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珍,女,汉族,1961年4月生,安徽省淮北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周凤珍是一位城市“美容师”,也是一位“献血女状元”。35年来献血170多次,其中捐献血小板148次、献全血12次、为急救病人献血50多次,成为淮北市O型血的“应急小血库”。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义务献血的行列。 说...[详细]
周鸿才(1895~1971)青阳县九华柯村人。少时读私塾数年,喜绘画。民国20年(1931),师林恒山学雕工。由于聪颖勤学,学徒仅5月,技艺即超过已学2年的师兄。其后技艺日益精进,遂成县内有名雕匠。曾设计并雕刻九华山祗园寺大供桌和大宫灯,供桌正面7块浮雕为“唐僧取经故事”,形象栩栩如生,人物个性...[详细]
周鹏程同志生平(1936-200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研究员周鹏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4月25日15时30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享年69岁。 周鹏程同志,生于1936年10月4日,安徽省广德县人。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周先庚(1903—1996),中国实验心理学家。1903年8月3日生于安徽省全椒县。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理工科,1924年毕业。1925年~1930年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1938年—1948年兼心理系主...[详细]
周正全,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巢县。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抗日挺进宣传队队员,新四军军部沿江团参谋,新四军沿江支队情报站站长,华野七纵十九师作战科长,南京空军教导总队副教育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处长,国防科委四处处长,合肥市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合肥市...[详细]
朱从玖,男,汉族,1965年3月生,安徽肥西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师。 1981.09——1985.07,安徽财贸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金融专业学习 1985.07——1988.08,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货币银行学...[详细]
【诸葛高】北宋景德—嘉祐年间人。诸葛氏制笔,世代相传,聚族为业。传至诸葛高时,技艺尤精,时称“诸葛笔”,饮誉海内。梅尧臣有诗赞曰:“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苏轼称:“诸葛高笔譬如内法酒、北苑茶,纵有佳者,难得其仿佛。”林和靖称:“顷得宛陵诸葛笔,如麾百胜之师,横行纸墨,所向如意。” ...[详细]
朱农,曾用名朱道义、孙兵,男,汉族,1917年9月出生,安徽省铜陵县栖凤乡朱家咀(现属铜陵市狮子山区西湖镇)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参加新四军第三支队救亡训练班学习,同年6月任中共铜陵县栖凤乡中心支部书记,9月任中共铜陵敌后中心区委书记,铜陵县委委员、组织部长。1940年...[详细]
朱启銮,安徽歙县人,1914年3月出生在安庆。在天津、上海、北平读过书。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并加入共青团,任南开中学团支部书记、北平大学团支部书记。1933年参加左翼上海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去北平读书,成为一二·九-的组织者、参加者。1937年毕业于上海新闻专科...[详细]
朱荫桐(1904.9—2001.9) 男,字葆华,曾用名朱保,太和县旧县集人。少年在阜阳读书,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1928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成立,与蒋介石争夺党权和政权。1929春,朱荫桐从上海前往安徽省省府所在地安庆,成立了安徽省改组派总部,任省干部委员...[详细]
明瓯宁哀简王朱允熙(1391-1406年),明兴宗朱标与继室吕皇后所生的第三子。 允熙于洪武三十一年被建文帝封为徐王,成祖入京后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吕太后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的陵墓,永乐二年被改封瓯宁王,“不遣之国”世奉太子祀。但只过了两年,就是在永乐四年,府邸中起火,被火活活的烧死。谥曰哀...[详细]
滕宗谅(990~1047)字子京,原籍河南南阳,客籍青阳。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举进士。二人志趣政见相投,交游甚笃,仲淹极称其才。然其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担任地方州郡从事,始得召试学士院,先后授大理寺丞,迁殿中丞,赠右司谏,拜左正言等京职,其间又因疏论直谏而四遭贬窜。景祐三年(1...[详细]
安心儒 (1827~1901),字和,号乐斋。清无为州人。工山水画,以大混点绘烟雨景或加淡赭,堆积水墨,痴云迷雨为最佳。他有一副独冠一时的精品,赴京御览。光绪帝视画面“涧溪小桥下碧流,水上漂一片菜叶”。良久赞曰:“外貌山水,内蕴人物”。于是赐“铜牌”,其上铸蟠龙。同年(公元1827年)出生...[详细]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字慎伯,号倦翁,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包氏旧居接近其地,所以学者称安吴先生。自幼家贫,勤苦学习,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谈兵。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多次考进士不中,以大挑试用为江西新喻县...[详细]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东莞榴花公园英雄广场包拯塑像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详细]
巴慰祖(1744--1793)字隽堂、晋唐。号予籍,子安、莲舫等。安徽歙县渔梁人。与程邃、胡唐、汪肇龙为“歙四子”。清代篆刻家。富收藏,通文艺。篆刻,工整秀劲,构思极精,受汪关、林皋影响较大,但自成面目。印款多用行楷,清秀明快。 巴慰祖[清](一七四四―一七九三)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详细]
毕卓(公元4世纪),字茂世,鱼同城集人。少年豁达豪放,甚有才华,为尚书郎胡毋辅之器重。晋大兴末年(321年)任吏部郎。因不满朝政,常饮酒废职。时有邻居酿酒,卓醉,夜到邻家酒舍就瓮而饮,被管酒人-,天明见是毕吏部郎,随解绑于瓮侧,又大醉方归。常说:“得酒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详细]
蔡炳炎(1902~1937),又名蔡善举,字孑遗、絜宜。合肥郊区人。家务农,世清贫,男丁不旺,3 房由蔡炳炎一人继承。幼受宠爱,但宠而不娇,少怀壮志,勤奋求进。7 岁启蒙,就读私塾,聪明过人,深受老师喜爱。几年间,读完“四书”、“五经”。15 岁在三河从读孙举之学馆期间,见教师案头置有梁启超《饮...[详细]
蔡永祥(1948~1966),湖滨乡大蔡村人。8岁入黑石小学读书,经常提早到校,打扫校园教室,学习用功。1964年,党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蔡永祥积极响应,经常帮助邻居五保户扫地、挑水、种自留地。一个冬天的晚上,他路过丁水塘水库,发现水库涵洞漏水,就不顾夜深水冷,跳下水里把涵洞堵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