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玉真公主李持盈 [唐][公元692年-762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

  • 玉真公主李持盈(692年-762年),字玄玄,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唐玄宗李隆基同母妹妹,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玉真公主在年幼时——可能十一二岁,就开始慕仙学道,向往静修的生活;有人猜测在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中有一个以玉真公主为核心的文艺沙龙。此外,玉真公主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女道士,无论是睿...[详细]

嬴壮 [春秋战国][?-前305年,大秦帝国之纵横]

  • 公子壮(?-前305年),嬴姓,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担任庶长。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武王去世时年纪很轻,还没能和后宫妻妾生出儿女来,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们之一继位了。秦武王有八个嫡庶兄弟,这些兄弟与他这个长子年龄悬殊很大,最小的赢稷尚在少年,最大的次子(请注意次子,这样说来赢壮赢...[详细]

张墑 [清]

  • 张墑,字星垣,南市乡周便村人。清朝同治年间举人,任随德州(今陕西省绥德县)学正。星垣出生于世代读书人之家,其家族在周围一带颇有名望,他为人坦率,衣着随便,不修边幅。肯动脑筋,很有心术,擅长写文章,特别精于医术。他曾说:“神农本经,长沙验方,是医生应遵循的规则和准绳”他为人治病用药以《神农本草》为...[详细]

张昪 [宋][公元992年-1077年]

  • 张昪(992─1077)字杲卿,陕西韩城人。北宋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卒,年八十六,谥康节。...[详细]

张镈 [明]

  • [张镈]字伯始,号漆滨,武功人,明嘉靖七年(1528)与弟金柬同榜举人,时号双凤。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曲沃知县。因改革弊政,触犯劣绅利益,遭诬陷中伤,被降职为汝宁教谕。后历任黄州判官、两淮盐运司判官、大理寺评事。当时有一诬赖侄杀叔的冤案,他力辩其冤,竟被贬为副评事,后又被调为蜀王府...[详细]

张秉枢 [清]

  • 张秉枢 字密臣,又字广平、治平。祖籍临潼,后定居三原北城。生年无考,约与胡均伯仲之间。其父与刘古愚友情笃好,仰慕刘之博学正直,遂于光绪十一年送秉枢到泾阳“求友斋”(后并为味经书院),从学刘古愚。张秉枢勤奋好学,经、史、子、集外,尤对数学独具钻研精神。当时高等数学领域中的微积分刚传入中国,译著...[详细]

张超 [明]

  • 张超 洛川人。其父占熬曾为荆州府通判。由父难荫河南宜阳知县。在任捐俸修学宫,设立义塾;煮粥赈饥,施药除疫,造福于百姓。宜阳历来为旱所苦,虽两川濒洛,但不知灌溉之方;张超亲自勘察地形,率民开修渠道兴办水利,从此旱不为灾。居官五载多善政,寻升广西思恩军民府西隆州知府。...[详细]

张达志 [公元1911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 张达志(1911~1992),原名锦瑞,代号老郑,店镇南坬村人。1926年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国民党。1927年2月考入绥德师范,同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村党、团基层组织。期间,历任中共葭县...[详细]

张德枢 [公元1891年-1972年]

  • 张德枢(1891-1972.8.30),兴平店张镇莪子村人,原名张秉彝,领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少将。其父张洪范,字福安,清末举人,兴平名医。1907年张德枢化名弓尚德,与同学史可轩(化名弓尚文,东城马干村人)去山西太原参加常备军(新军),广结山西革命党人。1908年,因山西陆军学堂只招收晋籍学生,...[详细]

张光辅 [唐][?-689年,唐朝宰相]

  • 张光辅(?-689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武周朝大臣。在687年被擢升为宰相,次年为诸军节度,参与征讨越王李贞的叛乱。期间,张光辅纵容将士趁机暴敛,杀降冒功,受到新任州刺史狄仁杰的 和谴责。张光辅因此怀恨并-了狄仁杰,使其贬官。689年,罪臣徐敬真、张嗣明为保性命而胡乱牵连其他大臣,张光辅被...[详细]

张果 [唐]

  • 张果,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同名人物: 张果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 [唐]...[详细]

张含辉 [公元1900年-1933年]

  • 张含辉(1900—1933),原名松山,字蕴山。本县赵村乡宋村人。早期革命活动家。1920年从兴平县高小毕业考入西安省立三中学习。1924年经魏野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下半年,由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成为魏野畴的得力助手,在校负责 工作。同年5月,他和张秉江、高克林等...[详细]

章怀太子李贤 [唐][公元655年-684年]

  •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别名李德,武则天与唐高宗第二子,废太子。李贤曾率众文官注释《后汉书》,代表作有《君臣相起发事》三卷、《-要录》十卷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任太子期间多次监国,朝堂内外一片赞赏。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太...[详细]

张徽 [宋]

  • [张徽]南宋时武功人。元世祖中统二年(1216),官至陕西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是当时书法大家。篆隶体最出名,为金朝刘处士书写的墓碣一块,现存西安碑林,列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张徽的诗也很有名,时论有“请特崛奇”的赞语。...[详细]

张徽楷 [清]

  • [张徽楷]字伯模,张镈七世孙,武功人。秉性致孝,能诗善文,特长国画。乾隆三十年(1765),“邑大饥,知县设棚施粥,存活者百千人。”徽楷因此作了幅《施粥图》,意态如生,翰林孙景烈题诗其上,时称双绝,誉为一时之艺术精品。...[详细]

张景秋

  • 张景秋(?~1939) 名宗福,字景秋,本县西张堡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归国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曾任陕西都督署军需科长、国民政府-专员等职。1939年,在重庆遭日本飞机轰炸,以身殉国。 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接见本县马文彦时,对张景秋、张仲苍、张仲超表示深切怀念。称赞他...[详细]

张警吾

  • 张警吾 本县西关人。少时就读于三原、西安,学业有成。西安辛亥举义时,积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西安光复后,偕同学及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三原籍学生李寿亭、姚伯麟、韦文轩等人返回三原,宣传民主革命。1934年任渭南县长。亲立“民视民听”匾于县堂,在渭南政绩卓著。1936年离任归里后,在三原女子中学任教...[详细]

张军

  • 张军 陕西临潼人,毕业于西安师范学校,抗日战争开始,在地下党领导下,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回到陕西省委机关工作(省委秘密机关驻泾阳县云阳镇)。1940年任中共岐山、扶风地下县委书记。1945年调任澄(城)蒲(城)白(水)地下-。1946年任东...[详细]

张良璞 [唐]

  • 张良璞,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长安尉。诗一首。...[详细]

张礼常

  • 张礼常(1895一?),碗碗腔名老艺人。大荔县沙底村人。群众称“老礼儿”。他从小投师于黑子学艺,先后在槐园、两宜、万兴店等班演戏,又在国民党师长张万信的皮影班子演戏,曾去西府以及兰州、汉口、河南等地演出。 老李儿戏风严谨,一丝不苟,感情充沛。他的徒弟金宝曾说:“我师傅上了台,出了差错不行,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