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自余(1907~1984),名寅昌,英雅镇水口村松水涧人。他少年就读三河梓里公学,毕业后赴上海求学,民国16年(1927)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时值国民革命军光复沪宁,他即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曾在李宗仁部任团军需主任、师军需处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自余调安徽李品仙部任师军需处长。民国3...[详细]
刘炜(1906~1969),字伟吾,广东大埔县湖寮镇新寨村人。他14岁就读于省立二中,毕业后考入广东大学。民国15年(1926),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编入东路军战斗序列,转战闽浙,后抵南京。民国16年,他奉派担任第一军宪兵营连长,11月改隶第一军总指挥部,以参战龙...[详细]
柳步青(1912~2000),-镇中兰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民国29年(1940),步青毕业于日本东京齿科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选科及千叶大学本科,就任千叶大学附属医院助教和医师。民国35年回国,先后任上海牙医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医务主任、上海南洋医院医务主任和上海牙医专...[详细]
刘端生(1905~1932),又名瑞生,青溪镇浐坑村人。民国14年(1925)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中共闽南临时特委常委兼共青团特委书记。民国18年后,历任中共闽西特委委员,中共(长)汀、连(城)县委书记,闽西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新编十二军代理政...[详细]
刘健(1918~1991),原名仕光,-镇敬里村杨溪人。 民国24年(1935)起,刘健先后在-敬里、杨溪、恭州、下村、中兰、小留、麻西和湖寮高道等小学任教员、教导主任。期间,他与进步教师、共产党员组织青年抗敌同志会、学生抗敌联合会,教唱抗战歌曲、出版抗战刊物、发表抗战文章,唤起民众抗击日军...[详细]
刘蕉元(1902~1952),别名足一,三河镇小坑村人。幼读私塾,后就读梓里公学。民国12年(1923),他在汕头回澜中学毕业。 民国13年元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年3月,蕉元与同乡范汉杰受革命思潮影响,同往广州报名,以优异成绩被录取。5月被编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第一队...[详细]
刘俊奎(1925~1998),洲瑞田背村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埔中学高中部。民国34年(1945)4月,应召参加青年军。同年秋,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法律系政治专业。毕业后重返部队,历任国民政府军连、营、团级军官。1950年赴台湾,入凤山军校受训。后任“国防部”军需处处长,授少将衔。后因病提前退役,...[详细]
刘起时(1896~1983),字伟髯,别字文斌,高陂镇高陂村人。 民国6年(1917),起时在大埔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文史教员。民国7年,起时考入北京“参战军士教导团”,毕业后被派到山东边防军炮兵二团任上士班长。民国8年,回汕头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孙中山卫戍司令部连长。民国9年,他跟随邓演达和叶...[详细]
刘任坚(1905~1944),原名宜瑗,-镇北埔村人。早年投身革命,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科长。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南区税警团副团长。民国31年(1942),任三十八集团军第二十七军第一补充团团长,驻守河南洛阳。民国33年5月间,日军进犯中原,遭敌机轰炸以...[详细]
刘旭辉(1906~1995),字日华,别字复之,湖寮镇新寨村人。 旭辉初进湖山官学,继入县立大埔中学,毕业后,得其兄资助,负笈上海,攻读政治、经济。民国18年(1929)夏,考入上海大同大学。9月底,罗卓英电召命其担任陆军十一师中校秘书。民国21年春,旭辉承介至陆军十八军军长陈诚幕府,因勤奋...[详细]
刘禹轮(1904~1986),洲瑞镇人。他幼年在家乡读书,民国12年(1923)在县立大埔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在学期间,被选为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大学毕业后,禹轮于民国19年回大埔担任母校大埔中学校长3年。任职期间,他竭力扩建校舍,增加高中班级,要求师生在校住宿,校长亲自率领住校师...[详细]
刘育民(1897—1986),原名刘树乔,别号刘建勋,刘亮,-镇中兰村人。少年时,就读于潮州金山中学、汕头石中学。民国7年(1918)秋,东渡日本,初就读东京预备学校,民国10年,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民国15年至民国17年,进日本教育专修科攻读教育。民国17年返国,在中山大学从事日文翻译,后又到...[详细]
刘兆伦,男,汉族,1920年7月生,广东大埔百侯坑松柏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从新加坡返梓后在侯中学习。1937年在香港华南中学读高中。1938年赴陕北。1939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延安泽东青干校指导员,延安自然科学院政治教员、教干科副科长、中共...[详细]
罗濬,号徽五。枫朗人。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进士。授江南萧县令。洁己爱民,吏胥无敢舞文者。丁酉科分校乡试,文武两闱所取多知名士。莅任三年,以病告归。民泣乞留者无数,馈袍外更为立遗爱碑焉。归里后,以著述自娱。其舅父杨之徐赠诗云:“宣猷三载赋闲居,宦橐萧然得遂初。善事长官无巧术,卷怀芸阁有藏书。...[详细]
罗柏麓(1895~1955),又名占鼎,字宝华,湖寮镇大安村山丰人。 柏麓出身贫寒,湖山官学高小毕业后因成绩优良即在该校担任教师、校长,后又在梅河中学任教近10年。民国15年(1926),参加北伐军东路军,不数年,升任东路军行营秘书,旋又就任浙江省遂安县县长。民国25年冬,担任广州粤汉铁路警...[详细]
罗博平(1905~1993),字远山,湖察镇龙岗村人。他幼读育智小学,及长入湖山官学,学习3年毕业,名列前茅。民国10年(1921),他远赴厦门,投考集美高师教育系,学习5年毕业,时值北伐军兴,遂投笔从戎。 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开始,博平随第十五军团司令罗卓英作战于吴淞宝山罗店...[详细]
罗楚材(1899~1976),又名荣楠,号奇生,湖寮镇古城村人。他7岁读书,12岁念小学,18岁渡南洋从商,22岁返国。 民国13年(1924),楚材初任潮梅兵站分监部中尉副官、两浙盐运使公署三江场场长。民国20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中校副官,11月任第五十二师中校会计课长;民国22年,...[详细]
罗芬(1919~2000),原名恭照,又名明朝,笔名易今、李文,湖寮镇新寨村人。 民国22年(1933),罗芬在湖山官学高小毕业,次年升入百侯中学读书,深受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影响。民国25年初中毕业,民国26年在湖寮垂裕小学任教师。期间,他秘密参加读书会,开展社会调...[详细]
罗恒报(1921~1989),湖寮镇龙岗村河头人。他是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广东分会理事、广东汉剧院研究室主任。 恒报自幼学艺,拜著名汉剧前辈李祝三为师,勤学苦练,专而求博,不但掌握了生、旦、丑、公、婆、净各行当的表演艺术,而且精通汉剧音乐和各种乐器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