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南 (1938~) 河北高邑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公社副主任,北京门头沟区广播电视局局长,区委宣传部部长、区委常委,区文联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副研究员。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详细]
刘战英 (1943~) 河北高阳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83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58年参加工作。1961年入伍。曾任-空军创作室副主任和中国侨联机关刊物《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编。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等。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梦断东欧》,长篇传记...[详细]
刘征(生卒年不详),字可久,明城镇细塘美村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人,由广东合州州学主管升为广西融县知县。上任时,融县残缺破败,他修筑城墙保障安全,督促读书人认真读书,爱护百姓,使融县得到长远的好处。后贬谪到福建省按察使司任按察使副官。后来任广西永福县知县,再任云南永昌郡掌握狱讼的副官,...[详细]
刘振声 (1925~2000) 笔名辰耳。河北高阳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1938年参军。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青年团学员,抗日县政府文书,县师范校长,军分区政治部宣教干事,河北省文联副秘书长、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论报》主编。河北省文联第四届委员、常委,河北省社科联第...[详细]
黎雄才,现代中国画家。1910年5月15日生于广东省肇庆市。父亲黎廷俊擅长绘画,使黎雄才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 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 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 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详细]
李英(生卒年不详,北宋时人),字子厚,合水镇边坑村人。出身与学究(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同等。初任象州司理参军,后调博罗县主簿。经推荐,历任横州、白州、钦州推官,有廉洁能干的名声。北宋熙宁年间( ~1077),因钦州守臣失策,引起了同越南人的战祸,钦州城被攻破,李英在守城中战死,全家13口被杀害。神...[详细]
黎衷(生卒年不详),字文和,荷城街道扶丽村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贡生,任江苏常州府知府副官。在任期间修筑芙蓉堤、疏浚桃花港,举办对老百姓有利的事业。在代理江苏无锡县知县时,兴办学校,奖励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人,惩罚悖逆的妇女。老百姓把他的优异政绩刻在石碑上,以表永远思念之情。后来补...[详细]
龙应台 (1952-) 美国英美文学博士,台湾旅德作家。 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人,女,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在台湾读小学、中学,1974年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1982年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1983年任台湾中央大学英文系副教授。80年代开始写作...[详细]
陆韬(生卒年不详),明城镇人。清康熙五年(1666年)中武举人。清康熙年间,流寇大肆掠夺,陆韬带领乡亲据险坚守,姓班的知县将写上“柱石”两字的堂匾赠给他。在崇步、罗塘两都内收缴钱财建筑基围,有的人想从中作弊,遭到陆韬极力反对和制止。明城镇 明城地处高明中部,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广明高速和...[详细]
陆建华 (1940~) 江苏高邮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就职于家乡宣传文化部门,1984年调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直至退休。现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汪曾祺研究会会长等职。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发表近300万字。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详细]
罗伯璘(1898~1981),香港同胞,祖籍西安街道罗岸村。1925年,任高要县立中学校长。1929年,在梧州广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后改为广西省立梧州女子师范学校,现为梧州市第三中学)任生物科专任教员,采集、制作了大批标本,其中有193件曾获广西省政府颁令甲级奖励。 1944年,梧州沦陷,他与另...[详细]
罗光辉 (1954~) 笔名益彬。江西高安人。中共党员。1988—1990年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1972—198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2834部队任战士、排长、副连长、组织股干事、股长、政治处副主任, 1990年至今先后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任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宣传办主任、政治部副主任、主...[详细]
罗黄裳(生卒年不详),字美至,西安街道范洲村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任江西吉水县知县,改任湖北云梦县知县。云梦县是个贫困县,又是拥有广泛特权的宗室分封地,物资被他们大量耗费。罗黄裳尽心竭力为民,很多要办的事情都不打扰百姓。后来调任南京大理寺评事①,被派往各地审录刑囚,清理冤滞案。...[详细]
罗天恂(生卒年不详),字锡仁,杨梅镇塘窝村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举人,清乾隆十年(1745年)中进士,任乐昌县教谕。教学尽职尽责,粗茶淡饭22年而甘之如饴。因为亲丧而回家,此后尽情游山玩水,县里名胜几乎都游览、吟咏过,徜徉山水而终。 ...[详细]
罗文灿(生卒年不详),字奇伟,明城镇人。20岁时入县学,不久即享受廪膳补贴。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对家庭贫穷的学生不收学费。防守县城的武官想建衙门,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请罗文灿帮忙,他欣然捐出自己的土地,给他钱,他不要。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入选贡生,但仍然穿普通衣服,粗茶淡饭,刻苦自励。...[详细]
罗仪(生卒年不详),字于孕,西安街道罗岸村人。善于写诗和以骈体文,被韩国藩、熊德杨两位知县器重。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岁贡,任福建同安县县学的辅助教师。一身正气,令人敬畏,勉励读书人敦厚老实、有志向,要善待父母兄弟。他为官不计较薪酬多少,地方上的绅士都尊敬他,称他为“端朴先生”。一年后死于...[详细]
罗隐孙(生卒年不详),字宇栋,西安街道罗岸村人。宋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任安徽徽州佥判,转任浙江转运使,掌管省财赋,督察地方官吏。不久辞职回乡,捐钱筑堤二千余丈、高约一丈,维护农田六十余顷;又开通墩涌、小陌两条水沟,防备水灾旱灾,百姓旱涝保收。 ...[详细]
罗一中(生卒年不详),字元山。西安街道罗岸村人。明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人,任江西乐安县知县,再调任湖北石门县知县。他把剩余的薪俸全部分给族人,有人劝他替子孙打算,留钱给子孙。他说:“我满架的书籍就可以使子孙长大成人了,何必留金钱给他们呢?”他筑一小屋,让子侄和门徒聚集在里面,对他们讲授理学...[详细]
麦凤歧(生卒年不详),更楼镇版村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贡生,任四库馆抄录员,议叙任陕西布政司理问,后历任陕西同官县、山阳县知县、五郎府通判,在陕西当官15年,在14个州县当过官。任职期间去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