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屏(1931-1989) 李伯屏,字叙藩,今洪溪乡沙坪村人,民国20年(1931)11月21日生。初中文化。民国36年(1947)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淮海、平津和渡江战役。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l950年任南京警卫区教导三团文化干事。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详细]
李常宁:开封廪延(今河南延津)人,字安邦。生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卒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戊辰科状元。 李常宁自嘉祐年中举,多次为春官所却,省试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戊辰科对策于廷,其词奥衍,有汉唐之遗风,遂被擢为魁首,时年已52岁,天下人都很惊异...[详细]
李臣典 (1838-1864) 李臣典,号祥云,今巨口铺乡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七月生。少时家贫,卖马草为生,常弄巧得双价。时有童谣:“李臣典卖马草,人小尽耍狡;现草卖两次,主人不知晓。” 咸丰五年(1855),投身湘军,从曾国荃进击太平军,以凶猛善骑击闻名全军,两次救曾于危阵,...[详细]
李呈祥(1930-1982) 李呈祥,车峙乡峙溪冲人,历任本村农业生产互助组长,初、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潭府公社竹田大队党支部书记。l961年任车峙公社永兴大队党支部书记。1975年任车峙公社-。1977年当选为中共新邵县委委员并出席中国共产党...[详细]
李崇 (公元454年~525年) 字继常,北魏顿丘人。袭爵陈留公。后为北魏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李崇多谋才,尤擅军事。高祖初年,齐国犯边,李崇诏为将军、荆州刺史,镇上洛(今陕西洛南县东南)。李崇不主张用兵,而采取整...[详细]
李达 (1890-1966) 中共一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哲学家。 湖南省零陵县(今永州市冷水滩区)人,1890年10月2日出生于零陵县一个佃农家庭。1905年考入永州苹州中学。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读理科。留...[详细]
李道广,唐朝人,其先滑州人,世居京兆之万年。本姓丙氏。李元纮之父。武则天时为汴州刺史。时属突厥及契丹寇陷河北,兼发河南诸州兵募,百姓骚扰。道广宽猛折衷,称为善政,存收慰抚,汴州独不逃散。寻入为殿中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累封金城县侯。卒,赠秦州都督,谥曰成。...[详细]
利登(生卒年不详)字履道,号碧涧,南城(今属江西)人,一说金川(今属四川)人。 其家时为南城望族,他早年无意仕进,生活超脱,常与文友聚游登览,赋诗论文。绍定二年(1229),汀州爆发农民起义,很快波及南城。他带着家人逃奔在外三年之久。淳祐元年(1241)方中进士,时年岁已大,有诗道:“乾坤双...[详细]
李定钧 男,汉族,1939年11月出生,湖南永州冷水滩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 湖南师大俄语系本科毕业,曾任永州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中学高级、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奖章,并获省教劳模和优师证书。全国高考命题组人员,中国俄语学会...[详细]
李恩铭(1917~1998) 字子实,东路镇美德村人。1939年7月参加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一支队宣传员、宣传队长、政治教员、指导员,独立纵队第四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大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第一总队第...[详细]
李尔康 (1901-1981) 李尔康,名先颐,高桥乡白水洞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生。其父李提农,为光绪年间举人,公费留日三年,任过县长等职,对其子课读甚严。李尔康聪敏好学,自小即名闻闯里。民国l0年(1921)在湘潭益智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美。民国l4年(1925)获美国乌...[详细]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详细]
方子字公晦,号果斋,光泽县乌洲人。生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父名绍祖,祖父李吕。幼从叔父西山先生李郁学,深得西山先生所传杨时龟山之学的要领,朱熹许为讲学友。叔父闳祖、相祖、壮祖都是朱熹的高足,他们的道德文章,都为朱熹所称许。方子在这样“家学之传,远有端绪”的家庭中,从小受到理学思想熏陶,年岁...[详细]
李芬(1904-1928) 李芬,名棠荫,女,今严塘乡下渔溪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十九日生。 民国7年(1918)入宝庆爱莲女校,在进步教师蒋砚田、罗卓等影响下,李芬积极参加争取女权的斗争。她和同班同学伍芝、陈含明等上街宣传。李芬在演说时说:“……族权就象石磨的上盘,封建...[详细]
李凤娘(1144年-1200年),宋宁宗赵扩的母亲,宋光宗赵惇的皇后。宋高宗因江湖术士之言而让孙子赵惇娶李凤娘为妃,封荣国夫人,改封定国夫人。李凤娘天性悍妒,是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之一。但像李凤娘这样以一个女人之身征服三代皇帝的皇后,在两宋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庆元六年,李凤娘穿上道袍,...[详细]
李福文(1923~1997) 南阳镇罗郭村人。193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南阳乡抗日游击队战士,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班长、副排长、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挺进支队第一大队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政委、机动队队长...[详细]
李灌(1610-1676),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向若一字连壁。合阳县南顺村人。明崇祯癸酉(1633)人。他博学多艺,才思敏捷,年26“累冠诸生,名辅",“为文振笔直下,海立山奔,雄逸不可迫视,诗落豪爽,如万斛珠玑涌地而出。”(见清人康太乙《李先生墓志铭并序》)。明亡后,他坚决反清,书对联,,焉能...[详细]
李冠,约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与王樵、贾同齐名;又与刘潜同时以文学称京东。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冠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不传。存词五首。《宋史本传》传于世。 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详细]
李光耀 男,编导。河南扶沟县人,1926年出生。中共党员。 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军区政治部青年干部教导团学习。毕业后分配在炮兵第六师宣传队任演员。后来由部队推荐入“东北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导演系学习。因所在部队奉命转为海军,未及毕业即调海政文工团,担任戏剧分队队长、创作组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