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谦(?~1550)字允亨,长沙人,父杨志学寄籍彭城卫,故《明史》作徐州人。明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由屯田主事职方郎,出为陕西副使。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延绥。尝建言屯田,大获其利,户部请行之九边。又提议重赏以激励边军,兵部从之。嘉靖二十九年升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兼督紫荆诸关。后俺...[详细]
杨守仁(1871-1911)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原名毓麟,字笃生,号叔壬。湖南长沙人。少年好学,专研宋明朝理学和佛老之学。光绪年间进士。维新运动时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放弃赴任广西知县,充湖南时务学堂教习,后入瞿鸿机幕府。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入文学院和早稻田大学学习。与黄兴、陈天华等编...[详细]
杨特 (1894~1928) 杨特,号岿山,望城县望城坡汾水坝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少时就读于奖嘉坪学堂,14岁因父病逝,家道中落,乃辍学务农。 宣统二年(1910)秋,他公费考入湖南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成功后与军校部分同学赴南京,担任-警卫。1912年人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详细]
杨天福(麻山锣鼓)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杨天福生于1942年1月,北京人文函大毕业,国家二级演奏员,生于一个喜欢琴棋书画之家,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七岁开始学拉胡琴,十岁能登台清唱《捉放曹》、《朱砂痣》、《梅龙镇》等京剧选段。11岁已会打鼓和一些民间小调及简单的二...[详细]
言贵云 (1880~1926) 言贵云,长沙人,15岁入湘剧五云科班,拜姚春芳为师。他嗓音有天赋,吐字清晰,声色美,余韵浓,人称“云遮月”唱腔,其中尤擅长《收姜维》(饰诸葛亮)与《打鼓骂曹》(饰弥衡)两剧。民国初年,他随同春班至汉口老圃共舞台演出,汉剧著名演员余洪元见之,惊为奇才,称他可...[详细]
杨膺渭(1892~1937) 长沙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在赵恒惕部任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23年在韶关讲武堂任教官,1925年任黄埔军校一至四期中校管理处长。1927年率黄埔第四期学员1000余人赴南京参加北伐,任少将军械处长。1930~1933年,任教于...[详细]
杨岳斌(1822-1890) 晚清湘军水师统帅。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行伍出身。1853 年(清咸丰三年)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调任右营营官。1854年4-11月,先后在湖南湘潭、岳州(今岳阳)城陵矶、湖北嘉鱼黄盖湖、武汉襄河(即汉水) 与太平军水营作战。12月,偕彭玉麟等在...[详细]
杨运珊(1902~1988) 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1924年毕业于长沙楚怡工业学校,在塘沽碱厂工作近10年。1934年赴美习化工,1936年回国后任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副总工程师。1949年任永利化工公司总管处长兼采购部长。1954年后,历任大连化工厂车间主任、吉林染料厂副总工程...[详细]
杨振德(1875~1940)女,长沙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早年从事教育和医务工作,积极支持女儿邓颖超参加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以行医掩护邓颖超和周恩来的革命斗争。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医务工作。1935年4月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国共合作时获释。1940年病逝于重庆...[详细]
杨宙康(1900~1966),长沙人,在长沙明德中学读书时,因参加反对军阀张敬尧的斗争,被迫东渡日本,后考入东京师范大学,在史地系学成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大厦大学、中国大学,当过国民政府考试铨叙部司长、湖南省民训教育处副处长等职。 他是国立十一中(今岳阳市一中前身)的创办人。民国28...[详细]
阎鸿飞 (?~1966) 阎鸿飞,字幼甫,长沙县东乡水渡河罗汉庄(今属安沙镇)人,生年不详。光绪二十五年(1896)与表弟曹伯闻从陈作新受业,后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参加同盟会,与左学谦、黄镆、常治等组织长沙自治公所。 辛亥革命前,阎鸿飞参加革命党人组织的体育社和南薰社。体育社是革命党...[详细]
姚洪业(?-1906) 近代民主革命者。原名宏业,字剑生,号竞生。后因崇拜明太祖朱洪武及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之英名业绩,改名洪业。1904年肄业于长沙明德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铁道学校。1905年入同盟会,并创办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后因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然回...[详细]
姚鹿宾(1908~1967)长沙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祖传治痈疔疮疖白清同治年始,四传至姚鹿宾而最负盛名。幼随父熟读《金匮要略》、《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他深思慎取,融会贯通,用于临床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调整祖传处方药物配伍,使之增加疗效。他认为治痈疔疮疖要领,在...[详细]
姚舜生(1898~1962) 字家诂,长沙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1922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在安徽、江苏从事农业教育多年。1929年以后,一直在湖南从事农业教育,历任省立高级农业学校农科主任、私立修业高级职业学校副校长、校长、湖南农业改造所督导主任、省农学会常务理事、省...[详细]
叶魁 (1883~1930) 叶魁,原名书清,善化县七都鹧鸪塘(今望城县白马乡日明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幼时因家贫仅读私塾3年,后随父务农,闲时从师练武。及长,农活娴熟,并通晓篾、木、铁匠手艺,还练就一身超群武功,被乡邻称为“百艺师”。他性格豪爽,为人侠义,不畏-,曾对友人言...[详细]
叶启勋(1900~1972)字定侯,号更生,晚号更生居士、拾经楼主。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牛,系叶德辉侄。毕牛从事版本目录之学,以藏书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建工部情报研究所搞文物考古工作。著有《说文解字引经系传》、《拾经楼绌书录》、《书林余话》等。叫肩勋热心收藏古籍,藏书室名“拾...[详细]
易荡平 (1908~1934) 易荡平,原名汤世积,浏阳县达浒金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1926年春,毕业于长沙楚怡中学,旋受聘到本乡恒丰仓高小任教。受该校校长、共产党员黄建中和教师彭商人影响,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并动员其兄筹集资金,在达浒镇开设归文书局,出售进步书刊。 同...[详细]
易南坡 (1882~1966) 易南坡,字逊叔,浏阳县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出身贫苦,幼年丧母,15岁到当地周姓中医家学徒,白天做工,晚上读医书。 易南坡出师后去京、沪等地,继续求师深造,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系湖南同盟会会员。民国初年回长沙行医,在马家巷一所慈善堂坐堂...[详细]
易润坛(?~1878)字昀菱,号荷生,晚号峙山石叟,清代长沙人,生年不详。早年受业于学使车顺轨,补生员。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奉巡抚骆秉章之命办理团防、厘务,奏保以训导候选。后募勇5000人于江西,参与镇压太平军。旋人曾国藩幕佐理营务。清同治二年(1863)被太平军围困于安徽青阳县城一月余,解围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