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迈 [公元1913年-1941年]

  • 任迈(1913~1941),原名国潘,号介屏,民国2年(1913年)生。丹阳人。烈士。8岁入味青学塾读书。少年时常到邻居夏霖家听讲革命故事,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8岁的任迈不顾家庭的阻挡,离家北上参加义勇军,被家人从北平强行追回。嗣后,他又以到杭州医专读书为名离开丹...[详细]

容铁

  • 容铁,(1963.10—)原名纪容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擅长中国画、书法。1985年毕业于江苏邮电学院,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1996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教育专业研究生班。2002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2003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艺术报》美术,现为中国美术...[详细]

阮德山 [清][公元1885年-19年]

  • 江苏丹徒籍革命志士阮德山(1885-1911),清末入伍,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举义,在进攻两广督署战斗,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英勇杀敌,以娴熟的 法,准确的投弹,毙伤清兵数十名,后与华金元为保护负伤的战友徐国泰,在督署门内壮烈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应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阮德...[详细]

邵大箴

  • 邵大箴(1934.10—)江苏镇江人 。 擅长美术史论。 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美术史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出版有《现代派美术浅议》 、《传统美术与...[详细]

邵建甫 [公元1918年-1944年]

  • 邵建甫(1918—1944),原名连保,又名振礼,大港镇人。幼年丧父,中途辍学,16岁到上海学徒,参加受共产党影响的厂外夜校学习。民国27年(1938),毅然离沪去太湖地区参加地方抗日武装,不久加入共产党。次年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工作。镇丹县成立后,任县委社会部副部长兼-长。日军“清乡”前...[详细]

沙书玉 [清][公元1802年-1887年]

  • 沙书玉(1802—1887),字石庵,原籍武进孟河。祖父晓峰,在常州开诊所;父景韶,行医于大港镇而迁居寓地,入丹徒籍。沙书玉承继世业,在家行医。其住宅邻近有一小街,街中有两家药店,两家旅馆,专为远近来治病者服务,人称之为沙街。沙擅长内、外、喉科,对温热病理、痈疽的定性、临床的辨证都有独到的见解,...[详细]

沈全福 [公元1919年-1961年]

  • 沈全福(1919~1961),苏州市人。1931年在苏州“荣和堂”学艺。1937年拜师,工花旦,擅京胡、二胡、唢呐,二胡以长弓、短弓、柔弦、滑音、独奏曲等为优,以近轻远雅著称。吹功运气足,换气匀,节奏清晰,音响宏亮。1952年在苏南地方戏集训学习后,分配到句容县文力锡剧团,任副团长兼乐队队长。沈...[详细]

施显鉴 [公元1894年-1964年]

  • 施显鉴(1894~1964),字镜甫,扬中县八桥镇人。自幼酷爱书法,少年时即为乡民书写春联。一生以擅长书法名闻乡里,书体端庄浑厚,秀雅宜人,有晋王遗风。曾任扬中县知事公署录事(文书),南通县政府书记(文书)及法院书记官。抗日战争期间,在八桥镇附近任私塾教师,后改业经商。 1947年当...[详细]

释印楞 [公元1865年-1921年]

  • 释印楞(1865-1921) 字宗仰,俗姓黄,原名浩舜。别名有用仁、中央、乌目山僧、楞迦小隐等。常熟人。 宗仰少年时在常熟虞山三峰清凉寺出家。受其师药龛大师和著名文人王伊的教育,后转至镇江金山江天寺受具足戒。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受犹太富商哈同夫妇之邀去上海。民国3年(1914年)回金山...[详细]

孙祥华 [公元1946年-1978年]

  • 孙祥华(1946—1978),辛丰乡后韦村人。读小学时成绩优良,多次被评为三好生。因家贫,虽考取初中而未能入学,参加农业劳动。1965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通信员、文书、班长、参谋、连长等职,先后6次受到部队领导的奖励。1966年7月加入共产党。入伍时曾对一起服役的王连生说:“我...[详细]

苏硕人 [公元1879年-1942年]

