台、澎,饱览江山丘壑之美,画艺大进。归故里后,闭户习画,不问世事,“松花砚边落,闲来枫书眠”,以书画自娱,其亲朋大...[详细]
汪珪(1878—1913),原名璋甫,字旦庵,清萧山城厢镇东肠桥下街人。少年时爱好读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化工系就读,其间,结识陶成章、王金发等人,逐渐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陶、王引荐下,结识宋教仁、黄兴等,后人光复会。旋又为筹备同盟会而东渡日本。回国后,化名汪继德,任上海...[详细]
王晔(生卒年未详),字晔,号南斋,杭州人。生性乐观幽默,热爱自然,常对月吟咏。擅长诗章乐府。曾与朱凯合作散曲《双渐小卿问答》16首,内容为双渐与苏小卿的故事,深为时人称道。他创作的杂剧有《卧龙岗》、《双卖华》、《破阴阳八卦桃花女》等,今仅存《桃花女》、《太和正音谱》,列为杰作。至顺年间(1330...[详细]
王宝庆(1899—1947),原名宝铨,萧山进化墅上王村人。是江浙“苏州文戏”创始人。他4岁丧父,后与继母一起靠杂耍技艺生活。20年代初,进入上海“十里洋场”,不久继母病故,由苏州籍街头艺人罗禹卿收留。先后在沪“宣卷”和“南方歌剧”班说唱,并在罗禹卿帮助下,邀集10多位同行组成“吴语小戏班”,挂...[详细]
王公道(1909—1981),原名广法,曾化名振玉,余杭乔司镇人。少年时在皮鞋店学艺。1930年到上海,接受革命教育,参加反帝反战大同盟,曾任上海皮鞋工人互助会执委、主任等职。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社联”、“左联”、“武联”等进步组织的书刊发行工作,在-下,机智...[详细]
汪辉祖(1730—1807),字焕曾,号龙庄,清萧山昭东大义村人。乾隆四十年(1775)中进士,五十二年为湖南宁远县知县。五十六年署道州牧,一月后再调善化令,后因足疾乞休回乡。 汪家境贫困,父早亡,20岁就开始幕僚生活。他好学不懈,精明干练,博览群书,尤对法家学说钻研甚深。乾隆中期,东南沿海...[详细]
王家坊(生卒年未详),字左春,清分水(今属桐庐)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拔贡选任山西知县,先后署理过10县。光绪初,三晋大旱,朝廷发放钱、谷助赈。时家坊代理潞城知县,在辖境内按户赈给,实惠均沾。并大力推行凿井、种薯等救灾措施,上司极为赏识,令各州县仿行,无数灾民因此得救。后任高平知县,当...[详细]
汪康年(1860—1911),字穰卿,晚年号恢伯,清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应聘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习。中日甲午战争后,愤朝廷丧师割地,力赞变法图强,提出:“非将教育、政治,一切经国家、治人民之大经0,改弦易辙,不足以变法。”不久,至上海与诸名流集议,探...[详细]
王克敏(1873-1945) 近代官僚、汉奸。字叔鲁。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03年乡试中举后由清政府派往日本任留日学生监督,后任驻日公使参赞。1907年回国后,在清政府外务部任职。1910年任直隶交涉使。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曾任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等职。1927年南京...[详细]
王烈(1887—1957),字霖之,萧山临浦镇人。我国著名地质教育家。1906年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读格致科,并跟从德国学者梭尔格学习地质。1909年考取公费生出国留学。1911年赴德国弗赖堡大学攻读地质学,1913年学成回国,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系教授,后在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教,并兼...[详细]
汪乔年(?-1642) 明末将领。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人,字岁星。天启进士。历官青州知府、陕西按察使。崇祯十四年(1641),出任陕西巡抚,不久代傅宗龙为陕西三边总督。次年,奉命出关,并趋襄城,与左良玉遥为声援。李自成、罗汝才联军倾师迎战,明军大溃。乃退保襄城,固守五昼夜,城破,被执杀。同...[详细]
汪馥泉(1900—1959),字浚,杭州市人。早年求学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积极响应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与俞秀松、宣中华、沈端先等人创办进步刊物《十月》,后改名《浙江新潮》,同年,去日本留学。1922年回国,在上海从事进步作品翻译工作,一度曾去长沙第一师范任教,与田汉、赵景深共事。...[详细]
王绍兰(1760—1835),字畹馨,号南陔,自号思维居士,清萧山城厢镇人。王家境清寒而笃志好学,曾以教书所得奉养母亲。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拔贡。五十八年中进士。历任福建南屏知县、闽县知县、泉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等职。后署闽浙总督。嘉庆二十二年(1817)因审案有谬,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