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公主朱氏(?-?),中国古代明朝时期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女,生母郭惠妃,与蜀献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同母。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汝阳公主与含山公主同年出嫁,公主嫁谢达。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1424年),汝阳公主与宁国公主、怀庆公主、大名公主、南康公主、永...[详细]
邵烈坤(1910-1937)。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鄂豫皖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1933年7月部队扩编后,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各次反“...[详细]
沈方泉(1969-)安徽省马鞍山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历。现任中国人民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 旅总工程师(副师级专业技术军官),大校军衔。 1986年7月于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即安工大附中)高中毕业,考入军校-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并应征入伍。1990年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被本学院...[详细]
沈利川(1875~1952),本名济清,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在与儿街镇的高驾河。清末秀才,考选为孝廉方正,后考入设在安庆的“安徽大学堂”读书。在安庆,受其叔父沈子修的影响,结识了革命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才能救国救民。为实现这一目标、由沈子修介绍,加入中国同...[详细]
沈清芳(1912—?),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1930年参加六安县红军游击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独立团班长、副排长、红军少共国际团排长、红四方面军供给部粮秣员、第4军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排长、连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延安南下干部队...[详细]
沈宜甲,安徽舒城人,1901年生,冶金专家,机械发明家,比利时华侨。1918年,沈宜甲从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系毕业,随后作为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专攻数理,1928年毕业于法国国立矿冶大学。回国工作两年之后,沈宜甲再度赴欧,后定居比利时,从事科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沈...[详细]
沈子修(1880——1955),原名全懋,安徽霍山县凡冲乡人。 早年毕业于清朝两江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加同盟会,开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京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民国元年至民国7年在安徽公学、安徽法政学校工作期间,积极参加反军阀、反列强斗争。民国5年夏,与朱蕴...[详细]
石良(1319-1394)安庆路宿松人。元至正间群雄并起,他组织乡兵筑城设寨保卫乡里,民赖以安。朱元璋克九江,他归附,后任统兵元帅。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决战,他开沟通江,运军输粮,功绩显著。并夹攻湖广,策应同安、舒城,又建勋劳。明朝建立,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武德将军。因很多开国功臣被杀,...[详细]
史炎之(1872—1920年)字志和,寿县人。18岁中秀才,22岁考入保定高等学校。毕业后南游,谒孙中山先生,后加入同盟会,被分发在北方宣传革命。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他单身奔走,历经燕、豫、晋、秦等地,遍访同志。至西安,会晤同学杜仲甫等,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参与柏文蔚戎幕。民国...[详细]
石寅生(1878~1944),名德纯、字厚斋,寿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经清廷考试,被任命为刑部佥事。民国元年(1912年),孙毓筠任安徽都督,石寅生任都督府秘书,后被选为安徽省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讨袁...[详细]
舒盛苍(1902—1931),曾读过几年私塾,有相当的文化素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舒传贤创办的“学术研究会”,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筹办舒家庙“农民夜校”,并担任夜校教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先后参加六安南岳庙、豪猪岭会议,成立中共霍山特别支部,当选为文化干事。7月,...[详细]
宋金彪(1907-1932),少年时因家境贫困,从师学理发以维持生计。1926年春,党组织在乌龙庙乡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乡农民协会。受其影响,积极加入农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参加了特支领导的霍邱县“文字”暴-动和清算胡子义的斗争。后做 工作。不久,任三区(乌龙庙)少先队大队长。...[详细]
宋继蕴,女,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宋家圩。祖父宋传统,家有薄田数亩,在乡设馆课读。父亲宋治平,生二子一女,宋继蕴排行0。宋继蕴童年随祖父读书,粗通文理,因受封建礼教束缚,未能继续深造。 1、革命历程五四运动后,新文化在各地广泛传播,舒城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开化,一些思想清醒的青年学生开始萌...[详细]
宋仁甫(1893-1952),中医世家,推拿中医参西理论,立张中西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1947年他为首倡导成立舒城县中医师公会,被选为理事长。1950年被选为舒城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 ...[详细]
宋于斯(1906-1933),初入安徽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读书,毕业返乡任东林庵小学教员。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舒城特别支部书记。1932年改任中共舒城特区书记。1933年春因病逝世。 ...[详细]
宋竹荪(1880-1949),原名茇,家谱名仁澍,舒城县柏林乡宋家圩人。光绪六年(1880)九月十七日生。夫人唐悯,字佛奴,系淮军著名将领唐定奎之-,光绪六年十二月生。他们生有子女十人。其女宋竞雄,与英国留学生李国鼎结婚于武昌。 宋竹荪早年求学于日本法政学校,在日本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详细]
孙道粹,(1897~1970),字纯五,号养粹居士,上土市镇上土市村孙家湾人,1918年考入清华大学次年转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23年毕业,在北京朝阳大学附中和京师第四中学任教员。1927年经中共党员高语罕推荐去南昌就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常与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切磋文史和考古学,继任北...[详细]
孙多森(1867~1919)字荫庭,安徽寿州人。其父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家资臣富。1885年中秀才,继办贡生,捐候补同知。1898年2月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公司,任总经理。其兄孙多鑫任协理。1901年升候补道,任上海电报局帮办。1905年与聂之台等筹建上海商务总...[详细]
孙家醇(1815—1862年)字鸿卿,号顾生,寿州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进士。任内阁中书协办侍读署侍读、四川石柱厅同知,后任知府。同治元年卒于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