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亭 [公元1893年-1948年]

  • 李寿亭(1893~1948) 字百龄,本县北城人,幼年就读于私塾,后入宏道书院,1905年,官费选送赴日本留学,读数理专科,国文的造诣亦深。辛亥之役回国,响应孙中山号召,致力民主革命。民初,回本县向民众宣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推行男剪发辫,女放天足,并身体力行,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组织“天足...[详细]

李叔卿 [唐]

  • 李叔卿,字万,雍州万年(今陜西西安)人。工部侍郎李适之子。 弱冠以明经及第。玄宗开元间历任鹿邑、虞城、金城三县尉。与李白有过往。天宝间卒。有文集,已佚。事迹据《金石萃编》卷九四李季卿撰《三坟记》,参岑仲勉《贞石证史》所考。《全唐诗》存诗2首。...[详细]

李书堂 [公元1928年-1955年]

  • 李书堂(1928—1955),本县人。1949年12月在四川省巴中县起义,任达县军分区独立营一连班长,中共预备党员。 1953年8月6日,四川省开江县二区永兴乡四村小商黄义六(64岁)赶黄牛一头,到陕西省汉0卖,途经万源县竹峪关,连日大雨,河水暴涨,前行被阻。8月7日晨,黄义六强行过...[详细]

李思命 [公元1891年-1963年]

  • 李思命(1891.9.10——1963.7),《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的作者,陕北佳县荷叶坪村人,家贫无地,弟兄四人皆以搬船为业。世代为黄河船工。他不但长期从事黄河水运,常年奔波于包头至潼关的黄河惊涛骇浪之中。李思命性格豪放,才思捷敏,还有一副好嗓子,能自编自唱,是当地出色的民间艺人,是唱秧歌搬水...[详细]

李素节 [唐][公元648年-690年]

  • 李素节(648年-690年),唐高宗李治与萧淑妃之子,官任舒州刺史,封爵许王。李素节机智敏捷,非常好学,因此深得其父唐高宗的宠爱,其母萧淑妃死后,出京担任申州刺史。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指使周兴罗织罪名误告李素节与其兄泽王李上金谋反,武则天下诏勒令二人进京,李素节行至京都南...[详细]

李泰 [唐][公元620年-652年]

  • 李泰(620年-652年),别名青雀、惠褒,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次子,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表示若传位与他,百年后必杀子传弟,但谎言被拆穿后...[详细]

李涛 [宋][公元898年-961年]

  • 李涛(898~961年),字信臣。北宋初大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敬宗之子郇王玮11世孙。朱温篡唐建后梁,李涛之父李元时为将作监,带着李涛避祸于湖南(今长沙市),依靠于马殷,被署为衡阳令。李涛的堂兄李郁仕梁,将李涛父子的行踪言于朱全忠,朱诏马殷命李涛父子北返京师,补为河阳令。同名人...[详细]

李天赦 [公元1903年-1936年]

  • 李天赦(1903~1936) 本县陵前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常活动于富平、淡村、交锅城、惠家坡、石桥、虎周一带,宣传革命,发展党员。1933年被淡村民团追捕,头部受伤。伤愈后继任渭北游击队第二支队队长,渭北游击队改编后任参谋长兼第一中队长。同年7月24日,渭北...[详细]

刘从一 [唐][唐朝宰相]

  • 刘从一,中书侍郎林甫之玄孙也。祖令植,礼部侍郎。父孺之,京兆府少尹。从一少举进士,大历中宏词,授秘书省校书郎,以调中第,补渭南尉,雅为常衮所推重。及衮为相,迁监察御史。居无何,丁母忧。服除,宰相卢杞荐之,超迁侍御史。居数月,以亲避除刑部员外郎。建中末,普王之为元帅也,迁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为元...[详细]

刘德才 [公元1917年-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刘德才(1917~1986) 本县大程金尧村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陕北革0据地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石家...[详细]

柳公绰 [唐][公元765年-832年]

  • 柳公绰(765—832),字宽,号温子,今耀县阿子乡柳家原人。出生于官宦家庭。 柳公绰性格庄重严谨,讲究礼法,孝敬父母,喜爱结交朋友,被举贤良,授为校书郎。他广泛研究政治、军事、文学、书法,尤其喜爱兵法。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官封渭南尉。从政后,他惩恶助善,依法行事,体察民情。在任渭...[详细]

刘光世 [宋][公元1089年-1142年,南宋四元帅]

  •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高宗时抗金将领,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详细]

刘贺 [汉][公元前92年-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西汉废帝、海昏侯]

  • 刘贺(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元元年(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详细]

刘兼 [五代十国]

  •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 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详细]

刘俊 [明][公元1417年-1487年,明朝兵部尚书]

  • 刘俊(1417~1487),字世英,号朴庵,明宝鸡县玉涧堡(今属宝鸡市金台区)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商辂榜进士第三人。 刘俊夺得探花后,授翰林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英宗命刘俊、杜宁、商辂等十人肄业东阁,曹鼐等为老师,后迁左春坊,升修撰。天顺八年(1464),父亲去世,朝...[详细]

刘宽 [汉][公元120年-185年]

  • 刘宽(120—185),字文饶,本县刘家村人。历任南阳太守、尚书令、太尉等职。 一次驾车出行,失牛人说:“驾车之牛是我失落的。”刘宽不与辩解,任其将牛牵去,徒步而回。不久,失牛复获。失牛人以误牵刘宽之牛而愧惧,亲往还牛道谢。刘宽说:“物有相似。事许人错。烦你送牛。道谢个什么?”乡里钦...[详细]

柳青 [公元1916年-1978年]

  •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详细]

刘润民 [公元1891年-1966年]

  • 刘润民(1891~1966) 名滋庶,字润民,本县人。童年随其四祖父刘舲溪读书,12岁中秀才,因家贫难以自费升学,遂先后考入陕西陆军小学、陕西陆军中学。在陆军孛学加入同盟会,并参加陕西辛亥光复战斗。1912年7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陕西第四混成旅教导营军官连副连长、连长,陕...[详细]

刘尚达 [公元1901年-1985年]

  • 刘尚达(1901~1985) 字德三,本县东里堡人。少时启蒙于朱佛光。1919年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时,加入“共进社”,在天津成立分社,创办《贡献》月刊,宣传进步思想。1926年6月,应李子洲之约,到延安四中任教,与王超北、呼延震东等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代表延安地区参加国共合作...[详细]

刘绍文 [公元1886年-1975年]

  • 刘绍文(1886~1975) 本县东里堡人。1921年左右,先后任三原县县长及陕西靖-司令部秘书次长,于地方公益多有建树;后任国民政府-秘书等职。建国后曾任三原县政协委员。工诗文,喜研书法篆刻。其字融合颜、欧、赵各家之长,圆精遒丽、丰腴跌宕,风格质朴淳厚。50年代中期,常为人书写对联、条幅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