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观年少时,即以严谨好学闻名乡里。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仁宗即位,迁太常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出知杭州。还朝后,进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遇灾异,仁宗诏求直言,张观上疏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条陈知人、严禁、尚贤、节用四事...[详细]
张含辉(1900—1933),原名松山,字蕴山。本县赵村乡宋村人。早期革命活动家。1920年从兴平县高小毕业考入西安省立三中学习。1924年经魏野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下半年,由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成为魏野畴的得力助手,在校负责 工作。同年5月,他和张秉江、高克林等...[详细]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唐蒲州猗氏(今临猗县)人。延赏之子。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调补兰田尉。旋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德宗嘉其才干,擢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寻又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使、河中节度使...[详细]
张厚夫(1907—1933),又名张日比、黄昆仁,昭平镇上岸村人。1922年,在其父杨见出任梧州上关检查员时,厚夫随行并就读于苍梧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后,厚夫积极参加学生反帝--活动,并第一批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26年,厚夫被当局开除学籍。他离开学校后,仍继续在中共梧州市党团...[详细]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别名李德,武则天与唐高宗第二子,废太子。李贤曾率众文官注释《后汉书》,代表作有《君臣相起发事》三卷、《-要录》十卷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任太子期间多次监国,朝堂内外一片赞赏。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太...[详细]
[张徽]南宋时武功人。元世祖中统二年(1216),官至陕西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是当时书法大家。篆隶体最出名,为金朝刘处士书写的墓碣一块,现存西安碑林,列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张徽的诗也很有名,时论有“请特崛奇”的赞语。...[详细]
[张徽楷]字伯模,张镈七世孙,武功人。秉性致孝,能诗善文,特长国画。乾隆三十年(1765),“邑大饥,知县设棚施粥,存活者百千人。”徽楷因此作了幅《施粥图》,意态如生,翰林孙景烈题诗其上,时称双绝,誉为一时之艺术精品。...[详细]
张辑(生卒年不详)字宗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张辑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自序云:“矛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矛居鄱,不应舍近求远,为更多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又能节文,号...[详细]
章鉴(1214—1294),字公秉,号杭山,别号万叟,生于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正月。修水杭口杨坊人,名臣。 据史载,章鉴以别院省试及第,步入仕途后,一步一步,官至中书舍人、侍左郎官、崇政殿说书进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迁同知枢密院事。南宋咸淳十年(1274),章鉴升迁为右丞相,并兼...[详细]
张嘉贞(665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 张嘉贞明经出身,初授平乡尉,后为监察御史,累迁至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720年(开元八年),张嘉贞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任中书令。 723年(开元十一年),张嘉贞因其弟贪赃,被贬为豳州刺史。后任户部尚书,兼益...[详细]
张景秋(?~1939) 名宗福,字景秋,本县西张堡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归国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曾任陕西都督署军需科长、国民政府-专员等职。1939年,在重庆遭日本飞机轰炸,以身殉国。 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接见本县马文彦时,对张景秋、张仲苍、张仲超表示深切怀念。称赞他...[详细]
张警吾 本县西关人。少时就读于三原、西安,学业有成。西安辛亥举义时,积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西安光复后,偕同学及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三原籍学生李寿亭、姚伯麟、韦文轩等人返回三原,宣传民主革命。1934年任渭南县长。亲立“民视民听”匾于县堂,在渭南政绩卓著。1936年离任归里后,在三原女子中学任教...[详细]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详细]
张军 陕西临潼人,毕业于西安师范学校,抗日战争开始,在地下党领导下,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回到陕西省委机关工作(省委秘密机关驻泾阳县云阳镇)。1940年任中共岐山、扶风地下县委书记。1945年调任澄(城)蒲(城)白(水)地下-。1946年任东...[详细]
张君嵩(1900年—1948年),别名岳宗,北海营盘镇人。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参加过粤北会战、淞沪会战、福建事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抗战胜利后任第八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948年7月死后被国民党追赠为上将。经历历史事件: 淞沪会战 (公元1937年) 相关院校: ...[详细]
张 均,原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唐宰相、燕国公张说长子。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登进士第。以太原府司录参军为劝农使判官,后自太子通事舍人累迁主爵郎中、 中书舍人。 开元十八年(730),其父张说卒,袭封燕国公,任户部、兵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详细]
张军,男,江西新干人,1960年8月出生,中-员,南昌陆军学院副院长,大校军衔,大学学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至1977年在新干中学就读,1979年11月入伍,1981年考入南昌陆军学院学习军事指挥,1984年7月赴老山前线参战见习。1985年3月后任职于南昌陆军学院,历任排长、军事教员...[详细]
张扩,[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 工诗,词采清丽。崇宁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工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寻充馆职。南渡后,历中书舍人。为著作郎时,秦桧赏其诗,迁擢左史,再迁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