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源,字润吾,河北省清苑县人,北洋大学第一任校长。 履历1906年任北洋大学堂国文教员;同年6月,担任校斋务提调;1911年12月担任北洋大学堂学监。 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8日担任校长,也被称为北洋大学第一任校长。1912年1月,据“教育部令”,所有学堂一律改为学校;转年又根据...[详细]
徐栋(1792~1865)字笑陆,号致初。安肃(今徐水)人。清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勤于政务,究心吏治,以为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治则天下事莫不治。又认为州县之职读书尤要,于是汇集诸家之说,著《牧令书》23卷。认为治天下之道在于保甲,主张在地方广泛推行保甲之制,著《保甲书》4...[详细]
薛樵(1911~1991)完县(今顺平)人,1931年2月在上海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底在中共中央敌区工作委员会工作,历任副科长、科长,情报总署处长、局长,军委副局长、局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局长,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1944年,毛泽东主席曾为他主编的刊物题词,鼓励...[详细]
薛恩厚(1915~1981)原名薛永禄。回族。涿县(今涿州)人。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调一二○师战斗平(京)剧社任政治指导员兼演员,在新编历史剧《嵩山星火》中扮演朱威。次年调延安平剧院任剧务主任兼演员。1948年在华北平剧研究院期间,创作现代平剧《四劝》,为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详细]
薛虎臣(约1535~1610)字桓夫,初名好道。定兴人。素性刚正沉着,有威严,爱好读书,跟随其兄薛论道在密云供职。以官籍在当地报考童试,遭到拒绝。督府许襄毅闻知此事,遂亲自召试。见其神态,惊奇地说:“此虎臣也”,遂改名“虎臣”,并准予在武学场考试,名列第一。不久,选择将才,薛虎臣被任为中卫镇抚司...[详细]
薛宗华(1917~1985)高阳人。1938年4月赴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起,历任晋东南八路军区队长、连长、参谋、作战股股长、教导大队大队长、团参谋长、副团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八团团长等职。1949年1月起,历任第五兵...[详细]
许涵度(1853~1914)字紫莼。清苑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贡士。光绪二年(1876)补殿试,中进士,以知县分试山西。五年(1879),补授凤台知县。后任忻州(今属山西)知州,在任16年,迁潞安府(治今山西长治)知府。 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许涵度以保...[详细]
许亨(517~570)字亨道。南北朝时期高阳新城(今徐水)人。许懋之子,出身书香门第,少传家业,孤介有节行。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名辈皆推许之,尤其为南阳刘之遴所推重。出仕后任梁安东王行参军,兼太学博士,不久任平西府记室参军。太清初年(547),为征西中记室,兼太常丞。侯景之乱时,避地郢州,梁...[详细]
许明(1918~2007)女。曾用名王鹤仙。高阳利家口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冲破家庭阻力,于1938年3月到河北深泽县参加妇救会,投身抗日工作。历任深泽县中区、西区妇救会主任,县妇救会组织部部长、主任,冀中七分区妇救会组织部部长、妇委书记,冀中七分区抗联会妇女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详细]
徐萍(1911~1963)又名徐云章。博野解营村人。出身农民家庭,青年时期就对农作物的繁育、栽培感兴趣。1927年徐萍从河北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务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博野创办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场,任场长。1949年6月调安国任太平山(今东山...[详细]
许世平(1916~1978)曲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曲阳县青救会主任,中共曲阳县委委员、宣传部长,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委委员,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长,北岳区人民武装委员会常委,延安平剧院负责人。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青委书记,青联主任,华北局青委副书记,青年团华北委...[详细]
徐寿朋(?~1901)字进斋。原籍浙江绍兴,后入籍清苑。以廪贡生纳资为主事,熟悉外国情况,曾参与天津海关交涉。清光绪七年(1881),以道员职务任驻美国和西班牙使馆二等参赞。当时华工多有-杀者,徐寿朋佐使臣郑藻如交涉、索偿,义正词诤。事未竟,改任秘鲁使馆参赞,摄行公使事。秘鲁苛待华工,寿朋与该国...[详细]
续树伟(1918~1986)号卓轩,曾化名徐税。高阳北归还村人。其父续香洲,曾任河南开封地方法院民事庭长,被当地军阀暗害。1933年续树伟考入河北第六中学(保定一中前身),在校期间曾和同学们一起--,声援“一二·九”-。1936年考入北平市立师范学校。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详细]
徐廷玑(1897~1983)字仙搓。蠡县人。徐廷瑞胞弟。幼年在本县读私塾后入县立小学堂。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年8月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第一队。1920年7月军校受到兵劫,1921年10月复课,1923年8月毕业后分至北京南苑冯玉祥陆军检阅使署任见习...[详细]
徐廷瑞(1897~1981)字云帆。蠡县人。幼年在本县上私塾,后入县立小学堂。清朝末科乡试中秀才。1917年与胞弟徐廷玑、堂兄徐廷瑜一同考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第四队。1920年7月,因发生直皖战争,军校受到兵劫,故而停办一年半,1921年1...[详细]
徐文达(1922~2000)完县(今顺平)南常丰村人。9岁起习字刻印。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担任过文工团团长。在《兄妹开荒》、《夜奔》、《八月十五》、《拴不住》、《王秀鸾》、《刘胡兰》、《不拿 的敌人》等剧目中扮演角色。1946年书丹十八兵团十一旅参谋长钟天发纪念碑10通。1949年调山西运城...[详细]
许忆痴(1909~1966)原名长生。保定市区人。1929年考入北平(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33年毕业后,曾任保定民生中学、志成中学教员。此后,历任西北联合大学附中教师、西北师院讲师、河北女师学院教育系副教授、河北师范学院副教授。1953年任中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专员。1954年回河北师范学...[详细]
许允(?~254)字士宗。三国魏高阳人。出身于名门,他的父亲许据曾任过典农校尉、郡守。许允少年时与同郡崔赞都知名于冀州,被召入军。魏明帝时任尚书选曹郎,因为选郡守不当,被收进监狱,明帝下诏旨严厉责备。后来选拔的官员都称职,就把他放出来。皇帝望着他破烂的衣服,不禁说:“清吏也!”给他赏赐。后任用他...[详细]
许泽普(1879~1948)许子素(1909~1976)许泽普,字慰农,号伟迪。安国西桄村人。许子素,许泽普之子。许泽普出生于药商家庭,青年时考入北洋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保定育德中学任博物教员。辛亥革命后,许泽普当选为直隶省议会议员,遂迁居天津。在津结识了诸多商界名人,为实现其实业救国之抱负,与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