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之(1882~1962.1),广东省南海县人。民国10年(1921年)起,在梧州开设颜料店,经营染料、颜料、油漆等各种化工产品,还经营杉木筏运销生意。 民国20年后,先后任驻梧两粤广仁善堂董事长、中国红十字会梧州分会副会长、梧州城南镇镇民代表会主席、苍梧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苍梧县商会理事...[详细]
吴慧明(1944.4—) 女,广东南海人。 擅长雕塑。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 后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雕塑创作。一级美术师。曾参加南京雨花台“ 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大型创作。 作品《遐思》、《无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思》获全 国青年美展三等奖,《欢乐大地》获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优秀奖。为联合国妇...[详细]
湘文非 (1917—1981年)女,原用霜雯霏,姓杨,名文非。原籍广东省南海市西樵人。中共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广东分会理事,剧协广东湛江地区支会副主席,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委员。民国21年(1932年)学习粤剧艺术,30年成名,先后在广州、曲江、英德、乐昌、湛江、吴川、电白、海康等地演出...[详细]
游寿 1894出生,祖籍广东南海,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别号:寿昌,安南华侨,先后参加了镇南关起义、钦廉起义。愤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热心于民族思想。遇到反对革命者,则严厉斥责,不惜拔剑相向,一向受孙中山所赏识。1907年参加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次年又参加钦廉上思之役。1911年4月27日广...[详细]
钟锦涛(1928.1—) 别名河涛,广东南海人。擅长版画、壁画。1944年开始版画创作,并担任中学美术教师。曾任报纸美术和群众美术辅导干部、湛江地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湛江美术家协会主席、湛江文联副主席。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 作品有《南海岸边》、《田间课堂》、《天河飞渡》等。 作品入选全国美...[详细]
周华,幼孤,后从其兄周天祥经商龙州,旋入安南(今越南),加入同盟会。1907年防城起义时,负责军需工作。后在新加坡参与办《中兴日报》。“民铎剧社”成立后,积极投身社务,并周游南洋各地,在侨民中宣传革命。1911年得知孙中山、黄兴等人策动广州起义的消息后,遂与南洋同志先后返抵香港。4月27日,参加...[详细]
周佐愚 (1928.2—) 广东南海人,擅长美术理论、版画。毕业于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系。50年代在广东群众艺术馆任美术组长,培养出著名农民画家郭同江。6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200篇是在1974年癌病之后的二十 年间写成,故被广东省红十字会生命之光俱乐部授予:“抗癌勇...[详细]
傅秉常(1896~1965) 傅秉常,原名耿衣裳,祖籍广东南海九江人(后迁佛山)。10岁随父赴香港。先后就读于育才书院和圣士提反男中学,继入香港大学工程系读书。民国5年(1916)12月毕业,旋即在圣士提反男中学任教。民国7年任广州军政府总务厅印铸科科长,后赴沪,任职于上海沪杭铁路局。翌年任...[详细]
康同璧(1881~1969) 康同璧,女,字文佩,号华,康有为次女,广东南海人。早年入读万木草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香港往南洋随侍康有为,同游欧美。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宣统二年(1910)与罗昌结婚。民国后,曾任山东道德会会长、万国道德会董事长、万国妇女公议会副会长...[详细]
李文范(1884~1953) 李文范,字君佩,广东南海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自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与朱执信等参加东京同盟会筹备会议,七月加入同盟会,掌理文牍事。回国后,执教广东法政学堂,兼任翻译。光绪三十三年被举为广东同盟会会长,与朱执信等共谋革命。参加过庚戌广...[详细]
任剑辉(1912~1989) 任剑辉,女,原名丽初,又名婉仪,广东南海人。早年随姨母“小叫天”学艺,又师从有“女马师曾”之称的黄侣侠习武戏,后醉心粤剧名演员桂名扬的演术。14岁入戏行,渐成为粤剧舞台负盛名的反串文武生之一,抗日战争前已享誉省港粤剧团。战后在香港与白雪仙、靓次伯、陈艳侬、欧阳俭...[详细]
杨冠生,1967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今南海市)大沥镇一个农民家庭。18岁时,杨冠生报名参军。在部队,他不怕苦不怕累,休息日经常帮战友洗衣服搞卫生,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多次受到部队嘉奖,不到一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他被调到汽车连学开车,当了班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战友都赞他...[详细]
袁玉萍 女,广东省南海县人。1958年3月,她响应政府号召,首批下乡插队。在湛江市麻章镇坛头小学当民办教师。她主动协助兴办坛头小学,并亲自当教师。她自己个人授教1~3年级复式班3个,白天给小学生上课,晚上为成年人扫盲,坚持农村小学耕耘10年,深受群众的爱戴。196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详细]
陈淡浦(约1817—1876)陈淡浦,南海丹灶良登村村尾坊人,自小对机器有兴趣,年轻时在西樵办机器手工作坊,制作铜纽扣出售。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广州十三行豆栏上街开办“联泰号”机器小作坊,制作纽扣、缝衣针等小五金,兼接各式机械维修业务。 战争以后,国外轮船频繁出入广州,陈淡浦借常到外国...[详细]
陈公侠1896年出生于南海县横江墟上良村(今丹灶镇上良村),排行第十。祖辈经商于广西梧州,家境殷富。他自幼聪慧,敦品勤学,研诗习书,广涉经史子集。1912年春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学习。第六期学员人才济济,他与张发奎、薛岳、叶挺、李汉魂在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继而又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详细]
陈桃川(约1854—1945),陈淡浦之第六子,自少随父在“联泰号”学艺,成年后其机械制造技术甚精。陈淡浦病逝后,与其兄陈濂川一起继承“陈联泰”并将之光大,约光绪六年(1880年)制造的第一艘国内民族资本工厂生产的蒸汽机拖轮“江波号”下水航行,后又造出江汉、江阴、江永、江电、江飞、江苏、江利、江...[详细]
陈香梅先人原籍福建,其曾祖父迁入广东南海。陈香梅父亲陈应荣13岁出国留学,1923年回到北京,先后在一家英文报社当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英文,再后来进入南京政府外交部,外放东南亚做领事。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在北京出生。陈香梅自幼聪明好学,三四岁开始,祖母就教她读唐诗,五岁时,五七言绝句都已经熟...[详细]
杜维明,男,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 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 。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详细]
关赓麟(1880—1962年)号颖人。南海南庄吉利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后赴日本留学,入宏文学院师范速成科,毕业回国后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习法政,三十年赐进士,任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三十二年任邮传部主事。三十四年任铁道管理局局长。宣统三年(1911年)任京汉铁路局局长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