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楚平(1925.8~2000.6),河源县船塘流石村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曾楚平在河源东江支前司令部任干事;1950年3月起,先后在惠阳地区运输部门任总务、汽车站站长;1953年3月起,先后在汕头、兴宁汽车站任保养场场长、305车队队长、党支部...[详细]
曾进(1913~1940),原名曾锡翔,河源县柳城石侧人。幼年随父在龙川县城读书。1934年,曾锡翔考入中山大学,与原广东作协副主席萧殷是同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曾锡翔投笔从戎,投奔延安,被分配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改名为曾进,与萧殷等人一起参加周扬领导的文学写作与报道活动。后任八路军某...[详细]
曾亢,原名曾祥我(1929.6~2002.5),梅县白渡高溪村人。 曾亢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3岁跟母亲回国。1946年考入梅县东山中学读高中,后因经济困难辍学,到本乡小学教书。 1949年6月,曾亢参加革命,到平远县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政治部政工队任宣传员、教员。后来被国民党保十...[详细]
曾庆梧(1916~1948),河源县黄田满坑人。1947年7月,在黄村参加游击队,回乡秘密串联发动,动员本村20多个进步青年参加游击队,曾庆梧提任小队长。1948年农历十一月,曾庆梧被敌人所捕,十二月在东江河滩被杀害(原载《河源县志》第1144页)。黄田镇 一、地理位置 位于东源县东北...[详细]
张丁友(1957~1979),河源县黄村永新村人。1972年夏,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6年3月,应征入伍,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上级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原载《河源县志》第1153页)。黄村镇 【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详细]
张桂香(1903~1962),河源县叶潭半埔村人。9岁随父到马来西亚北婆罗洲达埠谋生。张桂香17岁时举家迁到山打根市(省会),挑起养活全家的重担。稍后,经营红柴生意,数年后成为同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家。战后改营木材,成为山打根市最大的木材经销商。他同时又兼营运输、药品、洗衣、报业等,成为“商界巨擘...[详细]
张谷英(1913~1948),女,河源县黄村转角山村人。1945年冬参加革命,任联络员。张谷英以行医为掩护,了解敌情,传递情报。1947年,为充实游击部队的装备,她带头捐出4支驳壳枪、4支七九步枪、200发子弹送给部队。1948年8月,上级派张谷英到蓝口执行任务,遭敌逮捕,后被押送到柳城杀害(原...[详细]
张惠民(1921~1996),又名张古,河源县黄村红十月村人。1939年,参加抗日先锋队和抗日武装自卫队。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张惠民在五华县皇华中学以学校“工友”为公开职业负责地下党交通员工作。同年秋,调往东江纵队司令部,在后勤部管理运输队。1944年秋,张惠民调往紫金古竹以...[详细]
张启坤(1914~1948),河源县三河白水村人。1939年春,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到河西一带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张启坤参加革命工作,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协助党组织发展30多名党员,其妻、兄、嫂、妹妹都在1941年前参加中共组织。1947年11月,张启坤被捕。1948年4月在忠信被杀害(...[详细]
李作新(1917~1976),又名李振华,河源县黄村梅龙村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李作新在河源县黄村乡用钢板缮写抗日宣传资料,后来负责抗日先锋队的宣传工作。1939年10月担任中共黄村圩支部书记,1940年任中共蓝溪(黄村)区委书记。中共河源...[详细]
张潭(1910~1949),河源县黄村红十月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夏,张潭在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自卫总队(代号“飞龙队”)任轻机枪手。1946年冬,转到洛阳大队任第一中队第一排排长。1949年3月,张潭在紫金中坝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7页)。...[详细]
张维湘(1926~1948),河源县蓝口榄子围人。1947年7月参加游击队,分配到邹建领导的江防大队“飞马队”。不久任筹粮组长。1948年11月,张维湘在鹤塘东江边伏击护航敌人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3页)。蓝口镇 蓝口镇位于东源东部,东江中上游,是省定的中心镇之一,辖22个村委...[详细]
张岳(1913~1949),河源县黄村石脚冷水坑人。1947年4月,秘密参加革命组织。同年5月,打入国民党蓝溪乡联防队,任小队长,秘密为游击队搜集和传递情报。同年9月,被任命为游击中队第二小队队长。1949年1月,在攻打保十三团的叶潭驻军战斗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46页)。黄村镇 【...[详细]
张云娣,女,1943年9月生,东源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身患肾结石病,曾先后两次开刀手术,一次激光手术,未能根治,经常疼痛难忍,仍坚持工作。在啸仙中学任教期间,以爱心、恒心、信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用爱心排除双差生心灵上的阴影和顾虑》、《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详细]
钟芳峻(1890~1938),又名钟秀峰,河源县蓝溪乡(今黄村镇)人。任国民军12集团军153师479旅少将旅长。1938年10月,钟芳峻率部在惠阳博罗狙击入侵日军交战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31页)。黄村镇 【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此建店设墟,故曰黄村墟。清属...[详细]
周显中(1920~1947),河源县漳溪汶水塘人。1940年在上莞参加游击队,1946年奉命回乡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周显中组织一支30多人的武装队伍,后编入长江队,被任命为副指导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8月2日,周显中带着4个队员外出筹粮,途经船塘走马塘时,为掩护战友突围,被敌所...[详细]
邹建(1922~1989),河源县叶潭车田村人。1939年2月,参加抗日先锋队组织,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中共党支部委员、党支部书记、区委组织委员、后东特委机关报《星火报》、东江纵队第六支队政治指导员、韩江纵队南山支队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江人民抗征队政委、江防大队大队长兼...[详细]
古成之(947-1007),字亚爽,原籍河源县回龙古岭人。后迁居增城县。他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10多年,“力学不怠,淹贯群籍”,文誉传四方。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广南东路推荐一人上京考试,他被选中,书面考试,他考第二名,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嫉妒“广南人居其上”的张贺、刘师遒邀成之饮酒。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