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英妈(1900—1946)女,温县前杨垒村人,穷苦农民。反奸反霸斗争中,积极投身运动。194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农会主席。1946年秋,国民党还乡团侵温,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秋英妈怀孕未能上山,遭还乡团逮捕。审讯中地主、恶霸分子对她马鞭抽、烟锅敲、火柱烙,用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敌人...[详细]
任辰生(1885—1968)温县南张羌村人,自幼家贫。任对打井有丰富经验,1951年率全家自建砖井一眼,粮获丰收,全村人相率向他学习,掀起了打井抗旱热潮。1952年,他领班在本乡建井119眼,帮外乡建井94眼,当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先后出席了县、地、省和华北区劳模会。1953年,他总结了“深耕八寸...[详细]
任升荣(1909一1945)字东华,乳名大果,因其所在结拜的“七大弟兄”中排行第五,又称“任老五”,温县南张羌村人。住在青少年时代多交徒闲汉,常在社会上闯荡,骚扰乡里,曾遭当局缉捕,先后逃往武汉、西安。1930年“西安事变”,任升荣颇受影响,遂返乡,扯旗拉杆,鼓动抗日救国,并建立了一支二三十人的...[详细]
邵瑞刚(1943.10—)浙江温州人,擅长中国画、电影美术设计。 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宣传画《三岔口》获全国电影宣传画创作一等奖。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历史片《鸦片战争》(总美术师)获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详细]
施徐华(1962、10—) 温岭石塘人。现在温岭市华业机械厂工作,兼任温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89年作品《石塘渔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年作品《海角那首渔歌》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4年作品《故乡.熟悉的风景》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飘来的云》等六件作品分别入选第十届...[详细]
司马覃(295年-308年),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清河康王司马遐长子,晋惠帝司马衷的侄子,西晋宗室。司马覃初为清河王世子,司马遐死后,袭爵清河王。 元年(302年),皇太孙司马尚去世,晋惠帝立司马覃为皇太子。此后,司马覃屡遭废立。永嘉元年(307年),度支校尉陈颜等谋划再立司马覃为皇太子,结...[详细]
司马颙(?―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 ,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 司马颙初袭封父爵,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详细]
司马楙(?―311年),字孔伟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义阳成王司马望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弟,西晋宗室、诸侯王。 司马楙初仕曹魏,担任参相国军事,封乐陵亭侯。西晋建立后,封东平王,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大鸿胪、侍中、抚军大将军。后因得罪执政的汝南王...[详细]
司马冏(?―302年),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 ,晋武帝司马炎之侄。晋朝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其中一王。 在其父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历任散骑常侍、领左将军、翊军校尉。后与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因遭孙秀排挤出朝任职。司马伦篡位后,升任镇军大将军...[详细]
司马承,一名丞,或氶(264年-322年),字敬才,一说字元敬,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孙,谯刚王司马逊次子。 出仕后历任奉车都尉、奉朝请、广威将军、安夷护军等职,光熙元年(306年)因有奉迎晋惠帝之功被授为游击将军,永嘉年间南渡江南投奔琅琊...[详细]
司马端,生卒年不详,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清河康王司马遐第四子。初封广川王,其兄司马诠被立为皇太子时,司马端被改封为豫章王,并官拜散骑常侍、平南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假节。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晋怀帝被刘汉军队俘虏,太子司马诠被杀。大将军苟晞率群官奉司马端为皇太子,置行台。司马端被立皇太子...[详细]
司马瑰,字子泉,晋宣帝司马懿的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六子,晋朝宗室,受封太原王,其子河间王司马颙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生平 曹魏时获封长乐亭侯,后改封为贵寿乡侯。曾任振威将军、秘书监,封固始子。晋武帝称帝建立西晋后,封为太原王,食邑五千四百九十六户,泰始二年(266年)到封国。泰始四年...[详细]
司马模(?-311年),字元表,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四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晋朝宗室。 司马模年少好学,甚有名望。初封平昌公,历任冗从仆射、太子庶子、员外散骑常侍。永兴元年(304年),时值八王之乱,司马模授任北中郎将、都督荆州...[详细]
司马权(?-275年),字子舆,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是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儿子。曾入仕于曹魏和西晋。 司马权在曹魏时承袭父亲东武城侯的爵位,任冗从仆射。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获封为彭城王,食邑二千九百户,任北中郎将、都督邺城守诸军事。泰始年间入朝,赐衮衣和冠冕。咸宁元年(2...[详细]
司马顺宰(?一416)温县人。东晋末年,中原一带少数民族连年混战,互相掳地掠民,致使民不聊生。北魏神瑞元年(414年),顺宰子河内一带聚饥民数万人起义,自称晋主。北魏举兵讨顾宰未逞,义军势益大。翌年,河西(今山西省临汾一带)少数民族饥民屯于上党,结盟造反,推举白亚粟斯为盟主,自称单子,立年号为“...[详细]
司马绥(?-279年),晋朝宗室,为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儿子,字子都,哥哥彭城穆王司马权、高密文献王司马泰,开始是谏议大夫。泰始元年(265年)受封范阳王,在位十五年。咸宁五年(279年)去世,谥号康,子司马虓嗣位。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范阳康王绥,字子都,彭城王权季弟也,初为...[详细]
司马虓(268年—306年),字武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范阳康王司马绥之子,晋武帝司马炎族弟,西晋宗室,诸侯王。 司马虓少时好学,喜欢研究经典,初因宗室子弟的缘故,而任散骑常侍。咸宁五年(279年),其父司马绥去世,司马虓袭封范阳王爵位。历任尚书、...[详细]
司马泰(?―299年),字子舒,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子,彭城穆王司马权之弟,东海孝献王司马越的父亲,西晋宗室、重臣。 曹魏时封阳亭侯,历任阳翟县令、扶风太守。入晋封陇西王,官拜游击将军。历任兖州刺史、鹰扬将军、安北将军、安西将军等。 太康初年,入朝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