  • 苏硕人(1879~1942),名涧宽,又号考子,自称“蒙古炳宽”,以字行。镇江人。驻京口蒙古八旗六甲镶黄旗人,蒙古姓为额鲁特氏。光绪年间秀才。 苏擅篆书和隶书,篆隶中融入魏碑笔意,既清秀又遒劲,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声名远播,就学者和求索书画者盈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携全家避居上海,...[详细]

唐侃 [明][公元1487年-1545年]

  • 唐侃(1487—1545),字廷直,号默庵,开沙(今高桥)人。3岁学习论语、孝经,9岁读完四书、诗经,16岁进郡学为秀才。后从丁玑学习,为丁门高足。为举人时,曾拾得巨商丢失的一袋金钱,未启封即归还失主。出任郡守、县令,从不携带眷属,只用一二侍仆随从。居茅屋,粗衣淡饭,常怡然自乐。43岁任江西永丰...[详细]

汤维建

  • 汤维建,男,江苏省丹阳市人。1963年8月18日出生。1980年7月高中毕业。1982年9月,入读苏州大学法学院。爱诗,爱哲学,喜做善事。1986年7月,从苏州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分配到江苏省镇江市工作,单位为江苏省-工作警官学校。润州风我,旖旎非凡。在那里生活,工作...[详细]

陶逊 [公元1871年-1918年]

  • 陶逊(1871~1918),字宾南。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镇江人。出身望族,自幼喜爱读书,文才出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友人创办了南京最早的新式学校———思益学堂。他担任校长,聘请思想进步的青年学者到校任教。次年任清新军第九镇医官。光绪三十二年参加同盟会,在新军中从事反清活动。宣...[详细]

柳诒徵 [公元1880年-1956年]

  •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又号山髯。7岁丧父,与母、姐住外祖家。16岁考中秀才,设馆授徒以维持家庭生活。后由陈庆年介绍到缪荃荪创办的江楚编译局任助理。 光绪二十八年(1902)随缪荃荪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南京与茅谦、陶逊等办了田益小学堂,成为南京第一所新...[详细]

田见岭 [公元1912年-1971年]

  • 田见岭(1912~1971),江苏泗阳县人。幼小家贫,1947年乞讨到苏南,次年8月在溧阳县当养路工。1953年从宜兴调句容县公路管理站,任天王寺养路道班副班长兼后白养路组组长。先后13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生产者、五好工人。省交通厅曾赞誉:“南京路上有个好八连,宁杭线上有个好老田。” ...[详细]

王鑫 [公元1893年-1941年]

  • 王鑫(1893~1941),字振铎,扬中县八桥乡石桥村人。父王全寿,母李氏,生四子,鑫排行第四。鑫少年失怙。受业于清末秀才吴献庭。后考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同善桥初级小学校长。1927年调任八桥镇高级小学校长,办学认真,治校有方,深得群众敬仰。1930年其母八十寿辰,乡人为表彰其母贤德,...[详细]

王妞妞 [公元1920年-1943年]

  • 王妞妞(1920~1943),女,乳名留留,学名王温玉,句容磨盘乡白杨村人。1930年随父 在常州卜弋桥读书,1937年冬,回白杨村。1938年4月24日,侵华日军包围白杨村,抓去 70多人,一齐押到马场杀害。妞妞的父亲也被抓去绑在树上,被敌人用刺刀挖去双眼后杀 害。目睹亲人和乡亲们残遭杀害,妞...[详细]

王傲毅 [公元1922年-1948年]

  • 王傲毅(1922—1948),原名贡孝兆,丹阳县人。雇农家庭,从小为地主放牛。民国27年(1938)6月,新四军到达茅山地区,王欣然前往参加,先后跟随吴仲超、任迈当通讯员,不久加入共产党。民国32年秋,调丹一区任军事股长。次年1月,任镇句县镇丹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负责镇三区工作。时叛徒别动队中...[详细]

王白划 [公元1914年-1951年]

  • 王白划(1914~1951),又名王伯华,王青萍,句容葛村乡人。苏州美专毕业。1933~1934年,在上海铁道部吴淞职工学校任教。1935年2月,回句容任《松风报》、《新句容报》和《晓风诗社》。1937年日军入侵,句容沦陷,在家乡组织青年抗日。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同年9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