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询 [五代十国][?-934年]

  • 徐知询(?-934年),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东海康王,五代十国年间杨吴摄政徐温亲生次子。他在徐温生前试图取代养兄徐知诰(即南唐烈祖李昪)的少摄政地位,却无能为力。徐温死后,他因继承了徐温的军权,试图和徐知诰争夺杨吴控制权,却被徐知诰拘禁并且被剥夺军权。后来他仍然为杨吴将领,但是不再有足够的...[详细]

徐知证 [五代十国]

  • 徐知证 徐温第五子。事吴历州刺史、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封魏王。 陆游∠唐书》载:徐知证,义祖第五子也,事吴,历州刺史,至节度使,烈祖初尊义祖为太祖,复姓,改义祖封,拜徐氏于李氏同,知证王江,改王魏,元宗嗣位,尤见尊礼,内宴用家人礼,起舞拜跪为寿,知证亦以叔父自处,无所让,卒年四十二...[详细]

张树仁 [公元1911年-2010年]

  • 吉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树仁同志(老红军、离休干部、享受副省长级医疗、住房待遇),因病于2010年7月9日12时5分在长春逝世,享年99岁。 张树仁同志是江苏省赣榆县人,汉族,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副团长、赣榆县民主政府秘书,安东省府民政科长,宽甸...[详细]

郑华堂 [公元1920年-2012年]

  • 郑华堂,江苏省赣榆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吉安地委委员、吉安行署副专员(享受正厅级政治生活待遇和副省长级医疗待遇)。2012年3月7日在吉安逝世,享年92岁。 ...[详细]

周健民

  • 周健民,男,汉族,1956年7月生,江苏连云港人,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农工党成员,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 1975.09—1978.03,赣榆县中学教师 1978.03—1982.02,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专业学习 1982.02—198...[详细]

邹云龙 [公元1916年-2012年]

  • 邹云龙,男,汉族,江苏灌南人,1916年4月出生,1941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历任灌云县区民兵大队长、区联防主任、区长,寿县县委副书记兼公安局局长、舒城县公安局局长,六安专区公安处副处长,治淮委员会工程总队政治部主任,淮北煤矿筹备处副主任,淮北煤炭基建局党委书记...[详细]

鲍令晖 [南北朝][南朝宋女诗人]

  • 鲍令晖(生卒年不详),她是南朝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鲍令晖代表作有《香茗赋集》、《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等;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但是关于鲍令晖的生平绝少史料记载。 人物生平介绍 据钟嵘《诗品》载,鲍照有一次曾对孝武帝刘骏说:“臣...[详细]

卞赓 [清][公元1850年-1906年]

  • 卞赓(1850-1906) 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故居在灌云中正街。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稍大后,更是一心练武,以期求得功名。当他考中武举后,又决意进京,参加会试以争夺状元。光绪十八年(1892),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 ...[详细]

陈百川 [公元1867年-1946年]

  • 陈百川(1867-1946) 名锡朋,号百川,灌云县白蚬乡陈楼人,清末廪生。辛亥革命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农学系。在日学习期间,参加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为推翻满清帝制做过不少工作。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参议会议员,为灌云县建治尽过筹划之力。为振兴家乡教育,回乡与晚清创办三育小学堂的方小兰合...[详细]

陈东明 [公元1903年-1986年]

  • 陈东明(1903-1986)字汝启。灌云县界圩乡人。少时就读于灌云县第一、第二高等小学,后入省立十一中学、南京正谊中学读书。民国15年(1926)年任私立五三小学校长,因同情、支持革命,于16年被迫辞职。民国19年,任三星小学校长。民国21年,为掩护革命干部转移,再辞校长职务。民国22年,国民党...[详细]

丁莲峰 [清][公元1851年-1915年]

