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人物

沈子修

[公元1880年-1955年]

沈子修为[公元1880年-1955年]

  沈子修(1880——1955),原名全懋,安徽霍山县凡冲乡人。
  早年毕业于清朝两江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加同盟会,开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京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民国元年至民国7年在安徽公学、安徽法政学校工作期间,积极参加反军阀、反列强斗争。民国5年夏,与朱蕴山、刘希平等策化安庆讨袁起义,事败,被通缉。民国8年至民国12年在六安省立三农任校长,参与领导教育界声援“五四”运动,-,支援安庆反倪(嗣冲)反三届省议会贿选、驱逐省长李兆珍等斗争。民国15年11月,受广州国民党中央指派,与朱蕴山等回皖组建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任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为响应北伐参与策划皖西起义,事败后去武昌任国民党安徽省党务干校校长,延请李立三、李达、恽代英、邓演达等人来校讲授工、农、青运及-。抗战期间,参与组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民国36年任安徽省教育会长,省政府顾问。次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安庆市分部主任委员,不满蒋介石-统治,积极参加爱国-。
  沈子修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治校经验。在安徽教育界有较高的声望。主张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摒除封建教育的陈规陋习,反对尊孔读经,奉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三农”时,拓地70余亩为农、林场。极力推行民主治校,成立学生会组织。沈子修生活十分俭朴,但对教师或学生困难则慷慨相助,并将自己的财物典当、变卖,捐献给学校。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皖北支部主任委员、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皖北行署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当选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副主任委员。1955年12月病逝于任内。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