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宗发

  • 游宗发(?~1945),新店河乡印墩冲人。家乡成立苏维埃政权后,参加了少年模范先锋队。他随-战到陕北后,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26年(1937年)毕业,任一二九师七七六团特派员,政治处主任。34年,在同国民党阎锡山部队激战的上党战役中牺牲。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 袁大鹏 (...[详细]

袁大鹏 [公元1914年-1945年]

  • 袁大鹏(1914-1945)安徽金寨县古碑镇人。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大队长。1930年春参加红军。三打金家寨战斗中,他一人劈死10多个敌人,立了功。7月攻打英山,在金家铺追击敌兵时,全班抓了一个排的俘虏,其中他一人就抓了6个,师部授于他“红军勇士”的称号。同年冬,任某班班长。1931年2月...[详细]

袁化民 [公元1913年-1948年]

  • 袁化民(1913~1948)又名袁如为,古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连长、指导员、联络员。他常化装为民夫、货郎传递情报。抗日战争时期,他与李中元、张经川等在丁家埠地区组织2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打击地方 武装。金寨县民主政府成立后,任城关区民兵游击大队长,率部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镇压-和...[详细]

余朝阳 [公元1919年-1947年]

  • 余朝阳(1919—1947),安徽六安人。1931年春,参加抗日儿童团。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33年,任商城童子团团长,坚持大别山苏区的革命斗争。后来,调任第二路游击师政治宣传队指导员。1935年2月,到重建的红二十八军政治部当警卫员,随部转战皖东皖西。1...[详细]

余道品 [公元1902年-1975年]

  • 余道品(1902~1975)张畈乡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霍山县六区六乡贫农团组长、乡苏维埃粮食委员、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1年(1932)红军西撤时落伍回乡务农,在-时期,他精心保存革命文物,细心照料红军家属。新中国建立后,被评为县区乡优属模范。 1951年他应党中央特邀,到北京参加全...[详细]

岳岐山

  • 岳岐山,匪首,化名张道生、邱传义,绰号岳葫芦。原籍河南潢川,曾先后迁居固始东乡、霍邱西乡及淮南、淮北等地。他幼时随父学木匠兼种坟地,为躲壮丁流浪在外。民国28年(1939),投入许老凯部为匪,在霍(邱)、固(始)一带抢劫。曾在霍邱南乡掠劫0残害群众5人,并与王牙子、陈小宽等匪流窜至颍上、阜阳、寿...[详细]

虞江

  • 虞江市橡胶厂轮胎硫化工,1985年招工进厂。轮胎硫化是三班制,又是在高温下作业的苦工种。但虞江不怕苦和累,他的奋斗目标是当一名合格的硫化工,在岗位上创一流产品。为掌握过硬的本领,他拜老师,访工友,不断求教,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和工艺流程。为了提高每缸的产品质量,他总是利用工间的休息时间...[详细]

余昆白 [公元1889年-1932年]

  • 余昆白(1889—1932),安徽六安人。一八八九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二五年参加革命。曾任游击大队长、独立师教导团团长、游击师师长。一九三二年十月,于安徽霍山黑石渡作战牺牲。 ...[详细]

余露 [公元1916年-1947年]

  • 余露(1916~1947),本名喻本钧,号毅坚,民国5年(1916年)出生在舞旗河镇上一个商人家里。幼年读私塾聪敏过人,塾师说:“我教书一生,未得一高材生,今得一本钧,我愿足矣!”两年后,考入离家20余里的管驾渡县立第三高级小学读书。“三高”教师多共产党员,对余露的成长影响极大。19年3月27日...[详细]

余武溪 [革命烈士]

  • 余武溪原名久章,霍邱平岗乡人,幼年就读于叶集明强小学,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接受马列主义。民国14年(1925)毕业返乡,参加袁新民等领导的尧岭地区农民治安会,并参与领导农民抗租抗税斗争。混进农民治安会的士绅子弟阎树凡、台育祥,向区董胡子义密报余武溪等搞“-”活动。当晚,...[详细]

