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再(1921—1945),原名镇华,又名培卿,余杭县人,随祖父移居杭州。1937年,在杭州之江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日军进逼杭城,和同学江腾等人毅然共赴国难,前往重庆。因举目无亲,衣食无着,充当旅社练习生和轮渡公司售票员。办事沉着果断,一有空暇,即醉心读书。1938年,进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学习。6...[详细]
赵尔春,1941年农历九月初三生于浙江省临安县中塘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位忠厚老实的农民,母亲勤劳善良但体弱多病。为养家糊口,父亲终年在地主的土地上劳作。然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只是吃糠咽菜、朝不保夕的苦日子。有一年,父亲由于劳累过度病倒了,生活失去了依靠,借贷无门,无奈之...[详细]
钟化民(约1545—1596),字维新,别号文陆,明仁和博陆(今属余杭区)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惠安知县,多惠政。发现豪门权贵侵害民利官租,必绳之以法。清丈田亩,豁浮额若干顷。审徭役,减虚丁二万。洛阳桥坏,渡者常溺于水,化民不顾艰难,尽力修复。御史安久域到福建巡行,所到之处无不歉收,...[详细]
周凯(1779—1837),字仲礼,号芸皋,清富阳县城宜家弄人。少年时代曾向阳湖派领袖、散文家恽敬、张惠言学习古文。嘉庆十年(1805)成进士,殿试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继任编修、国史馆纂修、提调等职。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二十四诗人之一。 道光三年(182...[详细]
朱文钧(1882—1937),字幼平,号翼庵,萧山城东朱家坛村人。清光绪年间游学英法等国,归国后,署度支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任财政部参事、盐务署厅长。1928年脱离政界,从事古书文物工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收藏家、鉴定家。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朱被聘为特约专门委员,负责对文物的鉴定考证。 朱文钧勤...[详细]
钟毓龙(1880-1970),字郁云,号庸翁。杭州人。学者。曾在浙江高等学堂、杭州府中学堂、省立一中、宗文中学等校任教国文、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后任宗文中学校长。专长钟鼎文,善诗词书法,曾任浙江通志馆副总编等职。著有《中国神话史》、《说杭州》、《浙江地理考》等。 ...[详细]
白珽(1248—1328),字廷玉,自号湛渊,晚年又号栖霞山人,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白山乐收作嗣子。自幼聪慧过人,雅好诗文,博通经史。宋咸淳年间,与仇远同以诗名于世,人称“仇白”。人元后,以李简推荐,授太平路儒学学正,不久摄教授事,后转常州路教授,迁江浙等处行...[详细]
鲍迪富,男,汉族,1940年9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县渔山乡,1958年毕业于浙江省金华农业学校,同年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农学院(现浙江农业大学)深造,于1962年本科毕业。分配在杭州市药物研究所工作,1981年调入杭州市医药局1987年调入浙江省医科院。先后从事药用植物病害研究、科技开发服务等工作...[详细]
包汝羲(1880—1950),字仲寅,号笑庐,建德乾潭镇人。髫年中秀才。随即补为廪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进日文预备学堂,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部攻读理化博物科。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严州、衢州等中学担任博物教师。与余光凝、邵次珊等同盟...[详细]
鲍效祖,1933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柴油机厂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内燃机学会大功率柴油机分会副主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委员会涡轮机与锅炉学组成员,西安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主要成果:从事中速大功率舰船用柴油机的科研和生产,在完善柴油机性...[详细]
鲍修信,1934年5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曾任江苏无锡师范学校高级讲师,安徽省太湖县政协副主席,太湖师范学校校长,安徽省地理教研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安庆地区地理学会理事。主要成果:曾合编过《高三地理复习》及江苏省编教材《中国地理》、《江苏乡土地理》、《...[详细]
鲍志成,男,1963年9月出生,浙江富阳人。1981年考入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198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该校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 1988年至1993年在杭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工作,1993年至今在浙江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现为中国...[详细]
蔡郕(1877-1945) 近代历史学家、小说家。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详细]
蔡堡(1897—1986),字作屏,余杭高桥头人。7岁入私塾。1912年在余杭高等小学读书时,即以“列强蚕食风云急,铁血男儿国事伤。欲斫长鲸无利剑,水云深处独徜徘”的诗句,抒发对列强侵华的忧愤之情。1913年入杭州府中学。1917年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火烧曹宅”。1...[详细]
蔡九华(1902—1930),富阳小源乡山基村(今属灵桥镇)人。家境贫寒,自幼失学。稍长,拜师习武,遇见不平,敢于挺身仗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富阳独立支部党员方宝儒以小学教师身份,在小源一带隐蔽活动。九华因受宝儒启发,逐渐向往革命。1928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民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详细]
蔡咸章(1892—1960),字汉瞻,临安人。居吕家弄,家境清贫,兄弟五人,咸章行三。幼极聪颖,就读于钱继孚,蔡出类拔萃,极受器重。由亲友资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1919年五四运动,他是积极发起人之一,参加--,被当时北京反动政府逮捕,后由校方保释出狱。毕业后,在北...[详细]
蔡仲光(1609—1685),原名士京,字大敬,又字子伯,萧山城厢镇十字弄人。明末秀才,以博学著称,尤对《周易》、《诗经》、《尚书》、《论语》颇有研究,更长天文、地理,与同邑毛奇龄、包秉德、沈锡禹相友善,俱为一时知名人士,有“四友”之称。明亡后,与友人遁迹山林,不问世事,洁身自好,不慕荣利,悉心...[详细]
曹阿堂(1894—1928),又名瑞堂,萧山赭山坞里村人。少年时父亡,家境贫苦。1914年初夏,钱塘江水暴涨,他家的草舍被冲走,为了生计,到杭州江干码头当挑夫。1918年,经友人介绍进杭州光华火柴厂做工。1925年,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杭州工人运动,受到革命教育。1928年初,曹阿堂加入中国共...[详细]
曹顺标(1915—1932),又名仁标、仁飚,萧山城厢镇人。顺标有三姐、二兄,排行最小。1921年起先后在萧山福音堂小学和县立仓桥小学读书。1926年秋,考入上海八仙桥中法学堂;次年,转入上海立达学园,其间,接触进步人士,了解马列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五一”--时遭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