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道(1888-1931)又名吴石连,陵水县椰林区文官乡闵村人,少年在该村私塾读书,后在陵水县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在闵村当私塾教师。1926年春,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期间受中共组织的派遣在东区开展农运工作。1926年,任陵水县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县农会主席。1927年7月21日,...[详细]
杨勇(1989-2012) 男,23岁,湖南沅陵人,生前为沅陵县消防大队合同制消防员。2012年10月6日,常吉高速官庄段发生油罐车0,杨勇在扑救中壮烈牺牲。2012年10月8日,杨勇被公安部批准为烈士,并被湖南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详细]
余友泰先生,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6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安阜洲益国洲田家庄(原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南华村,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南华村田家庄)。余友泰先生的老家头桥乡境,于明代中叶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即为江都(今扬州)辖区,头桥镇的前身是明代江洲古镇“吴家桥”(遗址在今扬州头...[详细]
张达伍(1931-1982),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安帖村朱桥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英模,是个传奇般的人物个人简介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授与“献身海军事业模范干部”称号。 生平事迹张达伍先生1931年出生在一个父从商母务农的家庭之中,童年进私塾启蒙,12岁时随父到...[详细]
张逢瑞(1904-1990)字祥云,是张鸿猷(张拔贡)的五男,陵水县城内人。他早年曾当过陵水县第一高小校长。后来,到杭州之江大学附中读书,继而考进上海私立光华大学文学院教育系,1936年6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1936年下半年,返广东省,历任遂溪县,连平县、南雄县和乐昌县等县教育科科长。抗...[详细]
张国柱(1916-1944)苍山县前台井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他拉起抗日武工队袭击伪乡公所、拔掉伪军据点,日伪军曾多次悬赏重金捉拿他。1944年6月14日,任庙山区区长的张国柱带领的武工队被日伪军包围。他腹部中弹被日伪军找到,押到村中空地上。面对被驱赶来的老百姓,日伪军要他...[详细]
张汉英(1872-1916),女,字惠芬,号惠风。湖南醴陵丁家坊人。民国同盟会员、南社社员。 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张云齐,为人豁达开明,驰名乡里。张汉英幼时随父课读,天资聪颖,能吟诗填词,乡里称为“神童”。及长,嫁同邑李发群(字芋禅,号剑飞)为妻。后发群赴长沙就读新...[详细]
张鸿猷(1855-1927)字彝夫,榜名鸿猷,常称“张拔贡”,陵水县城内人。祖先从琼山铁桥区大同乡潭社村迁陵定居;他是张氏来陵第四代。起初三代,都曾在县衙门粮房当“书吏”,但也算不上富豪门第。到了他这一代,为了追求富裕生活,“儒而兼贾”,经营糖寮、养鸭、贩卖藤、板等生意。因此,便逐渐富裕起来,又...[详细]
张鸿道(1875~1930),字梦宾,陕西省高陵县人。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生。自幼才貌出众,有神童之称,14岁能默诵十三经。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甲午科举人。逊清礼部主事。 光绪二十四年(1898),保国会在北京成立。张鸿道加入该组织,并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会议。 ...[详细]
张骏皆(1880-1952),字殿骝,号梦鹤,晚年改号佛航、红蕉籍主。山东省乐陵县王程站村(今属乐陵市)人。清末廪生,民国名士、诗人。 清光绪六年(1880)生。 民国四年(1915),至北京任教,课余为北京《东方快报》《小实报》《新生报》等报刊撰稿,为《晨报》特邀撰稿员。并与辛亥老人孙...[详细]
张挹兰(1892——1927),女,湖南醴陵洲坪乡(今属株洲县)人。1919年秋,抱着教育救国的热望只身前往北京求学。1920年秋,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预科,并与湖南同乡、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结为好友。1921年夏,应聘到南洋苏门答腊首府棉兰当华侨教师。1922年夏,返回北京,...[详细]
张良士(1899-1946),南陵丫山人。原籍铜陵,自幼随父学缝纫,受北伐军东征影响,遂萌爱国救民之志。民国19年(1930年)参加湖城农民起义,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铜陵县赤卫队暴-动失败,张奉命转移到本县丫山隐蔽。他以做裁缝为掩护,走门串户,秘密发展党员。民国27年冬,张任丫...[详细]
张良仕(1899-1946),本县钟仓乡犁桥街人。12岁随父学做裁缝。民国21年(1932)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秋召集手工业者30余人在石佛山观音庙成立手工业者互济会,开展反压迫、反剥削斗争。民国23年11月,方志敏、粟裕等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西转入皖南,中共铜(陵)繁(昌)无(为)县委组织2...[详细]
张泼,字孝泉,号念山,别号悔庵,乐陵城东东关村人,万历丁未进士,明末朝廷肱股重臣。《明史》有传。 张泼入仕,时值明王朝危机四伏,已经临近风雨飘摇的境地:后宫、宦党干政,地方自然灾害连年不断,辽东努尔哈赤部进逼,民众暴-动频频发生。他主张以疏导的策略,平息各地军民的哄乱和起义,减免农商赋税,严...[详细]
张世杰(1916~1988),铜陵县太平乡官上村人。少时在家乡上小学,青年时就读于安庆圣保罗高中。民国26年(1937)毕业返乡,时值京、津、沪相继沦陷在侵华日军铁蹄之下,张世杰目睹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于旦夕,义愤填膺,与其他爱国人士共同组建了“救亡图存诗社”,以诗言志,曾挥毫写就“莫笑书生心胆怯...[详细]
张万亭(1893-1963),山东省乐陵县人。1939年从二人班迁至滴道街,以开办杂果铺为业。1939年春季的一天,张万亭上山拾柴坐在路边休息时看到1辆小马车路经此地,车上坐着1名妇女、1名儿童。这段路坡度很陡,群众称此为“鬼门关”,尽管十分小心,还是翻了车,车上的妇女和小孩一起翻到沟下,险些酿...[详细]
张叙丞(1892-1935),又名鉴暄,湖南省沅陵县张家坪乡肖家冲人。蒋介石亲自署名追悼的沅陵人。 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 民国五年(1916),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律系,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撰写《天津学生告全世界人民书》,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详细]
张映南(1892-1959),亦名光煐,字映南,以字行,湖北省江陵荆州镇人。近代著名法学家。 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武昌参加日知会。 宣统三年(1911)辛亥起义后,入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民国四年(1915)毕业。 1916年,赴日本留学,先...[详细]
张知本(1881-1976),字怀九,号龙甲,别名礼恭,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张公垱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 清光绪七年(1881)2月20日生。其父张特章,精理学,通医道。张知本聪颖过人,5岁发蒙,13岁入县学,15岁考进武昌两湖书院。17岁时,清政府选拔优贡,张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