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湊(658~722年),唐代大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自其曾祖世代为官,唐高宗永淳二年(683),他以门荫入仕,被授婺州参军,后转任扬州大督都府法曹参军。中宗景龙年(707~710),他被调入朝,历任将作少匠、司农少卿。因公事忤中书令宗楚客,被贬出朝任贝州刺史。 景龙四年(710)...[详细]
韦睿(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著名将领。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东北)人。他出身于关中著名的官宦世家,其伯父韦祖征在宋末为光禄勋,父韦祖归仕梁为宁远长史。 南朝宋永光初年(465),雍州刺史(侨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袁将韦睿引为本州主簿,曾出任义成郡守(故治在今湖北光化县西北)。...[详细]
韦陟(697~760年),字殷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中唐大臣。少年聪明好学,10岁时,因其父韦安石为中书令,他以荫为温王李重茂府东阁祭酒、朝散大夫。先天年(712)其父死后,他居家八年,后出任洛阳令,约23岁。 玄宗朝中书令张九龄爱韦陟有才,擢他为中书舍人,专职书写制敕。后迁任礼部...[详细]
韦瑱(500~560年),字世珍,北周大臣,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曾祖父、祖父、父亲先后担任州牧郡守。韦瑱少年时聪敏好学,喜习武,善骑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始入仕,任太尉府法曹参军,后累迁为谏议大夫、冠军将军。 魏永熙三年(534)夏,魏孝武帝元修西迁关...[详细]
韦夐(502~578年),字敬远,北周时学者。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周书》本传未标明籍贯,《隋书》韦世康传称: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北史》称:孝宽兄夐。因韦孝宽和韦世康为京兆杜陵人,据此确定韦夐籍贯为京兆杜陵。) 韦夐少年好学,不慕荣利。20岁时,北...[详细]
韦澳(生卒年不详),唐中后期镇将。字子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父韦纯在宪宗朝为宰相。文宗大和六年(832)澳擢进士第,又登博学鸿词科。 他生性耿介,寡欲,不肯拜门攀贵,登第后十年中未能得授官职。堂兄韦温任吏部侍郎,与御史中丞高元裕相交甚密,高欲举荐韦澳为御史,韦温将此意转达他,让他去...[详细]
韦彪(?―89年),字孟达,扶风平陵人,西汉丞相韦贤玄孙,东海太守韦弘曾孙,大司马韦赏之孙 ,东汉时期官员。韦彪见识广博,被称为儒学宗师。初举孝廉,官拜郎中,后因病免官。永平六年(63年),汉明帝任命他为谒者,后多次升任至魏郡太守。汉章帝继位后,历任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奉车都尉、大鸿胪,受到的...[详细]
魏炳文(1898~1971)字耀升。陕西长安人。少时在户县苍溪小学堂和三原渭北中学求学。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安讲武堂,1924年5月赴广州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同年12月结业留校,先后任第三期校长办公厅中尉副官、第四期步科第一团第九连连长,后升任营长、团长,参加了东征战役和北伐战争。1930年杨...[详细]
魏长清,生卒不详,清葭州峪口村人。其父魏嗣龙,靠闹船致富,30岁后才娶妻成家,故将长兄之子长顺过继为子。长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中武举,曾任兵部差务。魏嗣龙40岁又生子长清。长清英武,膂力过人,以勇闻于乡里。长清母病逝,长顺感于婶母抚育之恩,告假离京,回家守孝。期间,训导弟长清习武练功,不...[详细]
魏超(1858~1921),字楚翘,今峪口乡峪口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天资聪颖,博文强记。青年时,曾在葭县、神木、榆林设馆授徒。在榆林教学时,有人请人写了一篇文章,应试得偿,送作者两个蒸馍。他得知后,写了一副对联: 诗论一篇蓬蓬勃勃如釜上气好手好手 蒸馍两个清清白白自袖中来...[详细]
韦祐(?~549年),字法保,以字行。北周将领。京兆山北县(十六国后秦设置,因在终南山以北而得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浐河畔)人。少年不学好游,喜欢庇护逃难的人。其父死后,他娶了伊川(即伊河流经的河南嵩县、伊川县)豪绅李长寿的女儿为妻,寓居于关南伊川。北魏明帝正光末年,朝廷内乱,有的王公贵族为避...[详细]
卫定一(1892~1928)又名官印,字仰京,号总成。陕西华阴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入同州师范读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辛亥革命后投奔秦陇复汉军,由列兵升为营长。1916年5月与张钫、郭坚、耿直等陕西护国军志士一起,驱逐袁世凯在陕代理人陆建章。后在陕西警备军统...[详细]
韦放(474~532年),字元直,南朝梁官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祖父、父亲皆在南朝为官。他初仕齐为雍州刺史(侨治在今湖北襄樊市)萧衍的主簿。及萧衍夺取齐政权,建立梁朝,韦放任盱眙(故治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太守。后转任晋安王中兵参军,始兴王萧憺的谘议参军。梁普通元年(520年),其...[详细]
韦弘机(生卒年不详),亦名韦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贞观年间,他任左千牛胄曹参军,奉命出使西突厥,册封同俄设继任突厥可汗,到达今锡尔河川地区。当时西突厥正处于强盛时期,控制着许多西域小国,伊犁河流域是其统治中心。贞观十二年(638)发生内乱,以伊犁水为界,西部另立乙毗咄陆为可汗,和唐...[详细]
韦坚(?~746年),中唐大臣。字子金。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在任期间,搜刮州县钱财向皇帝进献。但他开挖漕河,又加强了长安与江南的交通和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后遭奸相李林甫的忌恨,被诬陷而死。 韦坚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两个姐妹分别嫁睿宗皇帝的儿子惠宣太子和玄宗皇帝的太子李亨,成为皇亲国戚...[详细]
韦克金(1929~1989) 黄龙乡韦家垭人。1954年参加工作,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供销社主任、乡党委书记、县信访局长等职。数十年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先后18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或先进工作者。在信访工作的十多年中,视信访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而热爱并积极做好...[详细]
魏凌玉 (?—1941),化名魏玉,洵阳县城人。1938年经罗长勤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李兆众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县后,魏凌玉在兆众领导下,负责与王昌明等联络,准备在县城、小河、赵湾、蜀河等地夺取国民党保安队0,举行-。1940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夜,魏凌玉召集王昌明等十余人至家开...[详细]
韦仁寿(生卒年不详),唐初抚边大臣。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隋朝末年,在蜀郡任司法书佐,审理案件公正详明,使多数犯罪者心悦诚服。617年,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派遣使者入蜀安抚,承制擢他为巂州(今四川西昌)都督府长史。 南宁州(今云南曲靖)等地归附唐朝,朝廷每年派专使前往视察。所去使者多仗...[详细]
韦荣荫(1920~1945) 字子候,石泉县城关镇人。幼年时,父亲韦永青病逝,由伯父占青(字松如)抚养成人。家中有课地13石,还开设有银匠铺,经营有酒坊。 少年时期,韦荣荫在石泉县城就读。民国二十三年(1934)秋,考入兴安师范学校。在学校,参加了进步-。用壁报、传单、讲演等形式宣传抗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