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春秋战国][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 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详细]

李昌祺 [明][公元1376年-1452年]

  • 李昌祺(1376~1452) 明代小说家。名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1404)(一说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擢礼部郎中。洪熙元年(1425),以才望卓异,迁广西布政使。后又任河南布政使。李昌祺一生刚严方直,素抑豪强,以廉洁宽厚著称。家居20余年,足迹不...[详细]

唐宣宗李忱 [宋][公元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别名李忱、李怡、琼俊,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之子。唐宣宗李忱代表作有吊白居易、百丈山,在位期间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唐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史称“大中之治”。公元859年,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驾崩,谥号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详细]

李成

  • 李成,扶南县熙良乡渠旧街(今渠旧乡渠旧街)人。1919年生。黄埔军校毕业,抗日时期在-军队任排长、连长。建国前夕去台湾。曾任-空军少将。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详细]

李崇伸 [公元1901年-1977年]

  • 李崇伸(1901-1977) 扶南县长和乡木民村(今昌平乡木民村)人,李锦章之次子,壮族。广西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后,于1921年考入清华大学。1927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福斯坦、哥伦比亚等大学攻读九年,获经济学博士。1936年回国,曾任国民-防部防毒处财务组组长,后任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副总稽核...[详细]

唐宪宗李纯 [唐][公元778年-820年,唐代第十一位皇帝]

  •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原名李淳,唐代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李纯在位期间改革弊政,削弱藩镇势力,统一全国,史称“元和中兴”。公元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李纯被王守澄,陈-等宦官抹杀,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葬...[详细]

李存 [宋]

  • 安仁(今余江)人。字明远,一字仲公,号俟庵。青年时曾师事陈苑,与贵溪祝蕃同游,致心于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释道之书,博学多才,深明性理之举。廷佑初(1314前后),一试不第,遂杜门著书。邑令、郡守、中丞御史等交章荐举,不就。乃自办书院讲学,从学弟子众多,如翰林承旨张仲举、危大楼等人皆出其门下。时人称为...[详细]

李存孝 [五代十国][?-894年]

  • 十三太保李存孝(?-894年),本名安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五代时期名将,外号飞虎将军。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战将,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他骁勇冠绝,未尝挫败。乾宁元年(894年)三月,李存孝以车裂之刑被处死,李存孝死后,李克用也快速走向了衰落,天下最终落入了朱全忠的手中。 人物...[详细]

唐睿宗李旦 [唐][公元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

  • (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详细]

李殿林 [清][公元1842年-1916年]

  • 李殿林,字荫墀,大同县西册田乡大王村人(原属阳高县,后归大同县)。据清代《大同府志》记载:"元丞相脱脱墓,府东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记,大同李氏,其后也。"从上述情况可以推断,李殿林祖上系蒙古族人。 李殿林之父李增桂,共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李时中,次子是虚设,老三李士林,老四李毓林,老五...[详细]

李定国 [清][公元1620年-1662年]

  •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详细]

李汾 [宋]

  • 李汾字长源,金代太原平晋人。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位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物。可惜生当乱世,生平事迹和作品多有湮失,不甚为人所知。李汾出沙陀族。沙陀本唐代西突厥之一部,依附于唐。中唐以后受吐蕃压迫,自西域东迁,唐末居于雁北。酋长朱邪赤心以军功封振武军节度使,赐名李国昌。国昌之子李克用骁勇善战,跋...[详细]

李辅国 [唐][公元704年-762年,中国古代十大太监,唐朝宰相]

  •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详细]

李固 [汉][公元94年-147年]

  • 李固(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司徒李郃之子。他自幼好学,曾多次不远千里投奔名师,终于究览各种古本秘籍,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注:见《后汉书·李固传》】州郡官吏多次举荐他做官,他都推辞不就。但他却写信劝告当时的著名隐士黄琼应诏做官...[详细]

李汉生 [公元1905年-1930年,红军革命烈士]

  • 李汉生(1905-1930):奉议县仑圩乡(今属田东祥周),出生在一个殷实之家。童年在日新小学读书。1925年在韦拔群的影响下参加农 动。1926年先后入奉议县农 动讲习所和恩隆县农 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到家乡,积极组织农会,开展农 动。曾率领仑圩农军支援韦拔群攻打东兰县城。1927年8月,参...[详细]

李好古 [宋][?-960年,宋朝词人]

  • 李好古 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详细]

唐穆宗李恒 [唐][公元795年-824年,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别名李宥,唐宪宗李纯之子,母懿安皇后郭氏。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李恒即位。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唐穆宗李恒...[详细]

唐肃宗李亨 [唐][公元711年-762年,唐朝第七位皇帝]

  •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别名李玙、李嗣升,唐朝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负责平叛,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复京城长安、东都洛阳;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使唐朝危而复兴;但却曾与回纥兵的约定使得洛阳大受破坏。公元762年,唐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就死于长生殿...[详细]

李恒顺 [公元1913年-1981年]

  • 李恒顺(1913~1981),山西省临县人。高小文化,1941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0,1949年冬随军南下到留坝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1959年1月凤县、留坝合并为凤县,调任凤县县委第一书记。 凤县山大林深,居住分散。李恒顺经常步行或骑自行车深入社队和农民家庭,调查研究,...[详细]

李虎臣 [公元1889年-1954年]

  • 李虎臣(1889~1954)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房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人。自幼家贫,13岁就给财主家扛活,饱尝人间疾苦。1 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闻讯后将财主痛打一顿跑到西安,投奔秦陇复汉军,在兵马都督张云山的卫队当亲兵,随张参加了陕西辛亥革命的西路作战。次年春,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