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字吉甫,号益谦,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洪秀全的族弟,两人交谊极深。屡试不第,在家乡教私塾为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洪仁玕和冯云山首先皈依。道光二十七年(1847),洪仁玕曾与洪秀全同到广州美国浸礼会向教士罗孝全学习基督教教义。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详细]
黄学准,字三平,号皞子,明,南海人。嘉靖二十三年潜江知县。 (一) 笔者通过查寻广州《黄氏家谱》,准确地说,黄学准是今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人。其先祖在南宋时期(1140)先从湖广(湖北)江夏郡(今武汉市江夏区)迁往江西,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今朗头村。从第七世黄仕明立村开始,黄氏家族逐渐...[详细]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俊,以字行,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湖南巡抚,入湘...[详细]
卢永根,作物遗传学家,1930年12月2日出生,广东花都市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代初研究稻作遗传资源,划分我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70年代后,从事水稻遗传学的研究。根据矮生性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把我国现...[详细]
白玉堂(1901~1994),原名毕焜生,又名毕钊南,白玉堂为艺名,花都市新华镇毕村人。其父毕善福、胞兄毕钊伦、堂兄毕劲持都是海员。他3岁随父往香港,6岁回乡读书,11岁失学。堂兄毕劲持厌倦海员生活,后在广州改行当粤剧演员,艺名黄种美(著名丑生)。白玉堂跟着堂兄到戏班看排戏,看了几次后,居然能有...[详细]
陈道周(1899~1927),又名陈杜,花山镇仙阁村陈庄人,革命烈士。 陈道周出身农民家庭,幼年丧父,靠母亲租种地主田地维持家庭生活。因家境贫寒,十多岁便到南海县五眼桥一中药店当杂工,但不堪忍受店主欺凌压迫,后辞工回家。 民国12年(1923),陈道周由侯桂平介绍,到中共广东支部在广州举...[详细]
冯云山(1815~1852),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人。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 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在家乡创立拜上帝会,冯云山是他的忠实信徒。为了宣传“拜上帝会”,他把家中所供奉的佛像神像和儒书以及孔丘、孟轲的牌位...[详细]
洪全福(1834~1904),字其元,号春魁,一字梅生,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人。幼年在乡塾读书,曾赴县试,不中。道光二十八年(1848)参加“拜上帝会”。后往广西紫荆,随洪门族兄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咸丰元年(1851)正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率部转战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省,被封为左天将、...[详细]
洪熙官生于清乾隆年间,生卒年月无考。相传他是南少林寺至善大师传授武术的入室弟子之一,时人称洪熙官、方世玉、童千斤、温良玉、胡惠乾、李翠屏、黎伯符、方孝玉、方美玉、陆阿采为“少林十杰”,而以洪熙官居于首位。 洪出生于花县赤坭老榕沟(今竹洞高升村附近),另一说他是福建漳州人。但《南少林传奇》(作...[详细]
侯桂平(1884~1967),又名侯世安,花山镇,岗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侯桂平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4岁始,随叔公出外,先后在番禺、广州等地当理发学徒、榨油工人。 民国10年,(1921),侯桂平积极参加广州油业工会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民国12年初,中共广东区委派刘尔崧、周其鉴等人到...[详细]
侯立池(1880~1928),花山宝珠岗村人。侯父启寿,生母刘氏,养母张氏,兄立同。出身佃农。立池九岁丧母,家贫辍学,随其父种地、推车,以至年长。 1924年,中共花县党小组成立,中共党员侯桂平从广州返宝珠岗开展农-动,侯立池在共产党的培育下,积极投身农-动。1924年4月,宝珠岗农民协会成...[详细]
黄飞(1921~1947),原名黄士杰,曾用名黄一平、黄文升,新华镇黄歧山村人,革命烈士。 黄飞出身于商人家庭,祖父黄镜波在香港经营米业,父亲黄祥徵在港开设船务公司。从民国15年(1926)起,黄飞先后就读于广州市立第四十九小学及培英中学西关分校;后又转读于香港华侨中学和南华中学,毕业后,到...[详细]
黄金源(1871~1944),花县镜湖上社(今新华镇东镜村)人。少年家贫,念过3年私塾,10多岁就在村中干担“八音箱”等杂活,后到广州、香港谋生,做屠宰工。几年后,便自设肉档营业,逐步扩大为3个肉档。 金源跟香港著名拳师林世荣学得一手好武艺,为人慷慨豪侠,仗义疏财,因而受到本派洪门会友及肉行...[详细]
黄士龙(?~1688)字非潜,岐山村人,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举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士龙与生员陆其荫等上 书广东抚院,建言花山地区宜开县设治以利教化而图久安。其所手拟之《建县条议》极言建县有十利,并对建县规模及有关人财物力等筹措方法逐一条陈,为抚院采纳。是年冬,官军进入...[详细]
黄艺博(1896~1970),原名栋材。花县新华镇岐山村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青年时代,曾就读日本某大学,主攻法律。留日期间,曾接受-的影响,后因参加留日学生-,被横滨警视厅以“紊乱国宪,变更国体,捣乱现代政府,破坏私有财产制度”等罪名逮捕,并受审讯。后经留学生总会延聘辩护士出庭抗辩,仍被-两月...[详细]
胡海天(1929~1980),又名应波,花东镇阳升村人。其父胡活泉,是当地老中医。民国38年(1949)胡海天毕业于广州汉兴中医学校,先后在广州志德医院、汉兴中医院任医师。1950年以后,曾任广州大众联合诊所所长、广州市卫生局中医技术审查员、广州中医学院讲师、《新中医》杂志等职。 胡天海在发...[详细]
胡忠(胡祥忠)(1902~1991),原籍花东镇阳升村。父胡社生与母刘洁在光绪年间离乡往香港薄扶林村养猪,在该处生下了胡忠。胡忠幼年就读于港岛西区育才书社,习中、英文。民国8年(1919)与象山村江素琛结婚,一家仍在港以养猪糊口,其时他曾在一外籍人家庭做帮工,入息微薄。 民国13年(1924...[详细]
江起鹏(1864~1953),字杰臣,花山镇洛场村人。幼家贫而好学,稍长即赴美谋生,在洗衣馆、牛肉店做工。后与一位有志学汉语的美国人结识,彼此建立中英语互教互学关系,因而精通英语,并有机会进入大学半工半读。光绪二十六年(1900)毕业于钵仓(PROTLAND,今译0兰,属俄勒冈州)理工学院。他是...[详细]
江侠庵(1875~1951),原名楚洋,花山镇龙口村人。父汝沾曾在广西桂平县蒙圩业洗染。侠庵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家贫,仅得二亩余地、半间泥屋。侠庵童年入村塾,及长,博览经史,参加广州府考试,被录取为案首(秀才第一名)。 光绪二十六(1900)年,两广总督府举办选送出洋留学生考试,他被录取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