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五十九岁。 汪应辰幼年聪慧,被称为神童,他5岁即能读书,对对联不加思考,语惊众人。因家境贫寒,常从他人处借书,读书过目不忘。中状元时,年仅18岁。高宗在...[详细]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历永州户曹,升通判瑞安军府事。至元十七年(1280)被荐掌江西学事,一年后,退老于东湖之上,环所居皆莲花,因名其堂曰“君子”以自况。又题所居祖宅曰“稼村”。从学者称为稼村...[详细]
王又旦(1636—1687),字幼华,号黄湄,百良乡百良村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七年(1668)任湖广潜江知县。当时,潜江正值兵灾水患之后,他革除弊政,招集-,奖励农桑,变乱为治。潜江居汉水下游,常因决堤成灾,其除率众修堤外,又建议上级改各县联合修堤为分县划段管修,以防敷衍推诿,...[详细]
王玉珊(1929--1983),字寿堂,生于1929年,富平县齐村乡杨王村人,中宾毙员,1950年富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县文化馆工作,1953年调富平剧团,先后担任宣教股长、副团长、团长。l962年被选送到省文化局戏剧创作研究班进修,l965年回县继续在团工作,长期在专区戏管会搞创作。“文革”后...[详细]
据《山西通志》记载:“王泽,阳曲人。二年及第第一。翰林应奉。陈载,高平人,同岁及第第一。案:金制词赋、经义分别为榜,故一场放两状元。”旧《山西通志》记载:“王泽首冠学籍。”又据金史:“明昌三年恩例特赐进士者,皆附王泽榜,则明是大魁。”据《中国状元大典》王泽为词赋榜,不是经义榜。故今以王泽为明昌二...[详细]
王泽浚(1904~1974),号润泉。西充县观音乡人,王缵绪次子。高小毕业后即从军。 1931年,他以少将旅长的身份,调到蒋介石所办的峨眉中央军官训练团学习,并任分队长。 1937年,王泽浚任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四九师四四七旅少将旅长。“芦沟桥事变”后,他即电告国民政府军...[详细]
王志晟(1930--1985),大荔县苏村乡王家庄人,生于1930年,中-员,1950年参加工作,曾任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l956年调入文化系统,先后任大荔县秦腔剧团党支部书记、渭南专区戏曲管理委员会业务长、地区秦腔一团革委会副主任、地区文工团京剧队副队长;1973年调回大荔县,先后担...[详细]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详细]
汪直,明朝成化年间宦官,第一任西厂厂公,开启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明宪宗建立西厂,由汪直统领,钦定校尉人数多于东厂一倍。成化十七年,鞑靼军入大同境剽掠,汪直等分布官军截杀,追至黑石崖等处获胜。汪直随后渐渐失宠,后贬往南京。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汪直是大...[详细]
王志发(1919~1983) 本县鲁桥镇人。少年时期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失学,到三原县城学印刷(徒工)。建国后,他满怀穷人当家作主的豪情壮志,夜以继日地积极工作。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农会主任,高级社主任,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乡、县人民代表,陕西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详细]
王仲舒(762—823)字弘中,并州祁(今山西太原)人。唐朝文学家。少好学,工诗文。历任苏州刺史、洪州刺史、中书舍人等。元和年间(806—820),在南昌奖励文学,文风盛开。还邀请当时担任袁州刺史的韩愈来南昌,对南昌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作有《滕王阁记》和《钟陵送别》等。...[详细]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 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详细]
王子坚(1850~1920) 清光绪监生,本县人,名槢,字子坚,晚年自号半痴子,又号栖峰道人。自幼好学,每夕必临帖数百字,终年无问。常说:“画以字进,习字即习画也。”一生于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一不精,尤长山水。所仿倪云霖、王石谷诸作,论者以能得其神髓而称为丹青巨擘。客居长安时,与王星桥...[详细]
王子万(1895—1986) 城关西街人。曾在本县高等小学、西安第一中学读书,后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 民国初,地方割据混战不休,社会动荡,民生涂炭,王子万目睹现实,产生了济世安民的思想,以至后来为地方秩序的安定、共产党的地下活动等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1924年,他出任洛川黄龙山县佐...[详细]
王子元(1891~1963) 名玉堂,原籍山东长山县(今邹平县)。光绪初年移民,全家入陕,落户于本县太和村,后迁居安乐村。王幼读《四书》《五经》,后潜心研究“西学”,自学英语课程。后入“三秦公学”,因成绩优异,英语尤为突出,被该校破格聘为英语老师。1918年参与组织靖-,任外交处长,曾赴上海...[详细]
王遵文(1832~1895),灵丘水涧人,字艺庵。其父王思祖,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王遵文在私塾就学,咸丰九年(1859),赶赴太原访求高师。他写了一篇文章,转呈主持晋阳书院的田京卿过目。田读后赞不绝口,便收纳王遵文于门下,于是王遵文学业大有长进。咸丰十一年(1861)任太学。同治元年...[详细]
万脩(?—26年),字君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二十六。现一般写作万修,也有写作万休的。 万脩在更始政权时期被任命为信都令,刘秀宣慰河北之时,王郎起兵追捕刘秀,当时河北的郡国大多投降王郎,只有万脩与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据守信都郡迎接刘秀,使刘秀有了-的...[详细]
万胜印 (高级农艺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38年生,江西南昌人,高级农艺师。江西樟树农校毕业后在彭泽工作,先后在浙江农学院、华中农学院、南京农学院进修。曾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学会理事长。有《红铃虫》、《水稻小麦油菜病虫害防治》、《棉花红铃虫测报浅说》等专著。曾获省0授予的“江西省有突...[详细]
瓦氏夫人(1498~1557),壮族。明朝归顺那签(今旧州)人,土知州岑璋之长女,乳名氏瓦,喜爱武术,善用双剑,年未及笄嫁给田州指挥同知岑猛为妾,因土俗讳娶同族,故以乳名为姓。明嘉靖五年(1526)因其夫岑猛常起兵侵扰邻州县,对朝廷阳奉阴违,被总督两广都御史姚莫领兵征讨,岑猛子岑邦彦驻守工尧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