余志开 [公元1903年-1984年]

  • 余志开(1903~1984年),汪村乡人,后迁居江潭乡。祖辈务农。他自幼随父种山植树,林业生产经验丰富。建国初,他将土地改革中分得的荒山80亩,开垦造林,仅5年时间,扦杉木13800株,成活率达95%。合作化期间,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任永丰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1954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出席省农...[详细]

曾再新

  • 曾再新(1946-)安徽当涂人。退休前在当涂县饮食公司工作,做过厨工、财务股长。退休后对当涂饮食文化和地方志产生了极大兴趣,不断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用其微薄的工资购买了《马鞍山市志》、《当涂县志资料》等书籍,走遍了当涂的山山水水,全面收集了当涂的楹联碑刻、风土民情,撰写了《当涂饮食博览》、《当...[详细]

张焘 [清]

  • 张焘,字慕清,号涵斋。汝霖子。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由庶常授编修,充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历官侍读,教习庶吉士。道光十四年(1834)主试四川。1843年主试湖南,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因忤权贵,左迁吏部主事,特旨简放湖北学政。擢礼部祠祭员外郎。致仕归。主讲南道州书院19载。(宣城县志)...[详细]

张璋 [公元1905年-1936年]

  • 张璋(1905-1936),原名张鼎和,化名张晓天,1905年生,聚星乡张新圩人,出身官宦地主家庭。青年时代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值“五四”运动以后,张璋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逐步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25年,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天津成立反帝同盟,张璋积极参加,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详细]

张琦 [清][公元1648年-1717年]

  • 张琦(1648-1717),字佩玉,颍州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山西陵川县令。不久,入户部郎中。时陵川旱灾,同官欲严驳,张琦劝阻,遂蠲免征银18万两。后迁福建建宁知府,修造海船,就近采料,节约民力财力,受到称赞。因病辞官,卒于故乡。(阜阳市历史人物传)...[详细]

张酺 [汉][?-104年]

  • 张酺(?-104),字孟候,东汉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 张酺少时从祖父张充受《尚书》,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永平九年(66),明帝为四姓(指樊、郭、阴、马四家外戚)小侯在南宫开学,...[详细]

张洎 [宋][公元934年-997年]

  • 张洎(934~997),字师黯、偕仁,全椒县草庵乡沿河村人(今名)。他行止洒脱,文采清丽,博览佛道书籍。张洎中南唐进士后官礼部员外郎、知制诰,起草诏书,参予机密,深得后主李煜的信任。后担任中书舍人,拜清辉殿大学士。 宋开宝八年(975),太祖赵匡胤灭南唐,张洎跟随李煜作阶下囚。金陵被围时,张...[详细]

张玠 [明]

  • 张玠(生卒年份不详),字秀甫,号筱庵。明代名医,颍州城内人。玠博通医理,医术精湛,医道勤奋,医德高尚,急人所难。其治病诊断准确。用药普遍。许多不治之症的顽病,经其悉心治疗,多能痊愈。对众医公认而又屡治无效的“心疼”、“惊风”等特殊疾病,他能以普通药物治愈。他深入研究医学,能判断一些尚在潜伏期的未...[详细]

张安东 [公元1929年-1983年]

  • 张安东(1929-1983),庐江北闸乡南灵村人。民办教师。1955年利用民房和自家木料修门窗,垒课桌,砌座位,在家乡办民校。1965年春,大队准备新盖教室,基地不够,他主动砍伐自家屋后十几棵树,让出场地盖校舍。1969年遭洪灾袭击时,他奋不顾身,抢先搬教具,拆校舍,学校财产全部转移后,才着手转...[详细]

张百锷 [公元1900年-1964年]

  • 张百锷(1900-1964),嘉山县苏巷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盱凤嘉县县长兼总队长。建国后,历任安徽省农业厅副处长、处长等职,1964年因病逝世。他和刘起源、董铨、王成文等一起先后为开辟和坚持盱凤嘉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他进入淮南区党委党校学习,聆听了刘少奇、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