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茂恭(1906~1971) 本县鲁桥镇南权村人。幼年父母早丧,成年后靠拉长工为生。1929年开始流浪生涯。以说“谏子嘴”(即顺口溜、快板)为业,现编现说,很受群众喜爱。建国后,谢茂恭以民间艺人身份被选为西北曲艺改进协会执行委员。1951年10月,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详细]
薛国观(?-1641)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四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白。 崇祯即位后,薛国观奉命巡视北疆,严查将吏克扣兵饷事。后因先前曾附魏忠贤,被南京御史袁耀然-,罢职归里。崇祯九年(1636),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后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详细]
薛怀义(662年-694年12月25日),原名冯小宝,武则天男宠。京兆鄠(今西安市户县)人。初在洛阳卖药,与千金公主的侍女私通。公主得知,入宫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召见,喜小宝身强力壮,体貌魁伟,因留其于宫中私通。为避免外人察知,便于出入宫禁,乃让小宝削发为僧。又令改姓薛,取名怀义,与太平公主丈夫...[详细]
徐凤银,1964年4月出生于佳县上高寨乡。1984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成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位矿井地质学博士,1995年博士后出站于西南石油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总地质师、中国...[详细]
徐福,西汉茂陵(今兴平人)。 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刘询,霍光在朝20余年,权势显赫,子孙后代都握有一定实权。霍光死后,霍家广置宫室,荒淫骄横,作威作福,无人敢言。徐福耳闻目睹,怅然叹息。奢侈必然不谦逊,不谦逊必然骄横,骄横则轻慢于上,轻慢必然走上悖逆之道,他断言霍家不久即亡。于是-皇帝说:“霍家...[详细]
徐国桢(1870—1938),字干丞,本县第一寨人。清光绪末年廪生。宣统二年(1910),在西安法政学堂学习期间,目睹清廷腐败,官府鱼肉百姓,遂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矢志反清,建立共和。辛亥革命(1911),西安光复,只身返回潼关,联络同情革命的哥老会员王吉祥、孔绪群、陶德胜、张森...[详细]
徐开熙,字禾水。浙江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清朝顺治14年(1652)任兴平知县。任职期间,修建文庙,兴办社学,建筑县城城墙,政绩显著。县西南胡家桥(距县约40里,现已毁)有泉,可以灌溉。但因泉源水流堵塞不通。顺治戊戌年(1658)夏天大旱,徐知县带领百姓开泉修渠,不长时间就修通了渠道,引出泉...[详细]
徐郎西(1884~1961) 名应庚,字郎西,本县东叟堡人。14岁中秀才,后在正谊书院、宏道大学堂就读。 1905年,徐郎西私费赴日留学,专攻铁路专业。时值孙中山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同盟会,徐郎西追随孙中山,且与陈英士关系甚密,遂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造币厂厂长。二次革...[详细]
许孟容(743—818),字公范,京兆长安人也。父鸣谦,究通《易象》,官至抚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孟容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甲科,后究《王氏易》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赵赞为荆、襄等道黜陟使,表为判官。贞元初,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四迁侍御史。李纳屯兵境上,扬言入寇。建封遣将吏数辈告谕,不听。于是...[详细]
阎溥,字克周,明代本县人。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官授刑部主事。当时光禄大夫崔卿的儿子,因事愤怒杀死了其邻里妇女。崔的儿子是原来宰相的外甥,所以宰相托人向阎溥说情。阎溥谢绝说:“我和宰相,都是朝廷-,光禄的儿子杀人,罪应判死,这是朝廷的法律。要说是因为宰相而不判其死罪,这是宰相被冤了”后崔卿的儿子终被...[详细]
杨绾(?—777年8月27日 ),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醴泉令杨侃之子。 杨绾出身华阴杨氏,早年以聪慧闻名,中举后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因成绩优异升任右拾遗。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绾前往唐肃宗所在的灵武,随后历任起居舍人、职方郎中、...[详细]
杨砺(931~999年),北宋京兆鄠(今陕西户县)人,字汝砺,原名励。他出身于官僚世家,曾祖曾任唐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祖父任后唐均州刺史,但到他父亲时家道已开始衰落。他自幼好学,宋太祖建隆年间举进士第一。父丧之后,他认为官俸不足养母,在家闲居。后经朋友写信敦促才赴任。初为凤州(治今陕西凤...[详细]
杨奂(1186——1255),字焕然,号紫阳,奉天(今陕西乾县)人,早年三赴廷试不第,癸巳之变后,微服北渡,元太宗丁酉年(1237)年八月,赴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为一时首选,杨奂中第后,授河南路徵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史,三年,得请归乡,筑堂曰“归来”,卒谥文宪。元太宗窝阔台夺取中原后,采纳耶律楚...[详细]
杨芷(259年-292年),别名杨季兰、杨男胤,晋武帝第二任皇后,武元皇后杨艳堂妹。咸宁二年(276年),杨芷被立为皇后,生渤海殇王早薨。其父杨骏擅权,皇后贾南风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血腥政变,杀死杨骏,并将杨芷贬为庶人,押送回金墉城。最后,连续8天没有进食的杨芷,于元康二年(292)...[详细]
杨乘,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祖遗直,客于苏州,父杨发遂家于苏州。有俊才,宣宗大中元年(847)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杨乘与父杨发、叔杨收、杨假、杨严皆以文学登第,时号“修行杨家”。杨乘尤擅长歌诗。《全唐诗》录存其《甲子岁书事》等五首诗。张为《诗人主客图》特标举其会昌四年(8...[详细]
杨鼎(生卒年不详),字宗器,明代大臣。陕西咸宁(今陕西西安市)人。少年时,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好学上进,每日手不释卷。宣德十年(1435)参加陕西乡试,得中第一名,解元。听说南京国子监祭酒陈敬宗知识渊博有学行,于是求人入南京国子监读书,不携一僮,刻苦力学。陈敬宗试其文,察其行,感叹道:“闭户端居,...[详细]
杨法震(1905~1938),又名杨名经,本市庄头镇仪空北庄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小时就学于县高等小学和西安民立中学。学习勤奋,追求进步,注意阅读“五·四”以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籍,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理科,1926年冬转入央军事政治学校(即当时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习班)。在...[详细]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1-2] 杨恭仁原是隋朝-,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 619年(武德二年)...[详细]
杨光越(1896-1970),又名明初,富平县流曲镇梅家庄人;生于l896年,l920年开始在附近的小学任教,1951年弃教从医,同年参加陕西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富平支会;1956年担任富平县政协委员,1970年去世。 杨光越为人正派,教学认真,颇受学生爱戴;医德高尚,精于眼科,为乡邻治病不收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