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敦杞(1835~1880)、张忠乾(1864~1929) 张敦杞,浑号张三旺,原籍湖南湘乡县人。清咸丰十年(1860),同侄子张金忠迁徙砖坪厅乱石沟定居。初居时,住窝罩棚,除卖工度日外,每年秋冬时节,揀包谷糊口。年复一年,积储包谷数石,酿酒销售兴安。他酿的酒,质量上乘,购者叫口不绝,争相购...[详细]
张藩 (1882—1976),族名张家祥,字丹屏,洵阳县蜀河龙家河人。祖籍江苏省太湖县,清同治年间迁陕。光绪末年,张藩因田产与其舅汪隆财结仇,汪有钱有势,将张抓去吊打,又向县署诬称张私藏军火,图谋不轨,张遂被捕入狱。经张母江氏贿赂上下,方得开释。因怕再遭汪隆财毒手,张出狱后,未敢回家,径往西...[详细]
张凤翔 (1475—1505),字光世,号伎陵子,明代洵阳县洵阳里义沟人。祖父张勉,山东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明正统年间任洵阳知县,勤政爱民,离任之日,百姓泣拥马首挽留,遂安家于洵阳。父张杰,贡生,直隶大宁卫经历。凤翔自幼患眼疾,白昼短视,暗处则反明(俗谓“羞光眼”),故书房窗户白天必用...[详细]
张光鉴(1873.4.22~1957.7.27) 汉阴城关人。本名鲜为人知,外号“张神仙”却闻名遐迩。民国年间,长期在县城摆设卦摊,善于观察和揣摸各种人的心理。常使问卦人忧心而至,满意而归。“张神仙”从此得名。 张光鉴虽以算命为业,但对各种生产工具的改进、发明颇有兴趣。光绪三十三年(1907...[详细]
张鸿远 (1884--1947),族名张步朝,字飞生,洵阳县大河南张家院人。幼时家境贫寒,父以卖豆芽为生。清朝末年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后被保送入保定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结业回陕,入陕西陆军任下级军官。1911年10月陕西新军起义后,任营长、南路游击司令等职。作战勇...[详细]
张惠民,原名张志润,1905年12月25日出生于陕西省平利县冲河乡张家湾一个破落的封建世家。曾祖父张承燮,做过资政大夫、山东临清知州,“居官三十余载”,喜藏书,著有《孔孟志略》、《儒先述》。祖父张祖阶,做过山西盐运使。父亲张有,清末做过山东盐运使,1931年以前任平利东第二区区长。 张惠民...[详细]
张介臣(1900~1951) 名善一,又名介臣,宁陕县城关镇人。生性乐观、豪爽。早年在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善一报国无门,为糊口计,曾经营杂货铺。因生意萧条而倒闭。后又承包烟酒税务,又因生活开支挥霍,挪用白银200多两,被当局关押,经保释回家住闲。1926年因家事纠纷,加之夫妻...[详细]
张俊迹(1608—?) 石泉县人。明末庠生。当时天下大乱,他避居到山里读书,清初,同石泉县令涂之尧结为文字之交,常常作诗互相唱和。康熙十三年(1674),应石泉县知县潘瑞奇之聘《石泉县志》。他主编的县志,木刻印刷,传入后世。志文记事粗略。他还著有诗文,取名为《悲愤集》,没有刻版印刷。同年(公...[详细]
张朗轩(1883~1965) 白河县卡子西坝黄泥沟人,童年在家乡就读私塾,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陕西陆军小学。宣统三年(1911)在西安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至二年(1912~1913)受安康联中之聘任教,三年(1914)秋入保定军校学习,五年(1916)经教师马林介绍加入同盟会。六年(...[详细]
