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铜陵人物

张世杰

[公元1916年-1988年]

张世杰为[公元1916年-1988年]

  张世杰(1916~1988),铜陵县太平乡官上村人。少时在家乡上小学,青年时就读于安庆圣保罗高中。民国26年(1937)毕业返乡,时值京、津、沪相继沦陷在侵华日军铁蹄之下,张世杰目睹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于旦夕,义愤填膺,与其他爱国人士共同组建了“救亡图存诗社”,以诗言志,曾挥毫写就“莫笑书生心胆怯,杀敌我有笔如枪”的诗句。翌年夏,经章啸衡介绍投笔从戎,赴泾县茂林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奉命回县从事群众抗日救亡工作,担任铜(陵)南(陵)繁(昌)中心县委领导的铜陵一区区委书记。由于他熟悉县情,又善于做群众工作,使该区党组织发展很快,仅3个月时间,敌后就村村有党员。民国28年9月任中共铜陵县委书记。此间,他致力于组建抗日武装和补充新四军兵源工作,巩固和发展群众抗日组织,并使之发挥作用。张世杰爱憎分明,毫不徇私。有一次,太平乡群众将运粮资敌的陈××扭送县委处理,陈的家属托张世杰的父亲张西园去说情,张世杰斩钉截铁地说:“老子来了也不放!”,坚持秉公处罚。在日军推行“以华治华”组建维持会期间,张世杰针锋相对,以县委的名义提出“谁要组织维持会,谁就是汉奸,必须严加制裁!”以震慑为虎作伥的地痞、流氓和劣绅,并号召群众“宁可死,不可当汉奸”,恪守民族气节,鼓舞群众斗志,遂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反对建立维持会的运动,延缓了伪政权的建立,甚至使一些以后建立起来的维持会也成为“两面政权”,一面敷衍日军,一面为我利用。这一时期,铜陵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民国29年春,张世杰任皖南特委巡视员,先后去南(陵)芜(湖)宣(城)县委和青阳县开展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同年,担任皖南特委秘书长兼军事部副部长。翌年元月随新四军军部北移。在“皖南事变”中,张世杰弹尽粮绝后突围时被俘。在江西上饶集中营被囚的3个多月里,他虽受尽折磨、头发脱落、身体虚弱,仍参与狱中难友与敌人进行的-等斗争。后来,他机智逃离后,辗转赣、闽、浙、苏、皖,历经艰险抵无为县找到党组织,重返新四军七师根据地。同年冬任中共铜陵敌后县委书记。
  民国34年1月,铜陵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张世杰任县长。他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对少数怙恶不悛的汉奸则果断诛除。同时,积极发展敌后武装,重视税收工作,保障根据地经费供给,带领群众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并对农村借款利息进行控制,不准放0,减轻了群众负担,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当县政府财政开支一时遇到困难,张世杰写信请其父亲设法,其父用50担大米换回一些钱资助,缓解了困难。是年上半年,铜陵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三面夹击中,斗争形势相当严峻。国民党军一九二师和南陵、铜陵、青阳县常备大队向铜陵地区大举进攻,驻铜陵边界水龙山一带的新四军临江团和铜陵大队英勇还击。在战斗中,张世杰积极组织民兵送粮、运弹药、抬担架、送情报,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取得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世杰随军北上,任第三野战军第六纵队五十一团政委,辗转苏北、山东,参加了鲁南、淮海战役。在山东郓城,张世杰率领的五十一团因出色完成了阻击国民党王牌新五军的任务,受到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来信嘉奖。民国38年4月20日夜,张世杰随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抵铜陵县胥坝,越夹江,扑犁桥,解放顺安,挺进皖南。翌日,铜陵全境解放。成为江南被解放的第一座县城。
  1950年始,张世杰从事国家外事工作,历任驻捷克使馆一等秘书,驻匈牙利、阿富汗使馆参赞,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第一亚洲司副司长。1959年任驻尼泊尔使馆大使,他灵活执行外交政策,使中尼两国关系比较融洽。1960年冬,张世杰以驻尼大使和中尼边界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身份,不负祖国的重托,终使两国长期未能解决的边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受到两国领导人的称赞。此后,曾任北京市人委副秘书长兼外办主任、外交部总务司代司长、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驻索马里、西班牙使馆大使等职。张世杰于1985年离职休养,1988年9月15日病逝于北京。
  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皖南事变 (公元1941年)

  同名人物:
张世杰 (?~1279) 宋末三杰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 [宋]
张世杰 (1905~1996) 陕西省榆林横山区 [当代]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张警愚 (1916~1959) 湖北省荆州
张炳元 (1916~1939)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
张国柱 (1916~1944)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张擎 (1916~1979)
张黎 (1916~1942) 山东省烟台市
+ 更多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甘思和 (1915~198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赵宏弼 (1912~1988) 江苏省镇江
张勋岭 (1935~1988)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
张汶 (1912~1988)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郑文础 (1930~1988) 广东省
黄纪真 (1941~1988)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更多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