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 [公元1879年-1973年]

  • 李宣(1879—1973) 字景阳,洛南县景村镇下墹村人。 民国6年(1917)李宣求学燕京(今北京)。民国8年(1919)5月4日李宣随同校友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洛南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青年之一。李宣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在镇嵩军某营担任书记官。面对军阀混战,争霸割据的局面,李辞职...[详细]

龙万善 [公元1908年-1935年]

  • 龙万善(1908—1935) 字生云,洛南县景村镇人。 龙万善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在景村小学读书,民国11年(1922)考入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由于接受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思想,决心投笔从戎。龙发奋攻读军事书籍,学拳术,练枪法。二十一二岁时,已练成一身硬功夫,且双手会打枪。民国19...[详细]

卢鼎 [明]

  • 卢鼎 生卒不详,字公调,洛南县窑底乡卢村人。 卢鼎年轻时正值明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义旗高举之际,当时其父已故,卢孤苦贫困,独居南寺刻苦读书。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起义-战商洛,部将“一斗谷”率众到洛,在寺中带走卢鼎怒欲杀之。卢鼎见机行事,对众人道:“请带我去见主帅,好为你们请偿。”见了...[详细]

罗锦文 [公元1914年-1939年]

  • 罗锦文(1914—1939) 乳名长根,基督教名马可。生于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后迁居古城镇。 罗锦文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4岁丧母,跟随四叔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其性格内向,叔父闲暇时教罗写字习文,9岁尚能背诵不少唐诗古文。后进福音堂小学读书,为遂父愿信奉了基督教,教名马可。民国19年(1930)...[详细]

任志英 [公元1922年-1989年]

  • 任志英(1922—1989) 又名江有、良英,化名陈智明,原籍商县,后迁居洛南县峰陵乡。中共党员。曾任游击队中队长、区干队队长等职。 任志英出身贫苦农家,18岁时曾在国民党三十八军运输连等部当过兵,后回家务农。民国35年(1946),在商县北宽坪参加了游击队,后任商洛县大队第一中队长,曾带队...[详细]

孙通 [公元1910年-1969年]

  • 孙通(1910—1969) 字文达,景村镇人。 孙通自幼聪明好学,受到乡邻称赞。民国20年(1931)毕业于洛南县立中学校,同年考入北京铁路大学。在校学习两年,因病返家治疗。病稍愈后,应聘担任洛南县立初级中学外语教师。民国23年(1934),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民国25年(1936)又考入...[详细]

王辩 [隋][公元562年-617年]

  • 王辩(562—617) 字警略,洛南县石门庵沟人。祖父陕西蒲城人,以经商为业,西魏时多次资助军粮,被封为清河郡太守。 王辩少时喜读兵书,善骑射,成年后投军,北周时屡立战功,授帅都督。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又升任大都督。仁寿年间(601—604)授车骑将军,平讨契丹贵族王谅反隋后,隋文帝赐爵武宁男...[详细]

王伯楚 [公元1903年-1996年]

  • 王伯楚(1903—1996) 名廷柱,字伯楚,洛南县石门镇王桥村人。 王伯楚幼年在其族兄王廷杰家私塾读书,后毕业于洛南县高等小学,考入洛南县私立华阳中学。民国12年(1923)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西北大学文部就读。民国13年(1924)2月,王得知中国国民党正在广州筹备建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便...[详细]

王灵志 [公元1919年-1946年]

  • 王灵志(1919—1946) 乳名虎群,洛南县页山河乡罗村人。 王灵志出身贫苦农家,民国21年(1932)考入景村小学读书。在校长张毅生的影响下,思想日渐进步。民国23年(1934)12月底,红二十五军入洛到达景村,王灵志在校长安排下和同学们上街搞宣传,并同校工周福成等在学校支起大锅,为红军...[详细]

王离仙 [公元1899年-1951年]

  • 王离仙(1899—1951) 又名子炎,洛南县尖角乡人。 民国24年(1935)加入中国国民党,曾先后担任国民党高良臣部连长,洛南县“红枪会”团总兼民团团练,自卫中队、大队队长,据点大队总队长,保警大队队长,乡、镇长,国民党洛南县党部执行委员等10多个反动职务。 民国19年(1930)王...[详细]

王之球 [清]

