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敦礼(1895~1968)字志仁。徐水孤庄营村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高师外语部英语专业,留校后任体育科教员兼翻译。1919年起任体育科主任。为了研究体育原理,寻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于1923年赴美国留学,专攻体育理论、生理学、卫生保健学等。由于勤奋刻苦,获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学位,获哥...[详细]
袁复礼(1893~1987)字希渊。徐水孤庄营村人。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3年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高等科学习。1915年赴美国伯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地质学、考古学、教育学和生物学。1920年获硕士学位。翌年回国,任北京地质调查所技师,把新兴的地貌学引入中国。 1921年冬,与...[详细]
袁晋修(1916~1983)蠡县齐家营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蠡县联络部部长。1942年后在北平(今北平)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机智勇敢的周旋于伪-宪上层人物中间,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保护了党的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人事处干部科科长,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市第二商业局局...[详细]
袁同礼(1895~1965)字守和。徐水孤庄营村人。191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即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参考部工作。1920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学习,获硕士学位,后转入纽约州立图书馆专科学院深造。1923年毕业后,赴欧洲考察。1924年回国,任私立广东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翌年改任...[详细]
苑文炳(1925~1986)徐水南留村人。1944年考入北平大学工学院,1946年转入北洋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天津大学设立精密仪器系,他在该系计时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4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苑文炳对计时仪...[详细]
于澄波(1910~1931)字涛,号若水,曾用名于松龄、宋韵秋。蠡县城内西南街人。幼年家境贫寒,高级小学毕业后无力再学,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政司司长徐廷瑚(蠡县城内人)资助他继续读书,1925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六中学。由于六中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于澄波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于殿武(1914~1965)字义卜。唐县北伏城村人。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4岁起在家务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本村自卫队指导员。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1月,任唐县六区武委会副主任、大队政治干事。1940年至1946年底,先后任唐县武委会军械股长、唐县一区大...[详细]
岳志坚(1918~2004)曲阳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曲阳县、完县(今顺平)青年救国会副主任,晋察冀边区三分区青救会副主任、主任,晋察冀北岳区青救会副主任,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组织部部长。 1946年后,任旅大地委直属党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中央候补...[详细]
于冠军(1923~1947)高阳边渡口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二三岁即与成人一同劳作。抗日战争时期,其家为抗日“堡垒户”,他常冒险为游击队传递情报。 1946年响应政府号召,参军投身解放战争。他随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1947年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六旅十六团连级指挥员。...[详细]
于鹤堂(1917~1941)化名崔冠亚、崔旭。望都建安村人。早年就读于本村小学、贾村高小。1936年河北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后考入冀县高级师范学校,与同学邓世藩、赵荣光、张占等组成“读书友”,传阅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返回家乡参加革命,在满望特区...[详细]
郁文(1918~2010)原名孙宝安,又名孙蔚文。满城小马坊村人。自幼寄居在满城北关舅父家。相继在北关小学、城内第一高级小学校读书,县立简易师范毕业。1935年春入保定培德中学学习。因在学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1936年初,转北平(今北京)成城中学,积极投身于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详细]
于振善(1909~1971)清苑武安村人。因家贫少年辍学,1927年到黑龙江省黑河县拖拉机厂做工,画下许多机械构造图。“九一八”事变后回家,继续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1947年创造了“尺算法”,并先后制成方形、圆形和长形计算器,计算十分快捷,在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中广泛应用。冀中行政公署向他颁发了奖...[详细]
俞之喆(1896~1952)字浚明。定县(今定州)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骑兵科毕业后,在冯玉祥部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任教官、参谋、学员二大队大队长等。1924年10月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及北京政变。后又参加南口战役及五原誓师。1927年参加中原北伐战争,任国-军少将旅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详细]
张铨(1838~1905)字恒斋。清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优贡,入实录馆为誊录。光绪五年(1879)乡试中举,仍回实录馆。十一年(1886),以知县职分发云南,历署晋宁、武定、石屏、镇南、元谋、禄劝、楚雄、保山诸州县和巧家厅同知,补定远知县,又调昆明知县。初任晋宁,征粮建仓,工事劳累,不...[详细]
张懋(1218~1280)字子美。涿州范阳(今涿州)人。其父张子良,官至昭勇大将军、大名路总管,兼府尹。张懋有父风。从元丞相阿术军,镇归德府(治今河南商丘),知归德府事。李璮据济南发动叛乱,张懋奉命守蔡州(治今河南汝南)。不久,改授泗州(治今江苏盱眙)军总把,佩金符。至元七年(1270),擢济南...[详细]
张珪(1264~1327)字公端,号澹庵。定兴河内村人,张弘范之子。少年时就勇武善射,有一次跟从父亲行进在山林中,遇到一只猛虎,张珪拔箭上前,猛虎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张珪一箭洞穿猛虎喉咙,全军一片惊呼。元至元十六年(1279),张弘范平广海,南宋礼部侍郎邓光荐要投水死,张弘范救下他并以礼待之,命张...[详细]
张斌(1908-1985),原名顾立祯,河北省阜平县人。民国6年(1917)至民国20年(1931)底,在家乡城南庄村小学、阜平县城内高小读书,后回家务农。民国21年(1932)1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城南庄以小学教师兼开书铺为掩护,负责党组织的情报和联络工作。民国26年(1937)...[详细]
张丙申(1907-1981),河北省唐县人。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伍。历任河北省望都县第五区组织委员、区委书记,中共望都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1949年2-5月任南调行军五大队政委。5月7日率南下工作队到达宁国与地方游击队干部会师,5月13日,中共宁国县委成立,张丙申出任第一...[详细]
张勃(1921~1948)原名张静芝,化名张友农、张弗飞。清苑苑桥村人。1928年入保定师范附小读书。1935年高小毕业后,考入保定中学。在校期间经常和进步师生一起上街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并阅读大量进步书籍。 1938年春,放弃学业,告别新婚妻子,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先后在冀中军政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