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文(1917—1984)又名王墨林、刘新玺。掖县人。193 7年在掖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任中共清河特委组织科长。1940年12月后历任中共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区委员会书记、中共长桓县委书记、中共沾利滨工委书记、中共滨县县委书记...[详细]
刘子山(1877—1948)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湾头村人。东莱银行董事长。童年读过私塾,14岁独自到青岛谋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刘子山开始为德国建筑师当翻译,同时为人代办建筑材料。1910年,在青岛独资开设福和永木材行。次年,又买下海西旧窑场,将其扩建成福和永窑场,-洋式红色...[详细]
卢景贵(1881—1967)字介卿。掖县(今莱州市)西南卢家村人。1913年被选送美国留学。1918年回国任教。1923年后,先后任某铁路局局长、路政主任委员、技术处长等职。 “七七”事变后,避居天津专心著书。1947年2月,被聘为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顾问。1967年9月7日于天津病逝。著有《高等...[详细]
马杰(1919~1975)字辅庭,前洪沟头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1944年历任县委军事部干事、县大队政委、县独立营政委、掖南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1945年10月任山东第六师十五团政治处副主任,1947年9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政委,1952年任师副政委、政委,...[详细]
马杰(1919—1975)原名王臣畿,字辅庭。掖县(今莱州市)前洪沟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32年,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后因家贫辍学,回乡办义务小学,专门教授穷人子弟。 “七七”事变后,马杰参加了民众干部训练班。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8月,动员本乡五六十名青年参加抗日,编为...[详细]
毛启智(1913—1954)曾用名毛奇。掖县(今莱州市)店子乡大台头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48年随军南下,任团政治委员。后调南京军事学院某部任政委。1954年在南京病逝。 ...[详细]
马侠村(1900—1942)掖县(今莱州市)朱由村人。1919年考入北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24年先后担任绥远都统署直辖骑兵团团副、 混成旅旅长等职。 1927年8月到北京赋闲,靠借贷和鬻画维持生活。1933年5月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骑兵师师长。率部先后...[详细]
彭树桢 (1917—1940)莱州市后上庄村人。1938年3月,参加了掖县玉皇顶起义,随之加入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三支队大队政治指导员。所在部队合编后,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三团政委。后在招远齐山反“扫荡”中牺牲。 ...[详细]
乔明志(1906—1979)曾用名乔德山。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朱里村人。30年代落户掖县(今莱州市)王贾村。他性情耿直,青年时期曾与其兄打死本村一个仗势欺人的地主。1923年,在眉村0当保镖。1925年,在昌邑“马队”当马弁。1929年, 在昌邑东部组织土匪武装, 因排行老八,故“乔八”便在社...[详细]
曲延坤 (1933~) 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中国作协文讲所。历任昌邑县委文书、干事,山东省文联文学部干事,《山东文学》副组长,山东人民出版社文艺组负责人,山东作协秘书长、副主席,作家报社社长,编审。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双凤》,...[详细]
曲月伦(1944—1967)掖县(今莱州市)埠后村人。1962年入伍。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伍期间,曾舍身救险。1967年8月,奉命运输战备物资到西藏,不顾个人安危从帕龙山塌方处进入险区,不幸发生山崩遇难。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授予曲月伦等10烈士“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详细]
任红举 (1934~) 祖籍山东莱州。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第二野战军31师文工队演员、志愿军12军文工团创作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创作室创作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一级编剧。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详细]
任先青 (1943~) 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中教高级。曾任德州三中副校长。德州市作协顾问。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全国报刊发表诗歌千余首,出版诗集两部。诗歌《真理》获《诗刊》保险杯优秀奖,《爱,就是天堂》获《人民文学》爱与和...[详细]
邵桂芳(1943.9-2012.9) 男,汉族,山东省莱州人。 1963.8-1969.9合肥工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学生。1969.9-1970.7安徽淮南煤矿、合肥矿山机器厂劳动锻炼。1970.7-1972.11潍坊柴油机厂热加工车间团支部书记。1972.11-1976.5潍坊柴油机厂厂办秘书...[详细]
滕绍武(1904—1974)掖县(今莱州市)朱旺村人。省立第九中学毕业。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区委宣传委员,在原籍以教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1935年后任掖县第三区委书记、掖县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掖县第三区区长、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征收处主任。 1941年1月进抗大一分校学习。...[详细]
盛咸庆(1907—1944)名素凤,字咸庆,化名盛子毅。掖县(今莱州市)西由镇单山村人。1923年就读西由高级小学,1925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1929年到西由街西头小学任教。教学期间,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积极灌输反帝反封建思想, 并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在社会上颇有影响。1933年5月因...[详细]
盛振芳(1916—1947)曾用名金锋。掖县(今莱州市)西由镇东南村人。1935年考入北平私立汇文中学。先后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北平学生联合救国会和“一二·九”、“一二·一六” -。1938年1月,返回原籍,他发起创办了“锐锋社”,并主编出刊了《锐锋》报。1938年冬,该报合并于胶东特委党报《大众报...[详细]
宋光(1906—1942)原名宋林竹,字劲千。掖县(今莱州市)干河子村人。1938年入党。曾任中共平西县县委书记。1942年在平西县岩刘家战斗中牺牲。 ...[详细]
宋雨亭(1883—1950)名润霖,号甘泉。掖县(今莱州市) 珍珠村人。民族实业家。少时在青岛习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接任其叔“瑞记”商号经理。因其虚心好学, 善于经营和交际,在青岛工商界崭露头角。1926年,任青岛市总0董事。 1927年12月,被选为青岛市总0会长。1931年5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