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罗俊,字定生,隋开皇二年(582年)生。 罗俊先祖巫暹,东晋末年由山西夏县避乱到山东兖州,后迁福建南平。隋大业间(605~621年),罗俊随父迁居宁化。 当时宁化称黄连峒,属建州绥城县境。因地处边远山区,官府鞭长莫及,土寇蜂举,百姓不得安宁。巫罗俊能武善谋,很快成为黄连峒的领袖人物。他...[详细]
吴茂林,原名吴廷健,1913年生于湖北省咸宁县古田乡方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那年,鄂南各县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民革命运动,启发和教育了吴茂林,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火种。1931革命根据地大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鄂东豫南皖等十余县范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胜利诞生了,中...[详细]
吴南启(1911~1943年)又名吴兰棋、吴国雄。洋中北洋村人。 民国23年(1934年)夏,他担任私塾教师时参加游击队。不久,任游击队肃反队长,带领队员隐伏密林山洞,以野菜充饥,频频出击土豪劣绅。 民国28年9月,南启接任中共宁德县委书记。他经常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发展游击队员,先...[详细]
伍宁(1386~1467),泰宁县开善乡人,生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永乐十二年(1414),乡试中第八名举人,第二年入京会试中乙榜。分配到浙江淳安县任教谕。九年任满,升为湖广辰州府学教授。后历任肇庆府、台州府教授。至景泰六年(1455),告老还乡,前后任教职长达四十年之久。他博学多才,潜心...[详细]
吴清友(1907~1965年),原名毓梅,笔名白芒、启明、青佑。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福安城关东凤街人。幼年丧父,寡母孤儿,生活清苦。其叔吴景旺,为抚其成人终身不娶,以替人宰猪、种地所得苦撑其母子生活。 民国14年(1925年),清友从霞浦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考取北平俄文法政专科...[详细]
吴少安,又名廷熙、乳名锦衡,洋尾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于农民家庭。少安幼聪慧好学,先后就读于洋尾村私塾、宁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民国18年(1929)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求学。在榕学习期间,接触到马列主义书刊,受到薰陶和启迪,与进步学生交往密切,加入革命行列,参加他们的-,上街张贴标语,经...[详细]
吴肃(1910—1997)四川省遂宁县(今遂宁市)人。一九三八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入延安抗大学习 。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作战科科长,新四军军部作战科副科长,第一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详细]
吴涛(1912年-1983年),蒙古族,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人。1935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法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 ...[详细]
伍文才,生于1927年,原名倮伍莫哈,男,彝族,冕宁县哈哈乡阿始乐村人。曾祖辈从越西普雄县迁到冶勒乡。其父辈迁到哈哈乡。 文才自幼聪颖,全家钟爱。1938年,其父打破陈规,送他到边民小学读书,老师见他机灵勤奋,给他取名“文才'.在中共地下党员李祥云等老师的启迪下,他逐渐对吃人的旧社会感到不解...[详细]
巫希权,又名希贤,宁化城关人,清宣统三年(1911)二月十三日出生于一个贫穷之家。读小学三年级时,因父病辍学,12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民国20年(1931年),希权报名参加红军。入伍后,初在宁化独立营当战士,继而随营编入福建省军区第一分区独立九团,由战士先后提升为班长、排长。民国22年加...[详细]
吴勇,1971年1月2日出生。祖籍山东泰安。他的父母都是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干部,平时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吴勇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为人正直而又豪爽。他学习努力,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乐于助人,常常把自己的学习用品送给家境困难的同学。 吴勇上初中时,他的哥哥吴辉光荣入伍,令吴勇十...[详细]
伍远明,原名秉廉,小名土根,参加工农红军后改用今名,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于宁化县城郊乡磜角村一个贫农家庭。民国1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红军撤走后,远明兄弟六人被国民党保卫团抓走五人,他也被捉,敌人把他兄弟五人-吊打,最后才由叔伯借足一百二十角银毫将他们赎回。民国22年,为了粉碎敌人第五次“围...[详细]
吴运琳(1901~1989年),又名黄德琳,海南万宁县新寨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吴运琳自幼勤劳勇敢,读过3年私塾。13岁时,因家境困难,辍学务农。民国9年(1920年),随乡人漂渡到印尼槟城做工度日,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压迫,遂于民国16年2月返回海南。 民国16年,“四·一二...[详细]
伍正己,初名愿,字公谨。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登进士第,为汀州府第一个举进士的人。调任临州(今甘肃临洮)尉时改名正己,官到御史中丞。 唐大和九年(835年)发生“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余人。其后以南司(宰相府)为代表的公卿和北司(...[详细]
吴重福(1924~1989年),福建省屏南县路下乡路下村人。1953年起在同安一中连续任教36年。 吴重福于民国38年(1949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53年8月奉晋江专员公署文教科调派,到同安一中任教导主任。从此,吴重福以提高同安一中的教育质量为己任,工作勤勤恳恳...[详细]
夏开儒(1917~1978)江苏阜宁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夏正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读书。“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夏随校于10月迁往重庆,11月初在重庆沙坪坝新校址继续上课。1939年夏毕业,留校任教。1943年转入由上海迁到重庆的复旦大学,任史地系讲师,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详细]
军事科学院原副政治委员。 相炜同志是辽宁省营口市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教导员、县长、独立团政委、地委副书记、敌工科长、支队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1961...[详细]
项耿 (1919.9 — ) ,又名陈桁根、陈德赓、陈德¥、项仲实,祖籍慈溪观城镇,上海南市人。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回慈溪。1938年夏秋间,参加中共慈溪县委领导的战时服务大队,并参加大队部的预备班,阅读进步书刊。9月,由朱洪山介绍,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4月,加入中国...[详细]
肖安轩,狮城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父亲开中药店,勉力送子读书。安轩10岁进宁德莲峰小学读书,聪慧好学,成绩优良。毕业后,受聘到周墩初晴小学(原宁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任教,后任校长。“五四”运动后,安轩思想进步,关心政治。 民国21年(1932),王大尧等人回周墩秘密串连,宣传革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