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雨,河南省太康县人,现任太康县委组织部副部级组织员,太康县美协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少年时代便奠定了绘画基础,多年来坚持绘画创作,对写意、花鸟画尤为见长, 所创作作品曾多次在省内外画展上获奖。...[详细]
杨枫(1918~)曾用名余春农、宋维群。凤台县木台村人。民国29 年(1940年)后,曾任天长县议涧区勤龙乡乡长、支书,议涧区副区长。民国30 年至34 年任江苏建阳县一区区长,二区、古丰区、四区区书等职。民国34 年10 月后曾任苏北盐阜地委巡视团巡视员、苏北滨海县县委委员兼区书、工委书记、公...[详细]
杨闇公,本名尚述,号闇公,又名琨,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二月十八日(1898年3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双江镇(民国时由遂宁县划归新建的潼南县)。杨闇公的父亲杨淮清娴熟经史,富于爱国思想。闇公的大哥杨剑秋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在日本期间即投身革命参加了同盟会。二哥杨衡石亦受进步思想影响去成都进了...[详细]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1-2] 杨恭仁原是隋朝-,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 619年(武德二年)...[详细]
杨光越(1896-1970),又名明初,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庄人;生于l896年,l920年开始在附近的小学任教,1951年弃教从医,同年参加陕西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富平支会;1956年担任富平县政协委员,1970年去世。 杨光越为人正派,教学认真,颇受学生爱戴;医德高尚,精于眼科,为乡邻治病不收分...[详细]
杨冠陆,字庭曙,号希望,县敦信团利村杨家边(今槎溪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杨冠陆幼读私塾,攻经世致用之学,不尚科举。稍长,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嗣以家中无力续供学膳费,投笔从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蔡锷主办的广西随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新军历任排、连、团长等职。 辛亥革命光复...[详细]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杨虞卿胞弟。始任兴元府(今陕西省南郑县境)李绛手下幕府,李绛因罪死,未受株连,升任户部郎中、史馆撰修,后改任司封郎中。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杨虞卿胞弟。始任兴元府(今陕西省南郑县境)李绛手下幕府,李绛因罪死,未受...[详细]
杨浩(?-619年),秦孝王杨俊长子,隋朝皇帝。因母亲毒杀父亲杨俊而受连坐,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继位后才能继承秦王爵位,后又被--杨浩交通内臣而被免除河阳都尉一职。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拥立杨浩为皇帝,改年号为天寿,成为傀儡皇帝。公元619年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杀杨浩。 人物生平 母罪子及...[详细]
杨弘礼(?~653年),字履庄。唐初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尚书令杨素的侄儿。唐朝建立后,李渊念杨素之名,诏弘礼袭封清河郡公,拜太子通事舍人。太宗贞观中,任兵部员外郎、西河道行军大总管府长史,三迁为中书舍人。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为了恢复唐廷在西域的地位,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详细]
杨徽之,字仲猷,福建浦城人,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生。自幼刻苦勤学。当时,同邑前辈江为、江文蔚是江南诗赋名家,杨徽之事以师礼,久后,便与之齐名并著。 20多岁时,杨徽之就学于浔阳庐山学舍。后潜行绕道,赴中原后周王朝应举。翰林学士窦仪和枢密直学士王朴等见其文章,都叹为奇才。后周显德二年(...[详细]
杨机(474年—533年),字显略,北朝时期河南洛阳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敢于直言进谏,曾为北魏洛阳令,后被高欢杀害。 杨机祖籍秦州天水冀县(今甘肃天水),其祖父杨伏恩移居河南洛阳,遂为洛阳人。他年少时即颇有气节,为上流士人所称道。北魏河南尹李平、元晖同时召他为官,元晖对他十分信任,把郡中...[详细]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号润生,字骥生,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民国12年),考入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1927年(民国1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领导了确山农民-和刘家庙起义。 ...[详细]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 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详细]
杨俊(571年-600年),小字阿祗,是隋文帝杨坚第三子,母亲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杨俊为人生性仁恕慈爱,崇敬佛教,深得隋文帝喜爱,但后来却骄奢淫逸,违反制度,放债收利息,喜好女色,最终被罢黜官职。开皇二十年(600年)六月二十日,杨俊在秦王府邸去世,终年三十岁,谥号孝王。 人物生平 受封...[详细]
杨开道,字导之,县中和团北渡村(今北渡乡)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 民国5年(1916),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返家,以南北军混战未能继续升学,至民国9年始去上海沪江大学预科学习。半年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民国13年毕业。同年秋,赴美国哀阿瓦农工学院肄业,次年获硕士学...[详细]
杨开甲,字迁年,县遵义团炉观村(今炉观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民国5年(1916)毕业于长沙广益中学。翌年东渡日本,预修日语、补习英语、数学、理化。两年后,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读一年,分发至九州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法律系,民国17年毕业。 回国后,在...[详细]
杨开劲,字莱松,县中和团北渡村(今上梅街道北渡村 )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 民国元年(1912)离家至长沙求学。民国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民国15年初,毕业于美国加省工学院化工系,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8月受聘至湖南大学任教,历任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民国33年代理湖南大学教务长。19...[详细]
杨开庆,字善余,县中和团北渡村(今北渡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 杨开庆一生从事教育,以兴学育才为己任。民国6年(1917)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民国8~12年任新化县立高等小学(后改名新化县立资江小学)校长期间,筹资新建一栋两层教学大楼,使学校初具规模;实行新学制,改7年为6年;...[详细]
杨可震,字又西,号畏庵,县北渡村(今北渡乡)人。少时拜新宁傅相高为师,博览群书,尤喜经学。为诸生时,每逢考试,辄冠同侪,先后11次名列第一,为宜兴储在文、邵阳王元复、车无咎所敬重。后屡因举场,乃开馆授徒,生徒众多,至学舍不能容纳,一时名士如毛学古辈,皆出其门下。清乾隆十一年(1746),以岁贡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