  • 王之球 生卒不详,字天玉,洛南县永丰镇人。 王之球家境贫困,父亲因身负重债,经常躲避在外。凡家庭所欠官府租税、私人债务,债主屡次登门追要,王虽然非常苦恼,但却性格洒脱而不拘束,仍然诵读诗文。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后补举人,后却屡试不中,常借入京应试之机,自带书籍,边读书边游览名山胜水...[详细]

王作庭 [公元1895年-1970年]

  • 王作庭(1895—1970) 又名宾、家猷,洛南县城西街人。民主人士。 王作庭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5年(1916)于西北大学毕业,民国11年(1922)与地方贤达创办洛南县乙种实业学校,并任校长,带领学生在西寺垦复义冢,栽桑养蚕,引进推广良种核桃和刺槐,为洛南培育农桑人才400余名。抗日战争...[详细]

韦善俊 [唐][公元624年-705年]

  • 韦善俊 唐朝著名医学家,武则天时(624—705)京兆(今长安县一带)人,后徙居洛南县。据《列仙传》记载:“唐武后朝韦善俊,京兆人,长斋奉道法,尝携黑犬,名乌龙。世俗谓为药王。” 韦善俊13岁起斋奉道法,曾在孙思邈(581—682)门下从师,对医学既有精深的造诣,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唐天授年...[详细]

吴成美 [公元1888年-1947年]

  • 吴成美(1888—1947) 洛南县高耀乡会仙台村人。 吴成美出身于农民家庭,青年时曾当过兵,后又办起私学。 民国23年(1934)12月下旬,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来到会仙台村。47岁的吴成美看到红军是解救穷人的队伍,便主动让妻子为红军烧水做饭,并把自己的学生张忠福、吴开银送去当了红军。民...[详细]

谢苏 [公元1916年-1981年]

  • 谢苏(1916—1981) 曾用名燕翼,洛南县尖角乡马鞍桥村人。 谢苏出身富裕家庭。民国20年(1931)在洛南中学上学。民国23年(1934)考入西安高级中学,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1936)“双十二”事变后,受西安市联合会派遣,同洛南在西安上学的白映辉、陈登榜、李宗白等回洛宣传...[详细]

薛国用 [明][?-1622年]

  • 薛国用(?-1622) 字献我,洛南县寺坡乡人。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初任襄垣(今山西省东南)县令时,正值饥荒年,灾民大量流移外地,耕地荒芜,薛国用便向潼关富翁贷来黄金数百两,购回耕牛和种子,及时召集流民返乡垦田,重建家园,安居乐业。不久调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知府,因政声显...[详细]

杨虎山 [公元1918年-1946年]

  • 杨虎山(1918—1946) 又名虎群,洛南县三要乡人。 杨虎山出身贫寒,从小随父说书乞讨。10岁时,父亲去逝,杨去地主家干活。为不受欺辱,杨开始练功,平时两腿绑上十几斤重的沙袋负重锻炼,经过苦练,杨行走如飞,人称“草上飞”。杨虽未进过学堂,但在随父说书中,知道了不少侠客义士、英雄好汉的事迹...[详细]

严敏 [公元1904年-1989年]

  • 严敏(1904—1989) 山西省洪洞县南王乡人。民国26年(1937)3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山西省洪洞县牺盟分会、洪洞县-、中共太岳区委工作队工作。 民国36年(1947),严敏随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十七师从山西进入商洛,后任中共商洛地委第三工作队队长。1949年5月洛...[详细]

张国安 [公元1921年-1949年]

  • 张国安(1921—1949) 乳名扣娃,洛南县陈墹乡二道河村人。 张国安出身贫苦农家。民国25年(1936)夏,红七十四师从黄龙铺撤走后,张和小伙伴们拿着棍棒,学习红军操练、冲杀,黄龙铺保保长薛朝升借事生端,诬告张国安家“通匪”,说“张国安是红军娃子”,直逼得张国安挑上货郎担,远走他乡达5年...[详细]

张鹏 [唐][公元1390年-?]

  • 张鹏(1390-?) 字腾霄。祖居陕西省眉县,元末其父任洛南主簿时即徙居于洛南县张河乡。 张鹏20岁为县学生员。明永乐十五年(1417)乡试登为贤书。后赴京在皇室子弟学塾南宫学习,结业后在工部任职。后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张鹏在巡视各省吏治中,曾经检举揭发了独石总兵李谦的怯懦,上疏朝廷,奏请严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