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思,1976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常德,中国青年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陈思思初登歌坛,夺得中央电视台中国MTV大赛银奖 。1999年被特招入伍,成为解放军...[详细]
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陈扬龙,男,1941年生于湖南醴陵,1990年任湖南美协会员、艺术顾问,1992年任中国陶瓷美协会员、艺术顾问,2006年任醴陵国瓷推进委员会艺术顾问、醴陵市金煌瓷厂陶瓷装饰总工艺美术师,同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详细]
陈宜胜(1914~1937),湖南省茶陵县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湘赣苏区红八军,任政治部秘书、保卫处干部等职。民国23年参加长征,在红六军保卫科供职。“七七”事变后,随八路军120师挺进山西,率359旅战地工作团到盂县开辟抗日根据地,任中共盂(县)平(定)阳(曲)寿(阳)榆(次)五县特...[详细]
邓文科(醴陵釉下五彩瓷)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邓文科,艺名毅蜂,号清风楼主人,1930年生,湖南醴陵人。1990年被评授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被评授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3年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陶瓷艺术专家,曾任湖...[详细]
龚锦云(常德高腔) 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龚锦云,1957年向汉剧老艺人李福祥学演常德高腔戏《思凡》小尼姑,初步懂得掌握了传统高腔的演唱方法。1962年又向汉剧老艺人万金红学演了“帅印重归天波府”穆桂英。后来又排演过多个高腔剧日,更加熟悉了‘红绣鞋’、‘红纳袄...[详细]
郭迎光,鹤壁市委委员、常委、书记。1958年5月生,山西陵川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曾任中共河南省委副秘书长(1998年7月任副厅级),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2008年3月任鹤壁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详细]
韩力平(1919 )山西陵川人。1939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纵队政治部 组组长、长春铁路局科长、牡丹江车站站长。建国后,历任哈尔滨铁路局副处长,中长铁路局处长,满洲里铁路分局分局长,铁道部国际联运局副局长,中国铁路驻华沙铁路合作组织委员会委员,铁道部外事局...[详细]
郝经(1223-1275) 元初官吏。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金亡后徙居顺天(今北京)。家贫。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二家藏书万卷,他博览无不通。1252年被忽必烈所召,条陈数十事,遂留居王府。从忽必烈征宋至濮,进七道议七千余言。又进《东师议》,详述灭宋方略。宪宗蒙...[详细]
黄休香(沅陵山歌 )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黄休香,女,生于1964年8月1日,土家族人,初中文化程度,沅陵县明溪口镇卢家村村孟家村组人,现居住沅陵镇龙兴居委会西二中巷402号。从事个体经营,从小喜爱山歌,擅长唱山歌、民间小调。尤以唱“落阳腔”和“高山腔”为最。...[详细]
姜盛文(沅陵传统龙舟赛)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姜盛文,男,生于1946年7月,汉族,中专文化程度,本县渔家巷人,县建筑公司退休职工。从小喜欢龙舟,自己从看龙舟、听他人谈龙舟到学划龙舟,体验龙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再到掌握龙舟竞技的基本要领和传统龙舟的民俗船经。他...[详细]
江席胜男,汉族,安徽枞阳县人,193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农技师。1955年于芜湖农校毕业后,一直在霍山县致力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工作,先后任大别山农区试验站技术员,县农科所技术组长、副所长、所长,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等职。50多年来,他默默奉献,矢志不渝。20世纪60年代初,培育出...[详细]
蓝运东(1899—1937),国民革命军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 字阜伯。1899年生。湖南醴陵人。醴陵第二中学、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冬到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蓝运东编入第六队。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六团...[详细]
李鑫(1897-1929) 李鑫,化名施鸿祥,云南龙陵县人,1897年10月12日生.1925年于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后由两广区委指派回滇,组建中共云南省特委,任书记,是云南地下党的创建人之一.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任农运委员,省农会主席,滇南区特委书记.1929年...[详细]
李春森,生于1881年,卒于1960年,艺名大和尚,祖籍湖南沅陵。他幼年随名丑汪天中学戏,以演《偷鸡》、《盗甲》等武戏见长。生平喜演《扫秦》、《跑楼》、《双下山》、《游赤壁》等和尚戏,孤以“和尚”作艺名。 他功底深厚,戏路极宽。早年在乡间演戏时,常在稻茬田中练矮子步,后演《跑城》、《打花鼓》...[详细]
李福国(辰州傩戏)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李福国(法名李福显),男,生于1963年,小时学唱汉戏,后从师学习傩戏,1998年9月和妻聂满娥在沅湘傩戏文化学术研究会上,为7个国家127位专家学者演出傩戏《姜女下池》,很受参会代表欢迎,此后,夫妻俩名声大振,是桃源、大庸、...[详细]
李洪辉 炎陵三人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李洪辉,炎陵县十都镇晓东村人。 李洪辉5岁起就跟父亲李源林学耍龙,到1973年,其父亲、叔叔整整教了他8个年头,至今已有舞龙经历40余年。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他们对草龙制作进行了改良,将“草龙”分节用红布连接,使表演更...[详细]
李江元•零陵花鼓戏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李江元,1960年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的家庭里,从小受零陵花鼓戏艺术的熏陶和父母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感悟,渐渐地热爱上了零陵花鼓戏艺术,1973年,我毅然报考了零陵花鼓戏剧团,成了一名零陵花鼓戏演员,从此,在湖南地方小戏的...[详细]
李少先(常德高腔)湖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李少先1956年9月—至今同乐、文华两戏班合并成立常德市汉剧团(原名常德市湘剧团)一直从事常德汉剧音乐创作。先后拜多位常德汉剧界名家学艺,师承“武场”老师李阳生学习常德汉剧打击乐,又师承“文场”老师李春伯、聂长发,精学唢呐、胡...[详细]
刘昆涛(1887-1918)名建藩,字昆涛,清长沙府醴陵县人。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同盟会员。先后任广西新军学兵营骑兵队长、混成协骑兵营管带。武昌起义后,随赵恒惕出师援鄂,后赴南京,任第八师骑兵团长。1913年参与“二次革命”,事败后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湖南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