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范(1543~1617年),字范之,一字护光,号鸿台。漳浦十七都官塘(今湖西赵家城)人。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其祖上是宋朝帝室后裔,南宋末,流落定居漳浦佛潭桥积美村(今佛昙石埕村积美)。父亲赵大清,字淑宽,号南田(清朝修志避讳,改以字行),延请名师教督子弟,广聚里中诸弟子为朋侣,探花...[详细]
赵怀玉(1573~1632),字与瑶,号旬龙,今华安县丰山镇银塘村人。明天启进士,授四川监察御史,后升广东肇庆推官。 怀玉自幼颖悟不凡,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授广东肇庆司理。任职期间平反冤假错案,挽救无辜百姓。崇尚气节,杜绝请托说情,平反冤案时严格依照法律条例办事,一丝不苟,即使上司授...[详细]
赵师缙(生卒年未详),籍贯不详,南宋嘉定间(1208~1224年),任漳浦县知事。初上任,适遇学宫火灾,他重建学宫,大力兴办学校。当年,获荐辟者就有8人,漳浦的科第自此兴盛。 县城西边自古以来有水陂,接受西面各山流来的水,但年久壅塞。嘉定八年(1215年),赵师缙亲自察看地势,组织人力重新开...[详细]
赵彦衡(生卒年未详),字允平,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初著名工艺家。 赵彦衡聪明灵巧,善于钻研科学技术,制造出各种先进的器具。他能用水晶玻璃制造望远镜,把远处的景物看得如在眼前一样;能制造自动报时的自鸣钟,时刻准确无误;又能造指南针等。漳州著名工艺家孙大良是他的好友,两人经常在一起研讨制造工艺...[详细]
郑畴(1903年—1975年),又名牧之,伯修,原籍福州,后定居漳州。民国9年(1920年)到日本留学,民国16年底于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在中共留东支部。翌年回国,在上海任中学教员,同时参加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工作。民国18年因参加五一节--被拘,民国19年再度被捕入苏州反省院。民国21年脱离...[详细]
郑静安(1910~1970年),龙海市人。年青时在漳州省立第二师范(简称“二师”)学习期间,正值五卅运动0,他积极参加漳州学生联合会开展的反帝宣传和-。民国15年(1926年)8月,与翁振华、林义民等9人在“二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漳州成立支部后,转为中共党员。“二师...[详细]
郑开(?~1779年),乳名洪,兄弟3人,排行第二,云霄高塘村人。少时家贫,后外出谋生,皈依佛门。僧名提喜、涂喜,人称洪二和尚,又称洪李桃,反清组织“天地会”创始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郑开从广东惠州返闽到云霄高溪观音亭(址在今溪塘村),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创立天地会。以“三...[详细]
郑朗川(1874年—1960年),漳城苍园街人。他少聪敏,好医学,读诸子百家书,兼习医学,凡医学经典名著,无不恭读。后到北斗新厝村设馆教书,兼执医务,及父死回家,继承新华东路长源药材行父业。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以济世为怀,因而求治者日众。后因诊务繁忙,无法兼顾药行,乃将药行转给别人经营,得...[详细]
郑深道(生卒年未详),名文玄,以字“深道”行。明龙溪县人。 洪武二十年(1387年)郑深道乡试中举,次年入京参加会试落第,暂任两浙盐运司视狱官。深道得知狱中有数人受屈,报告上级给他们开释。事后还乡时,有人带白银追上深道乘坐的船送给他,表示感谢。深道坚辞拒收。后任程乡县(治所在今广东梅县)教谕...[详细]
郑士成(1902~1939年),漳浦县城人,祖籍旧镇埔尾。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爱国民主人士。 抗战时期,郑士成曾任国民党政府雇员,城厢联保主任,因部属-被撤职,后居住于中共漳浦县委活动基点下楼村。不久,被中共漳浦县委作为-对象争取过来,担任下楼村战时民校教员,并以此职业为掩护...[详细]
郑图(1920年—1977年),出生于漳州新桥下街一书香之家。其父早逝,由年迈的母亲抚养成人。他年少时就读于南方小学,毕业后转入龙溪中学,民国32年(1943年)高中毕业,又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抗日战争爆发,暨南大学南迁福建建阳。在校期间,他学习认真,为人诚实,办事勤快,很受校内长者器重。抗日...[详细]
郑裕德(1908年—1931年),漳州城区人。他少时聪颖,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小学毕业后即升中学。在校期间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与同学谈论国事,深恨封建制度和军阀的统治。民国15年(1926年)冬,北伐军入漳,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和配合下,漳州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他受到熏陶。革命的...[详细]
郑藻山(1873年—1914年),字勺湖,龙溪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秀才第一名,后乡试取为正榜举人,选候补知县。平生为人淳朴耿介,不求仕途,而志在兴教化、尽师道,以培植后进为乐。历任汀漳龙师范学堂,漳州中西学堂文史教席。他诲人不倦,教导有方,深受学生爱戴。其家有祖遗巨产,一向不分心...[详细]
周超(1916~1983),字逸凡,霞寨群英村人,16岁考入霞寨龙文中学,后因家贫中途辍学,其叔周诵三带其往龙海县私立日新医院拜师学医。 民国26年,周超学医五载,被该院评为最优练习生,后返归故里,在霞寨圩开设济民诊所,并受聘为龙文中学、霞寨小学义务校医和生理卫生课教师。 抗战期间,周超...[详细]
周朝飞霞寨乡寨里村人,民国24年2月生。1960年南京农学院毕业后考取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选种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进中国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任研究实习员。1972年调任江苏省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72年至1992年,先后有17篇有关小麦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性或省级杂志及国...[详细]
周道南(1884~1939),字泰初,霞寨店街人,福建省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推事等职。民国初年,福建设省议会(每县选举1名议员),周被推选为省议员。这时期,他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主议会制,创办学校,发展交通,兴办实业以及为人民排难解纷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 民国5年,周道南...[详细]
周汉忠小溪镇人。民国25年6月生。1957年浙江省农业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分配在江西省九江市茶科所,从事茶树栽培育种科研工作。1991年调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31篇,并参加《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录》、《江西茶叶》、《江西省茶树品种资源目录》三部书的编...[详细]
周技伦霞寨乡白灰楼村人,民国30年7月生。1959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数学力学系,1961年转福州大学。1964年8月毕业,先后在-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航空工业部第623研究所等单位从事飞机的研制和战术 的研究工作。1987年元月晋高级工程师,担任该研究室专业组长、噪声研究室主任。对飞机结构振动...[详细]
周木(1904~1935年),云霄荷步人。幼读私塾。民国10年(1921年)参加云霄黄庭经联乡自治军抗击北军(北洋政府军队),次年自治军解散。民国12年,张贞受命到广东讨伐陈炯明,周随黄庭经召集的旧部号称1营前往应援。浮山一战,队伍溃散,周转参加潮汕一带农-动。 民国15年,周回乡在村中祠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