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美范(1913~1938),出生于平利县广佛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帮人放牛。民国23年(1934)参加陕西警2旅4团(沈玺亭部),在3营某连当传令兵,不久被调至该营9连当兵。民国24 (1935)冬,4团驻防长安县引驾回。12月11日(农历冬月十六),9连连附何继周率部举行-成功,自命陕南游...[详细]
罗沧海(1930~1954)陕西长武人。因家贫,只读过一年初小即辍学在家务农。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解放长武,为参军他跟随野战部队从长武走到旬邑马栏,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解放军战士,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班长、连文化教员,参加了荔北、陕中等战役。立大功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详细]
罗长勤 (生卒年不详),又名罗尚卿,化名罗功远,洵阳县城西关人。中共洵阳地下党的创始人之一。1938年在兴安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毕业,回洵阳在龚家梁小学任教员。以河街罗广文(系罗长勤发展的地下党员)客栈为秘密活动场所,在县城青年中发展地下党员。到年底,发展中共党员20多名。1939年初...[详细]
政协河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罗成德同志是陕西省延安县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鄜县(今富县)县委书记兼县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委,辽西人民政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罗成德同志任热河省政府主席、中共热河省委书记,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详细]
罗锦文(1914—1939) 乳名长根,基督教名马可。生于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后迁居古城镇。 罗锦文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4岁丧母,跟随四叔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其性格内向,叔父闲暇时教罗写字习文,9岁尚能背诵不少唐诗古文。后进福音堂小学读书,为遂父愿信奉了基督教,教名马可。民国19年(1930)...[详细]
罗少伟(1918~1950.4.1) 蒲溪镇人,自幼父母双亡,8岁时就给地主放牛度日。民国20年(1931),年仅14岁时就被拉丁,先后在安绥军、省警备2旅沈玺亭部当兵。民国24年(1935)十二月,随张子新、王展等人在柞水县营盘起义,后来随部加入何振亚领导的陕南抗日第1军。28年(1939)九...[详细]
罗时义,字广济,柞水县石瓮乡东干沟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卒于咸丰四年(1854),终年69岁。 嘉庆十八年(1813)时义中进士,副榜就任湖南永州州判。上任后见官场腐败,民怨四起,即痛斥:“狐群狗党,狼狈为奸;欺压百姓,赛过虎狼。朝廷无意根治,百姓难安!”遂掷去官帽,脱去官衣,毅...[详细]
罗万钟(1883~1964) 乳名罗安娃,住河南乡罗家村,人称罗画匠。他15岁开始学画、习塑,3年出师,代表作有《福禄寿》、《黄河阵》、《收0》、《赵黑虎下山》、《文王祈雨》等。龙驹寨城隍庙、东西火神庙、河南乡老龙庙塑像和壁画多出其手,并行艺于渭北、铜、朝等地。其长子随父学艺,将出师被国民党...[详细]
罗兴秀(1905—1944),洛阳乡平泉村人。 鄜县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原交道区第七乡(平泉)地处与国民党统治区相接壤的“红白”交界地带,磨擦与反磨擦的斗争相当激烈。1943年,平泉乡原任乡长罗兴发被国民党暗杀后,群众又推选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模范,乡自卫军(民兵)积极分子罗兴秀接任乡长职务...[详细]
罗扬实(1920~1982.10.1) 安康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兰州市委宣传部长、甘肃工委特派员、皋榆工委书记。兰州解放,任中共兰州市委组织部长。1950年到马列学院学习。1952年以后,任中央高级党校教务处处长。1974年后任中共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82年10...[详细]
鲁秦侠(1898~1979) 安康县大同乡人,毕业于高级中学和陕西陆军讲武堂。在陈树藩部任排、连、营、团长,1930年4月受陕鄂边防军总司令张丹屏之令,任指挥,联络民团围安康城三月不克。后在张鸿远部任支队长、陕西警备二旅六团团长等职。1935年,在洋县曾同红二十五军程子华、徐海东部作战,几...[详细]
鲁世鑫 (?—1941年),化名师古,洵阳县上菜湾人。青年时赴北京从段正元学习,1930年返里,先后在县城洞儿、三间河、玉皇庙学校教书,1938年由罗长勤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经上级党组织介绍,前往延安学习。离家时,已临近中秋节,其母劝他过了节再走,不依,毅然离去。走后不久,母亲谢...[详细]
鲁爽(?~454年),小名女生,南朝宋大臣。雍州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年间,他的祖父鲁宗之携家南流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在东晋朝担任南郡太守。父亲鲁轨,于415年随鲁宗之兵败逃入关中,投归于后秦,后以宁南将军镇守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北)。鲁爽生长于长社。北魏统一北方的过...[详细]
陆襄钺,字吾山,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终年72岁。原籍江苏祖献,后入孝义厅籍。道光辛已举人。曾任山东蓬莱、安徽合肥知县。著《蚕桑辑要》、《蚕桑新编》两书。 襄钺自幼家贫力学,学业显赫。咸丰八年(1858),副榜就任直隶州州判。后在河南开封、卫辉、彰德各州...[详细]
路振扬(?~1736年),陕西长安县人。应征入伍,为把总,久之迁为汉中副将。康熙五十一年(1712)升为四川松潘总兵。五十六年,朝廷命四川提督康泰率兵前往青海,行至中途,士兵哗变,路振扬前往平息了兵乱,朝廷加署他为四川提督。他善于安抚川西北一带少数民族的土司,利用他们的力量维持边境安全。 ...[详细]
鲁芝(190~273年),字世英,西晋初大臣。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他的祖辈原为本地豪绅。汉末,董卓被杀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率兵攻长安,在关中西部纵兵烧杀,三辅百姓蒙受劫难。鲁芝的父亲在这次战乱中丧生,他与母亲四处飘流,17岁时移居于雍城(今陕西凤翔县)。他在艰苦生活环境中发奋读书,颇有才学...[详细]
芦治安(1912~1941) 本名芦在金,原籍紫阳县庙沟,后迁居岚皋县麦溪沟。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运动烈火烧到岚皋。适逢铁佛寺小学校长许勋安,与紫阳周华堂,堰门芦本基(又名芦楚恒),在铁佛、庙沟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是年八月,组织抗日爱国志士保农自卫军,芦治安任...[详细]
鲁宗明(1914—1975),祖籍四川省云阳县新阳乡同云村,两岁时迁居陕西省,辗转来黄陵县康崖底乡老虎尾巴村定居。 鲁宗明勤于农耕,略识文字,乐于助人,其家小康时,卖自家耕牛为佃户娶妻。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响应党组织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号召,在村里成立黄陵县第一个互助组。因长年务农,积累...[详细]
鲁宗之(?~416年),字彦仁,东晋大臣。雍州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他由关中南下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仕东晋,官南郡太守。义熙元年(405),刘裕、刘毅等人联合起兵,进攻占据长江中上游的桓玄。鲁宗之时随刘毅军进攻桓玄委任的雍州(东晋太元年间侨置于襄阳)刺史桓蔚,继而西进江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