  • 丁莲峰(1851~1915)字莲年,灌云县板浦人,清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拔贡生后钦赐举人,时为海州知名学者,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造诣。因受康梁变法影响,思想开明先进,力主废科举、行新学。时邀板浦地方有声望之绅董。会同有识之士研讨新旧学制之利弊,共识地方兴旺发达必以新学为导,深得官私鼎力支持...[详细]

董开基 [清][公元1867年-1911年]

  • 董开基(1867-1911) 灌云县下车乡董艞村人,辛亥革命烈士。辛亥革命前,曾充任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部下镳师兼教习,亦曾在驻镇江清军统领、缉私营督带徐宝山手下任管带(相当于营长衔)。 清宣统三年(1911),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首先在武昌发动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后,人心大振,继...[详细]

方楚湘 [清][公元1878年-1946年]

  • 方楚湘(1878~1946)灌云县板浦人,家境贫寒。19岁起,屡试未成,乃转向新学,得亲朋之助,曾就读于杭州西子湖畔蚕学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张锡庚之嘱,购湖桑条3000枝,植于伊芦山麓之张庄,后省、县举办蚕桑事业,植湖桑若干于板浦北郊,终未果。光绪三十二年在乐群学堂任教数月;光绪三...[详细]

江问渔 [公元1885年-1961年,北京大学]

  • 江问渔(1885~1961) 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问渔少时家贫,但读书刻苦,16岁即考中秀才,19岁,考进省立师范学堂(后改为江苏两级师范),两年后,进本校优级师范学师范博物科;毕业时名列第一,被...[详细]

刘清韵 [清][公元1842年-1915年]

  • 刘清韵 字古香。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因出生时母亲梦见观音手持梅花,故又给她取了个小名叫观音。刘清韵出身于江苏东海一个盐商之家,她的父亲刘蕴堂是二品封鹾(cuó)商,家业最盛时有盐池200座,土地200顷。富裕的家庭条件使她得到比一般家庭女孩更好的教育,当然这也和她父亲的开明有关,“以...[详细]

刘震东 [公元1897年-1989年]

  • 刘震东(1897~1989)原名长春,灌云县侍庄乡刘庄村人。幼年就读私塾,后入小学,肄业于省立第八师范学校。40年代初,曾在革命先烈吴辟初家任塾师,思想进步。灌云南岗乡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投身革命,出任潘洼初级小学校长。民国32年(1943)8月,和民主政权教师一道参加秋训营学习,后被县教育科任...[详细]

李味辛 [清][公元1858年-1928年]

  • 李味辛(1858~1928)名道心,灌云县东辛乡人。清光绪年间考中秀才,后在龙门师范就读卒业,为当时淮北盐区德望与才名并举的开明盐商。因捐资助学,造福桑梓,而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民国初年,中正精勤学堂改为精勤学校,李味辛出任校长。建校初期,百事待兴,经费拮据,他毅然捐献出自己用巨资铺设的四排盐...[详细]

骆霞诚 [公元1856年-1944年]

  • 骆霞诚(1856-1944) 字建标,排行第五,人称骆五太爷,灌云县四队镇双桥人。祖籍东辛乡中正街。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于中医世家。骆年青即从祖行医,因刻苦学习,对中医中药有较深的研究,精通中医内科及大小方脉、针炙,曾改著《汤头歌》、《药性赋》、《针法联珠》3部医著;据自己的医疗实...[详细]

马戴 [唐][唐朝诗人]

  • 马戴 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人。生卒年不详。会昌四年(844)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被斥,贬龙阳尉。官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马戴和贾岛、姚合为诗友,酬唱甚密,和顾非熊、殷尧藩、薛能等均有诗篇往来。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详细]

马仲殊 [公元1900年-1958年]

  • 马仲殊(1900-1958) 灌云县伊山镇人。幼时读过私塾,民国4年(1915)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民国10年进入东南大学学习,积极参与新文 动,用白话文作诗写文。民国15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岭南大学任讲师。民国16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