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庆云 男,笔名有沈恨舟、江父、秦振发、廉杰等,现为陕西日报政治理论部主任、主任,陕西省法学会理事。沈庆云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1938年4月生于商南县青山乡龙门村纸坊沟,弟兄6人,排行第一。1954年至1964年先后在青山小学、城关中学、商县师范中文科学习,毕业后分至商洛报社工作,不久即...[详细]
沈启贤 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原空军学院副院长。 沈启贤是陕西汉阴双乳乡人,1936年入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参谋长、红十五军团警卫团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队长,营长、旅参谋长、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处长等职,参加...[详细]
沈寿柏(1884~1935) 风亭乡人。排行为大,乳名“狗娃”,自封“大司令”,绰号“狗大王”。 “狗大王”自幼不务正业。既长,终日混迹, 场,输打赢要,横行乡里。民国16年(1927),他结伙红帮兄弟,隐藏于草桥、涧池等地,劫持散兵,夺取 ,拉起一支数十人的土匪武装。18年(1929),队...[详细]
沈玺亭(1903~1985.2) 原名世成,又名汤有为,凤亭乡枞岭村人。 民国7~9年(1918~1920),因不堪继父-,投奔陈树藩部当兵。15年(1926)镇嵩军刘镇华部围攻长安时,他参加了历时8个月的守城战。16年(1927)奔母丧回家,丧事毕带其季弟汤飞山赴长安搞到2支步枪又秘密回乡...[详细]
申屠刚(生卒年不详),字巨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西汉末年做过本郡功曹。他生性耿直,崇尚史、伋黯的为人。西汉平帝时,王莽专权,对朝中大臣猜忌甚多,压制外戚冯、卫两家的势力。申屠刚对王莽专断朝纲极其不满,他借举贤良方正之机,向平帝献策,认为当今朝廷并不真正考查百官的政绩和操行,而是设立...[详细]
神一元(?~1631),神一魁(?~1631)弟兄俩,吴旗宁塞堡(今长城乡黄涧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壮年时,曾在陕西延绥镇(军事单位)服兵役,时称“边兵”。后于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领导3000多边兵起义,“其锋不可挡,官兵望风奔溃”,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后因中了敌人奸计等原因起义失败,神一...[详细]
申尊茂 (1928-1988年)男 陕西省蓝田人。1954年毕业西北医学院眼科专业。1959年起历任黑龙江省医院主治医师、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是黑龙江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青光眼早期诊断方面,开展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研究。为开角青光眼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提出眼...[详细]
沈阳军区原后勤部副部长。 石瑛同志是陕西省长安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干事,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支队政治委员,县委书记,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代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原后勤部常务副部长等职。他1965年被授予少将...[详细]
石步来(1922~2004),乳名来财,朱官寨乡石家坬村人。1943年参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六团二营连指导员。1947年在永平战役中身负重伤,左眼失明。同年伤愈后回部队任营教导员,参加了山西解放太原等战役。于1952年调东北四平市坦克三师,入长春军校学习。1955年任...[详细]
师储杰(1884~1953) 乳名江儿,字子英;行二,人称师0。刘家湾人,出身富农家庭。识字不多,自幼乐善好施,颇有江湖之气。20年代初,与河南人王福祥、秦长聚等联营丝绸业,时同惠华亭等当地名流关系甚笃。1928年前后,联络马凤英(延川人,地下共产党员)、萧永胜、景阳春和杨琪等,由惠华亭作保,租...[详细]
史丹(生卒年不详),字君仲,西汉大臣。原籍鲁国(今山东曲阜),定居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元帝刘奭为太子时,他以父官荫为太子中庶子,侍刘奭十余年。刘奭即帝位,擢他为驸马都尉、侍中,深得元帝宠信。元帝欲废太子,得史丹巧言维护,使太子巩固了地位。竟宁元年(前33),帝病危,他乘机至病榻前进言,确...[详细]
史风莲(1876~1948) 女,西坡乡文家坡村人。自幼嫁于王家为妻。早年家境贫寒。1929年年馑,史用野菜糊救活本姓五老婆婆之命。1947年春荒,她将自家存粮14石借给邻居度荒。民国时期,她家被3次抽丁,糜费不少钱财,生活紧张。贫寒生活,繁重劳动,使她养成勤俭质朴、刚毅不屈的性格;灾荒年馑、穷...[详细]
石姑娘(1911~1991) 松树尖道姑,佚其名,原籍商南县,幼时因家贫到松树尖出家。出家后,垦山伐薪,自食其力,并以济贫救苦为己任,攀崖岩,采草药,制单方,行医于深山陡岭,山民赖其治愈者甚众。民国三十五年(1946),曾与道友李厚基掩护过原新四军教导员黄敏,对革命作过贡献。“文革”中,与道...[详细]
师国祯 字祥衷,号东庄。今师家园则乡人。先祖师安,家道殷实,乐善好施,金时赠忠训郎,改昭毅郎。父师功凯,号云庵,少慕黄老之术,久居华山,为人行医,不计报酬。国祯天资颖异,酷好读书,移时成诵。明崇祯六年(1633)中举,清顺治十二年(1655)授华州学正。十六年(1659)成进士,出任尉氏(今属河...[详细]
石嘉植(1918~1943),1918年3月20日生于陕西省富平县薛镇乡盘石村一户农民家庭。是兄弟姊妹中惟一的一个读书郎,父母双亲对他寄予无限厚望。在县城高小毕业后,石嘉植于1934年秋考入西安省立一中。 从县城来到省城,16岁的石嘉植心胸豁然敞亮: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救亡呼声,那如火如荼的...[详细]
师集贤(1899~1930)原名道立,化名露冷。陕西合阳人。自幼父母双亡,靠叔父供养读完合阳县立高小,1917年考入西安成德中学,1922年春又考入刚刚开办的上海私立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师专校舍与设备极为简陋,是典型的弄堂大学,开学不久,校长就带上全校学生预交的学膳费溜往日本。师与同学们...[详细]
蔺士魁(1904~1975),中共党员,出生于吴旗县蔺园子村,祖籍务农。幼时读过3年私塾,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吴旗县任区助理员、区长、区委书记、副县长、县长等职,1975年11月1日病逝,享年74岁。 参加革命以后,他积极为党工作,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从不悲观,并经常鼓励同志,坚持...[详细]
石良珩 (1876--1929),洵阳县赤岩水磨河人。秉性耿直,胆略过人,好抱不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割据一方,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民众负担异常繁重。加之官府以招标形式让个人承包征收,承包人从中随意加大税额,中饱私囊,更加重了人民负担。民国八年(1919),神河人白春林承包洵阳南区税收,...[详细]
石谦(1883~1927)字益斋。陕西白水人。14岁因家贫出走,与李石拴、屈俊亭、石发发等十多名“刀客”结为义友。一次在与匪首安船船的搏斗中,被安的同伙砍伤右腿,故人称“石拐子”。他表示:“不除安(船船)贼,誓不为人。”不久,即设计由义友李石拴将安击毙,为民众除了一害。 辛亥革命爆发后,石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