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庆云 [清][公元1745年-?]

  • 康庆云(1745—?)清代禹州人,字锦章。20岁中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因家境清贫,体弱多病,郁郁不得志。善著诗文,所作《咏史》百题,传颂一时。清代禹州儒林著述首推时芳,但对时芳定评最早的当推庆云。当时,时芳之父在江西任职,他从江西父亲的住所归来。庆云读时芳所作《南游日记》、《归途日记》后...[详细]

褚翜 [晋][公元275年-341年]

  • 褚翜(275—341)(shá霎)褚裒的堂兄,字谋远。颍川阳翟(今禹州)人。多才多艺,干练足谋,常被人称道。袭爵关内侯,官至奋武将军,淮南内史。永昌初(323)因王敦叛逆,征西将军戴若思命他出军赴难,遣将率五百人随戴出征。晋成帝初年(326),任左卫将军。在苏峻之乱中,同王导抱帝登殿,二人侍立左...[详细]

连标 [明]

  • 连标,明代禹州人,字孟准。连格的胞弟。中万历十年(1582)举人,连登(1583)进士,授任行人(掌传旨册封的事)。选升山东道御史。任职后,上 书请立太子,几乎犯下意想不到的大罪,他却不以为然,仍是铁面无私。权贵们因怕他而互相告诫:不要冒犯山东御史。连标首先弹劾武定知府的罪恶,使一些-污吏闻风而...[详细]

连云鹏 [清]

  • 连云鹏,清代禹州人,字程万。关心地方公益,不计个人利害,敢于仗义执言。因禹州清颍驿连年摊派驿、骡马、草料,民众不堪骚扰。云鹏具文呈请省府决断裁去,乾隆三十五年(1770)巡抚何某奏请未准;四十年(1775)又请巡抚徐某奏请,诏令准于裁去清颍驿,在石固镇另设一站。禹州旧有运漕帮价的规定,也经云鹏具...[详细]

李经世 [清][公元1626年-1698年]

  • 李经世(1626—1698)明未清初禹州白沙人,字孟常。父果琦,其叔果珍无子,以经世为子。经世性庄重,甚得名人王则古器重。州人任应辰抢劫白沙,果珍事先闻风远避,州守得知此情,疑果珍通贼,囚于狱中。经世怀冤难平,申诉辩白,终得平雪。清朝建立后,李经世为禹州生员,重修白沙书院,竭力助人向学,多赖成就...[详细]

褚灵媛 [南北朝][公元383年-436年]

  • 褚灵媛(383—436)(女)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河南阳翟(今禹州)人。义兴太守褚爽之女,初为琅邪王妃,恭帝即位,元熙元年(419)立为皇后。恭帝禅位南朝宋时,降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436)死,时年53岁。...[详细]

李叔允 [元]

  • 李叔允,明初钧州(今禹州)人。洪武三年(1370),由儒士任职国子博士。洪武六年(1373)叔允接受诏命与夏原吉等共同搜集撰写《历代诸王事实》二卷;尚书陶凯等亦修是书一卷。此三卷定名为《诏鉴录》。以后叔允升翰林修撰,兼修国史。再接受诏命与宋濂等-《洪武正韵》等书。叔允曾上 书议定丧礼孝服的制度。...[详细]

刘调羹 [明]

  • 刘调羹,明代禹州人,字促济,刘峨之子。中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任清丰知县,迅即升任御史。十一月清兵迫近德胜门,调羹协守德胜门,严加缉防,日夜不懈,叙功加俸一级。巡察福建,将赎送款解送京师,余金五千两,全部籴谷备赈。刘在任职中一文不妄取,遂有“北人不爱钱”之民谣。...[详细]

刘廷芳 [清]

  • 刘廷芳,清代禹州人。幼年读书聪慧,因屡试不第,改习弓马,为禹州武生员。中乾隆五十八年(1793)武举,以兵部差官任江西吉安卫千总。督运粮米,夜泊岸边,会起大风,船只多遭覆沉,廷芳事前系船于柳树上,才能幸免。后升任南昌卫守卫,在官二年,因老告归。廷芳晚年好学,虽逾70仍手不释卷。同文士交谈,都服他...[详细]

刘玉威 [清]

  • 刘玉威,清代禹州人,字苍佩,号越庵。刘湛之子。玉威沉静寡言,口不评论人物,善文章,工诗词,且擅长草书。因此,年方20便名噪中州。康熙五十五年(1716)选为贡生,北游赵、魏等地,后入京师,诸公卿一见如故,愿为至交。玉威以为非平生所好,辞谢归里。尝与窦静庵、冉永光、耿逸庵诸前辈讲苏门(指栖隐)之学...[详细]

