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民
[公元1897年-1986年]
刘育民为[公元1897年-1986年]
刘育民(1897—1986),原名刘树乔,别号刘建勋,刘亮,-镇中兰村人。少年时,就读于潮州金山中学、汕头石中学。民国7年(1918)秋,东渡日本,初就读东京预备学校,民国10年,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民国15年至民国17年,进日本教育专修科攻读教育。民国17年返国,在中山大学从事日文翻译,后又到燕塘军校担任日文教官。民国18年至民国21年,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民国21年以后,历任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主任、助理秘书、庶务部主任等职。广州沦陷后,中大迁云南,育民即弃教事农,在中兰老家领导村民开荒生产,种植木薯,增加粮食,以度难关。他自己也布衣蔬食、荷锄背锸,竟日在荒山大坝上劳动,深受乡人尊敬,也被某些持世俗观念的人目为“怪人”。在乡期间,曾创办织布合作社,并自任理事主任;建立义仓,以赈穷困。民国36年以后,曾任-中学校长、中兰小学校长,三河中学教员。
1953年土改时,曾被错划为恶霸地主,扣押劳动改造。1956年释放回家之后,经中共大埔县委-部推荐,由中共广东省委-部安置到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馆员,并被选为大埔县政协常务委员。
他平生艰苦朴素、待人以诚、不图名利,每作一事都十分踏实、认真,在海外也颇得邑人之敬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开放政策,他主动与海外侨胞联系,引回捐款两万余元,在韩江东岸的中兰村口,兴建了一座码头和一间候船室,为来往商旅提供了方便。施工期间,他已年逾八旬,仍不避辛劳,经常到工地检查工程进度、质量。
1986年10月,因患心脏病在梅县逝世,享年90岁。为纪念育民一生的为人及其对乡村的贡献,中兰华侨集资于中兰村口码头建了一座“刘育民先生纪念亭”。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热门排序
- 1 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人物介绍
- 2 现代三圣人物介绍
- 3 历史事件《官渡之战 》相关人物介绍
- 4 饮中八仙人物介绍
- 5 汉园三诗人人物介绍
- 6 南宋四元帅人物介绍
- 7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人物介绍
- 8 汉朝皇帝人物介绍
- 9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人物介绍
- 10 建安七子人物介绍
- 11 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人物介绍
- 12 中国历史上加九锡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