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潜(1911~1995),又名锡炎,湖寮镇河头村人。他幼年曾就读高陂小学、梅县乐育中学、广州中德中学,民国17年(1928)考入中山大学医学院,民国22年毕业留校当助教。民国24年,被公派到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进修,民国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到柏林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完成了...[详细]
罗启贤(1904~1974),又名伯良,湖寮镇龙岗村人。他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民国10年(1921)考入广东省甲种工业高等学校,在校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青年团广州地委教育宣传委员。民国1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委员,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秘书长和《工人之路》副刊...[详细]
罗尚忠(1892~1952),字绍信,号蕴坡,湖寮镇龙岗村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四期辎重科、武汉珞伽山军官训练团毕业。他历任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第一师连长、大队长,第二十一师辎重营长;民国25年(1936)任第十一师三十三旅副官处长、大队长,第二十一师辎重营长;民国26年3月任广东省第四区保安副...[详细]
罗士高(1905~1995),枫朗镇坎下村八斗背人。他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后随家迁往浙江居住,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民国15年(1926),进入北京大学政治系学习。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宣传委员,曾两次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北大毕业后,由冯玉祥推荐到河南汉阳专署丁树本部工作,担任丁...[详细]
罗涛(1908~1953),又名石松,号松涛,平原镇岩霞村人。民国15年(1926)中学毕业后,他曾参加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脱离中共组织,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在广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连指导员。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8年,他在国民政府军五十九师政治部宣传科任科员,民国21年在江西...[详细]
罗扬才(1904—1927),别号席欧,枫朗镇坎下村人。幼时上日新小学。父罗伯均去世后,过嗣漳州小商罗杏举叔父为子,就读漳州第二师范。民国10年(1921)春转入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民国12年任学生自治会干事,与同乡学友刘端生、罗明等组织《福建青年协进社》,出版《星火周刊》。次年夏,参与 校方压...[详细]
罗玉良(1910~1984),又名罗钊,枫朗镇坎下村人。少年在家乡日新学校读书。17岁在革命思潮影响下参加中共游击队,在家乡一带活动。民国16年(1927),国民党大肆抓捕共产党人,玉良藏于神坛躲过一劫。后到泰国、汕头等地做工,工余自学无线电、英语。后考入中央军官学校第四分校第十五期步科,民国2...[详细]
罗则资(1887~1922),字宪道,号逢源,又名富生,湖寮古城村人。青年时期官费考入英国剑桥大学机械系就读,获工学士学位。回国后,被派广东兵工厂任总工程师。孙中山大元帅开府广州,委派他为靖粤南路总司令,因赴钦雷收编军队,舟覆于海而遇难,时年仅35岁。罗卓英将军特作楹联挽之:“跃马横戈空有志,天...[详细]
罗助铎(1907~1984),又名思潮,大东镇家荣村人。早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骑科,毕业后参加北伐,任陆军少尉排长。北伐胜利后,任中尉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助铎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等多次战役,升任上尉营长。民国28年(1939)率所部调西康省(民国28年由四川、西藏部分地方组建而成,至19...[详细]
吕良,生于1916年3月,广东大埔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起,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部股长、教育厅社教科副科长,陕甘宁边区中学、边区师范教务主任,绥德分区专署教育科长兼绥德县教育局局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督学,延安分区专署教...[详细]
丘建猷(1795—1854),字尔嘉,号迪甫,青溪乡坪沙村人。从小就十分聪明、勤奋。道光八年(1828)中举,十四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十九年充任国史馆协修官,二十一年充任纂修官,二十三年充任总纂官。他总纂的《大清一统志》,内容丰富,考订精详,是一本比较完善的全国性地理志,为研究我国...[详细]
邱晋昕,字翰臣,号云岩。青溪上坪沙人。父建猷,有传。晋昕幼随父宦京,遍历各省,广延名师教授,年十三徧诵诸经及《史》、《汉》。十八岁游庐山,作诗歌、游记为同人激赏。顾数奇晚遇,年三十二始选辛酉(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三十八岁与弟晋亨举于乡,时同治六年(丁卯,1867)也。光绪六年(庚辰,18...[详细]
丘泮林(1906~1937),曾用名林清华,百侯镇侯南村人。他童年时一边做工一边读书,民国9年(1920)年春任步梯小学教员。民国10年,他和罗明等人同去厦门,考进集美学校师范部。在校期间,他参加学生进步组织,是“革命协进社”和《星火周报》社负责人之一。民国14年6月,罗明介绍他参加共产主义青年...[详细]
丘誉(1901~1970),字与言,湖寮镇龙岗村黄泥塘人。民国6年(1917)毕业于省立梅州中学。民国14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国立中山大学前身),服务于大元帅府大本营,旋赴汕头,任《汕头平报》主笔。次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工作,随军北伐。民国16年夏,江苏省政府成立,他出任秘书处议事科...[详细]
丘元遂,字体乾,号健庵。百侯人。六岁能文,援笔立就。或戏之曰:一杯水怎汲千层浪?应声曰:半勺土能筑万里城。闻者惊异之。九岁时受知于学使惠士奇,称为神童。弱冠登贤书。乾隆元年(丙辰,1736)成进士。谒选授江西建昌县知县。捐俸设修江书院。公余集诸生评文论道,亲自丹黄,定甲乙,如训子弟然。由是文风日...[详细]
丘肇周(1893~1952),字嫄生,百侯镇侯南村人。他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炮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4年(1915)起,历任广东护国军第四军连长、营副,粤军第三独立旅少校参谋,广东警备游击第一统领副官。民国11年起,历任粤军第四十九团中校团副兼第三营营长,粤军第三...[详细]
饶褒甲 (饶芝)长子褒甲,号翼云。茶阳城里人。六岁能文,八龄试取佾生,十岁随父任,十余年始旋里。游庠食饩,科、岁试必第一。道光二十三年举于乡,经、策俱进呈。二十四年连捷成进士,分发陕西即用知县。棱棱傲骨过其父,到省未久即病告归。博学多才,当时邑中罕有其匹。自经传、注疏、乐律、天文、河渠、诸子...[详细]
饶八英(1900—1976),女,茶阳镇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3岁卖给西河黄堂村溪南埔的张华昌作童养媳,20岁正式与张华昌成婚。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华昌离家到南洋谋生,至1973年病逝于印度尼西亚。 民国25年(1936),饶彰风等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到西河溪南小学教书,办了妇女夜校。饶...[详细]
饶崇魁,字和恒,别字秀峰。城坊人。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学使郑虎文按科试,与其伯兄泉、次兄汀同岁食饩。郑故名翰林,持文衡藻鉴,评潮州名士仅十人,崇魁兄弟三人与焉。生平孝友端饬,当道者莫不重其文而钦其品。县令吴龙光、嘉应州牧陈胜交延致之。三十三年(戊子,1768)举于乡。三十六年(辛卯,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