张铭谟(1892~1958.4) 字又新,太平乡张家庄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幼家贫,勤奋好学,考取兴安府联中。民国2年(1913)一月,保送日本留学生考试,因出榜书名时误“谟”为“汉”,致使失去东渡留日机会。当时西安报纸曾以“一字之差,误人前程”报道此事。此后,他继续奋发,考取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详细]
张鹏飞(1783~1857) 又名鹏翼,字扶九,安康人。少贫,食菜根度日,编蒲叶以抄书。手不释卷,以读书为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嘉庆二十五年举孝廉方正,深得陕安道考评称赞。历主临潼、褒城、安康讲席。道光五年就直隶州州判,又候补四川,未署事。道光元年至十五年,足及燕赵楚蜀,得与智士...[详细]
张晏平(1919~1949) 山西省浮山县岭上村人,高小毕业,1938年8月参加“牺盟会”抗日,任分会文书,继任宣传委员,浮山县委组织干事。1942年任“岳南报社”刻印。1945年任中共临汾地委交发科科长,1947年任曲沃县农会常务委员。1948年5月南下来白河,任中共白河县组织部部长兼政府...[详细]
张亲民(1904~1951.4.15) 原名全安,城关人。国民党员。毕业于陕西省立一中。民国十四年(1925)在河南陆军训练处受训,曾任第9师某部排长。17年(1928)后历任汉阴县-长、安绥军少校参谋、汉阴县保安大队附、田粮委员会副主任、县参议长、县党部执行委员、国大代表、县勘乱建国委员会主任...[详细]
张世清(1906—1959) 女,生于小曙河乡马镇,18岁由父母包办与本乡李云松结婚。因为不满遂逃命于四川巫溪,嫁与船工金庆国。民国34年(1945),夫妻双方逃回镇坪,先栖于瓦子坪木朳湾口岩洞,后移肖家湾附近。 1951年加入农会,成为该村第一批农会会员。不久即被选为农会委员。1952...[详细]
张淑珍 河南太康县人,生于1937年,时逢战乱,一岁丧父,靠母亲手工为生,在黄泛区颠沛流离,早年尝遍人间酸甜苦辣。 1957年,她从开封女子高中考入西北农学院林学系。1961年毕业分配来商南县,在林业站分管苗圃。在全县幼林清查中,她在水沟太白村邵家坟园意外发现9株茶树。从此萌生种茶之心。 ...[详细]
张孝德(1911—1964) 镇坪县曾家乡向阳村人。幼年丧父,母因衣食无着再嫁。未随母走,孑然一身,流落乡里,被舅母收养。稍长,不堪舅父严厉管教和生活上的刻薄,出走平利县城卖工谋生。1930年10月,到国民政府平利县建设局当公务员。同年12月,调国民革命军17师通讯班当通讯员。至1935年5...[详细]
张兴国 洵阳县大岭铺人。清嘉庆初年白莲教起义军在洵阳开始活动后,张兴国接受义军主张,秘密在大岭铺一带动员群众入白莲教,进行反清活动。其行动不久被大岭寨寨长、同族人张兴顺察知,并以族兄名义,多次劝阻兴国,兴国置之不理。白莲教起义军攻打大岭寨时,张兴国组织人员,准备内应,为张兴顺发觉,报告官府,...[详细]
张学成(1900~1972)石泉县喜河水家寨人。农民出身,小学文化程度。幼年,拜周登魁为师,学唱皮影戏。技艺娴熟、嗓音清亮,可以唱大嗓黑头,也可唱小嗓旦角,文武场面耍签子,门门精通。是石泉县有名气的皮影戏艺人。建国前,他一直以唱皮影戏为业。解放后在家务农,有时也唱皮影戏。1956年,被选拔参加安...[详细]
章严(1902~?) 原名聿振伦,安康人。幼入私塾,1916年在家乡读高等小学,1918年入西安成德中学。1920年留学日本京都帝大,毕业后进仕官学校习炮科。因受民主思想熏陶,参加日本左翼学生活动及工人运动,深谙日本国情。1928年,杨虎城将军赴日本考察,与章严结识,杨虎城详细询问日本军政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