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书(1905—1931)字画舫。潍县(今寒亭区)前阙庄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4月领导了潍北猪鬃厂的工人-斗争,并取得胜利。他还领导了“短工罢市”、“吃坡”斗争。1930年3月18日,县委领导的桥西会-失败,于5月6日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凌晨,在济南就义。 ...[详细]
于晓辉(1909—1972)又名于庆孝、余辉。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人。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河南村支部书记。1929年秋,任中共潍县县委组织委员, 11月调青岛,任中共山东省临时委员会交通员。1930年3月,任中共潍县县委委员。由于叛徒出卖,-去东北通辽,1935年回乡。抗日战...[详细]
张德善(1905—1930)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人。1928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了柳科村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还被任命为中共潍县城北区委委员。1929年2月, 任中共潍县县委农运委员,分管潍县北乡的工作。他先后组建了河南等村的党支部,组织了周围农村300多人的“吃坡”队伍。同年秋,任中共潍...[详细]
张干臣(1894—1952)民族工商业者。寒亭区寒亭村人。求学时期就有振兴实业、富国强民的志向。20岁时,抱着学习外国经验、振兴国家实业的宏愿,凑集资金, 赴日留学3年。回国后,先任齐鲁大学教授,后又谋得济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务主任之职。1925年,与同乡技师郭立平、技工马长明、王寿之在校实习工...[详细]
张眺(1901—1933)字鹤眺,原名张星芝,又名叶林,笔名耶林、耶灵、零鱼。潍县(今寒亭区)寒亭村人。1921年,他任寒亭高等小学校长,极力推广白话文,亲自编写《白话文尺牍》。因反对旧学,受到地方守旧势力的排斥,他愤然辞职。次年,前往黑龙江省在呼兰县同善社小学堂任教,并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1...[详细]
张同谱(1890—1913)字寰宸。寒亭区大常疃村人。1906年秋考入潍县广文学堂,并加入同盟会。1913年黄兴等委任他为鲁东讨袁军支队司令。后因叛徒出卖被捕。他不为靳云鹏利诱所动,于1913年9月在济南小校场就义。 ...[详细]
张雪岩(1901—1951)原名张松峰。寒亭区大常疃村人。幼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在族兄张贯道资助下考入潍城文华中学。1917年10月,他在文华中学读书时,被法国当局招募到欧洲战场。 5年的异国生活,使他增长了不少知识,并熟练地掌握了英语。1922年回国后,他在天津正记轮船公司任职,目睹公司老板勾结...[详细]
牟洪礼(1905~1931.5),字修五,化名薛礼德、李若水、孟名三、莫修五,山东省潍县牟家院村人。8岁入本村毓贤小学读书。1923年赴济南就读于济南工业染织学校,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爱国宣传活动。1925年经宋伯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由工业染织学校毕业,返回原籍开展革命活动,是牟家院村中...[详细]
耿道明(1916—1994)山东省潍县人(今潍坊市寒亭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党组成员。 耿道明1916年4月生于山东,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他在淮北参加了抗日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编为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他担任分队长、宣传员、山东纵队...[详细]
张同和(1902~1966)字喜平。山东潍县(今属潍坊市寒亭区)人。1928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并获博士学位,先留校任教,后任青岛胶济铁路医院外科主任、南京军医学校教务主任兼外科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组建中国红十字会第二十八医疗队并任队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在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施行手术,...[详细]
于荫霖(1838—1904),字次棠,又字樾亭。原籍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寒亭东庄),吉林伯都纳厅(今吉林扶余)人。咸丰进士。授编修。 历官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光绪初年,上疏劾崇厚办理中俄伊犁交涉之失权及枢臣欺罔。浚治汉江紫贝渊,改闸为坝。办理宜昌教案及英商漏...[详细]
张峨(1861-1938),山东省潍县(今寒亭区)华疃村人。著名民间泥塑艺人。 清咸丰十一年(1861)生。幼时即酷爱泥塑。上私塾时,因泥塑一组“先生打学生”的作品,激怒老师,而被勒令退学。 光绪元年(1875),15岁时,对泥塑帝王将相、云游僧道、神鬼巫婆、算命先生等人物形象,基本掌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