褚略 [晋]

  • 褚略(lǖe略)东晋时阳翟(今禹州)人。素以有度量、有才干为人称道。曾任县衙小吏,因事与县令意见不合,县令想鞭挞他。说:“凡是东西都得有恰当的安排。比如建屋的椽子用它作篱笆是不合适的。”才免受责打。后因家贫辞归。褚近五十岁时,由羊祜将他介绍给晋武帝,才被重用。官至安东将军。...[详细]

罗梦凤 [清]

  • 罗梦凤,清代禹州人。住城西毛吕村。由拔贡中乾隆三十七年(1772)举人,历任柘城、考城、新野、叶县、镇平、登封教谕,许州学正等职。梦凤不慕名利,生平好学,老不废书,与襄城耿盘吉齐名。尤喜爱作诗,与马时芳互相推许尊重。所作《雁字诗》七律30首、《咏月》诗百首,清新悦目,传颂一时。...[详细]

罗夔友 [清][公元1662年-1734年]

  • 罗夔友(1662—1734)清初禹州人,字伯龙。七岁时发愤读书,十岁贯通经籍,善写文章。时逢荒年,为糊口计,其父命他烧砖、种菜、商贩、垦荒等,十余年的体力劳动,迫使他废止吟诵诗文,但出应州试,却名列第一。学使赏识他的才华,有“醇而后肆”的评语。补禹州生员后,全州都敬服他的才学,好学的后生前来向他...[详细]

马时芳 [清][公元1761年-1837年]

  • 马时芳(1761—1837)清代理学家。字诚之,号平泉,禹州城南三峰山北观耜园村人。22岁即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乡试副榜,但以后屡试不中,嘉庆十二年(1807)试卷被房官横抹,乃作归来诗,绝意进取。十九年(1814)授封丘教谕,道光七年(1827)任巩县教谕。著有《朴丽子》、《求心录》、《...[详细]

马文麟 [明]

  • 马文麟明初钧州(今禹州)人,字见图。吏部尚书马文升的堂兄,岁贡出身。初任江浦县知县。未满三年,因母亲去世而辞职。守孝三年后,补任江阴县知县。江浦县便有“可惜洛阳川上月,不照江浦照江阴”的民谣来称颂他。他在江阴任职三年,后奉调赴京,行至临清病故,行李空无一物,闻信的人,无不称其廉洁。提学石公为他立...[详细]

孟通 [宋]

  • 孟通,宋代阳翟(今禹州)人。任武功知县,在任期间,修建城郭、官署,兴办学校。为政尚宽,不刑一人,号称“得体”。官至谏议大夫。...[详细]

任洛 [明]

  • 任洛,男,明钧州(今禹州)人。 正德五年(1501)河南乡试获第一名。第二年登进士第。初任桐乡县尹,守职爱民,离职时,桐乡人为他立“去思碑”。后选拔为监察御史,临事敢言。 他在巡按山西和南北直隶时,不畏权,有仗势违法的就打击制服。后任巴州兵备副使、陕西参政按察使、山西左右迎政使、巡抚、佥...[详细]

褚爽 [晋]

  • 褚爽,裒孙,字茂弘,小字期生。颍川阳翟(今禹州)人。爽在年幼时,就有美好的声誉,甚得谢安器重,曾说:“若期生不佳,我不复论士矣!”当爽成年时,有英俊豪迈的风度,喜好老庄的学说。他不愿与势位煊赫的人交往,惟独同殷仲坎相友善。累迁中书郎、义兴太守。其女褚灵媛被晋恭帝选为皇后。...[详细]

孙甫 [宋][公元991年-1057年]

  • 孙甫(991—1057)宋代阳翟(今禹州)人,少年好学,日诵数千言。登进士后,出任华州推官,后调升太常博士。丞相杜祁公等荐其才能,拔任秘阁校理,以右正言的身份入谏院。孙甫遇事直言进谏,明正议论,大部被宋仁宗采纳。后任邓州知州。官终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嘉佑二年(1057)卒于家,终年66岁,赠...[详细]

孙广生 [清]

  • 孙广生,清代禹州人,字仲麟。少年时与兄裕远在僧寺读书,雍正二年(1724)中举。不久,选任山东费县知县。时黄河泛滥成灾,泰安、兖州灾难更重。官府委派广生主办赈灾事宜,所有灾区都亲自查勘。特别是在督赈濮州时,已届隆冬,广生由河道乘船击冰抵达郑村,因无处归宿,灾民搭建草庵居住。后因病辞归乡里。乾隆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