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齐,祁州蒲阴(今河北博野)人。字公平。生于元大德五年(1301),卒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元元统元年(1333)左榜状元。 李齐年少家贫,勤奋求学,工于辞章。应试得中汉、南人榜进士第一名后,授承务郎。历官佥河北淮西行省廉访司事,移知高邮府。为政有声名。 至正十年(135O),盗突...[详细]
李绍白(1879-1942):南漳县城关镇东关街人。辛亥武昌首义前夕,随端方入川。李当时为湖北新军31标“共进会”代表。1911年11月22日晚,与“同盟会”员陈镇藩于四川资州起义,杀清朝大臣端方,响应武昌辛亥革命。 李在青年时代参加红帮,组织过反对清政府的群众团体玉玺社、毕血会,后...[详细]
李时(1471年—1539年1月5日),字宗易,号序菴 。任丘(今河北任丘)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1524),擢礼部右侍郎。嘉靖十年七月,加太子太保,后屡加至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时素宽平,无大匡救,...[详细]
李世焱(1909~1990),清宣统元年(1909 年)9 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上新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 岁时读私塾4 年,因家境艰难辍学,从师学裁缝。民国15年(1926 年)参加革命活动,为农民协会会员,积极参加抗租、抗捐、抗债、抗税活动。民国16 年春夏间,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详细]
李时庄(1909~1994)又名李梦蝶,淮北市任圩镇李桥村人,民国17 年(1928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时庄幼时读私塾,后入宿城一中、省立第四职业学校求学,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在四职学校任 会长时,曾组织学生冲入县 局劫狱营救了一批被捕工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濉溪地区党组织得到恢复...[详细]
李守宪(1907-1986)沔城七里城人,回族。1921年在武昌阅马场模范小学毕业,进私立中华大学附中学习直到高中二年级。在校学习期间,结识了施洋的弟弟0人施季高,参加了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927年5月入党,曾任武昌区委干事、青年部长、上海沪中区委宣传干事。1932年11月被捕,抗日战...[详细]
李书城(1882~1965),字晓园,又名筱垣、小垣,潜江(今园林办事处袁桥居委会)人。他跨越了中国近代史的半个世纪,经历了满清帝制、辛亥革命、军阀混战、蒋介石-及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是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元老,也是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他平生择善固执,临事不惑,总与时代同步前行,一生...[详细]
李淑卿(1892——1951)沔城人,原名运宝、淑贞,字文华,号清真子,曾从夫姓刘,改名刘一。回族,祖籍广东,其父曾在湖北为官。幼时聪明,容貌超群,辛亥年入共进会,协掌军机要务。首义后任军0总监察处监印官。曾与在京湖北人士合组《丙辰俱乐部》并出版刊物。讨袁时,随刘赴沪。1917年随刘公至襄...[详细]
大明一统志·人物》曰:“刘垓,潜江人,隆庆辛未进士,授太平司理,有声。转礼部,恳求吴、赵二史,廷杖。忤执政被谪,再起云南学宪,得士心。谢政归,创同仁书院讲学。置义田仓冢。卒,祀乡贤。” (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芸芸众生亿万之多,一个人能参与国家重大事件并在国史上留下一笔,说明这人是当...[详细]
刘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详细]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 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 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详细]
刘承禧(?~?),字号不详,湖北麻城人。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会魁,即武举会试第一人。 据《明实录》记载,万历八年(1580)九月己卯,神宗皇帝亲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陈经邦,翰林院侍讲朱赓典武举试。 万历一朝应该说对武举还是十分重视的,但在武举子的提拔任用上也存在不...[详细]
一提起“赤生桥”就唤起人们对烈士的无限景仰。土地革命时期,刘赤生夫妇受党的委派到徐李一带建立革0据地。他们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领导农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协会,掀起了红色风暴。 刘赤生,号慈生,参加革命时,取“传播赤色声音”之意,更名为赤声。1901年出生于江陵县(现潜江市)徐李市刘家老...[详细]
刘词(891-955)字好谦,五代元城人,以勇悍闻名,曾适后梁唐晋汉周五朝的武职。后汉时曾随郭威平定李守贞叛乱,当时李守贞曾命数千敢死士兵偷袭汉军,众将都不知所措,唯有刘词镇定自若,亲自引兵击退。后周时,世宗与北汉契丹联军战于高平,刘词的后军及时赶到才决定了最后的胜局。刘词虽是武将,但从不苛政扰...[详细]
刘存铭 1958年出生于河北乐亭。中国书协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墨画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濮阳中原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其书画作品曾 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美协主办的书画大展,先后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香港等地展出。2004年、2005年曾做客中央电视台二套“艺 术...[详细]
今杨市办事处刘岭村旧时名叫崔家垸,是清康熙《潜江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舆地志”所列的一百五十三个民垸之一。崔家垸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位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的官至三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省级)的通政使——刘道隆。他是县志出现频繁,现在有据可考,而官品显赫的潜江历史名人之一。 五世荣显的官宦...[详细]
刘德宽~~(1826~1911)沧县人, 发绝伦,集杨'高'沙'罗'马'刘六家 法精髓,人称“大 刘”, 法名震中原无对手。 简介: 刘德宽(1826―1911),字敬远,河北沧州人,自幼习武,精-拳法,尤善大 ,被武林人士誉为“大 刘”,其又先后从师于刘奇兰、郭云深、杨露禅, ...[详细]
刘 汉 男,河北遵化县人,1929年生,原名刘宗兴,194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辽宁省抚顺市话剧团编剧兼艺术室副主任,抚顺市文化局艺术科副科长,抚顺市曲艺团及市京剧团团长,抚顺市戏剧创作室编剧;中-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1年参演小歌剧《阿妈妮》,随中国青年文工团赴柏林参加第...[详细]
刘焕,字文山,清,陕西清涧(今陕西清涧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季以监生身份授潜江知县,主政潜江五载,其任职期间政迹炳然,为潜江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被誉为明清时期潜江三大杰出知县之一(另两位是陕西合阳人王又旦和江苏昆山人朱熙洽)。 纂县志传史实 现在潜江市档案馆珍藏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