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安康市> 镇坪人物

张孝德

[公元1911年-1964年]

张孝德为[公元1911年-1964年]

  张孝德(1911—1964)
  镇坪县曾家乡向阳村人。幼年丧父,母因衣食无着再嫁。未随母走,孑然一身,流落乡里,被舅母收养。稍长,不堪舅父严厉管教和生活上的刻薄,出走平利县城卖工谋生。1930年10月,到国民政府平利县建设局当公务员。同年12月,调国民革命军17师通讯班当通讯员。至1935年5月,连续被提升为上尉办事员。值此全国民众掀起民主抗日0之时,又在红四方面军经陕南入川期间,他听到红军作战英勇、打富济贫、主张抗日等情况,同年7月,赴川西北寻找红军,至镇巴,交通线-,决计北上陕北。行至凤县,遇旧交陕西警备第2旅4团9连连长张锡武,同时结识了进步青年何济周(振亚)、苗鸿鑫等,倾谈之间,志趣相投,遂留在9连任班长,在部队开展抗日组织活动。三个月后,同何、苗等人在全团四个连进行宣传组织活动,提出“组织青年抗日,如不许,就参加红军”的主张。1935年11月,部队奉命由蓝田开赴柞水,12月11日在引驾回与何济周等率九连全连起义,成立“陕南游击纵队”,配合红74师,转战镇安、柞水、宁陕、石泉、汉阴、安康等县山区,学习红军,宣传抗日主张,严明军纪,部队扩大到500余人,编为5个支队,遂任第2支队长。1936年8月,接受中共西北特支领导,改建为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下设4个支队,任第3支队长。西安事变发生后,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改为抗日联军南路第1军。1937年3月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8月,警卫团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115师33团警卫营,参加平型关大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教育主任,带领学生劳动,开荒300多垧,挖窑洞58个、防空洞17处。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干事、边区保卫团供给处长、保卫团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关中分区保安处副处长、渭北纵队副政委、一支队政委、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关中分区政治部主任、归俘教导队政委、西安市军管会军事处副处长、天水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22军政委、西北军区志愿军补训师师长、西北空军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共安康地委第二书记、行署专员、陕西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刻苦自励,言不及私。1959年调安康行署工作,次年夏始返里探亲。解放初,妻子赵军建议给地方政府写信了解其同母异父妹妹的生活情况,孝德称刚解放,地方政府工作繁忙,不要打扰,私人事待以后再说。后调安康,全心工作,也未联系。此次探亲,方知其妹生活困难,病饿交加,不久前去世。孝德悲痛万分。
  性爽直,刚毅倔强,要做的事情,一旦认定,坚决干到底。患病初期,被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胃病,服药无效。后经过两所医院确诊有胆结石,然仍以胃病治疗,病情日笃,以致后来上台阶都要双手撑膝,才能上去。饮食大减,日食粮不足二两。组织几次劝其住院治疗。以工作为重,经常忍着剧痛坚持工作,在步履维艰的情况下,还下乡检查指导工作。1964年10月,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上领导见其病情严重,劝留西安治疗。他说:“等我将会议传达了,工作安排以后,再来安心治疗吧。”回安康未及半月,病情严重恶化。逝世当晚9时,还在与干部谈论工作,至子夜病故于办公室案头。逝世后,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派医生解剖,其胆、胃已完全坏死。后葬安康烈士陵园。 经历历史事件:

平型关大捷 (公元1937年)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