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腾越(今云南腾冲)。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 人物事迹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秀才,二十九年(1903)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详细]
李贡 (1929-1959年),别名宁凯,又名国华,兰州邸家滩人。 1954年兰州卫校毕业后,有感于新中国蓬蓬勃勃的建设事业,主动要求组织分配到最艰苦、最偏远的玛曲地区工作,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 于是,1955年3月辗转来到玛曲,先后在县卫生所、欧拉公社卫生所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详细]
李固(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司徒李郃之子。他自幼好学,曾多次不远千里投奔名师,终于究览各种古本秘籍,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注:见《后汉书·李固传》】州郡官吏多次举荐他做官,他都推辞不就。但他却写信劝告当时的著名隐士黄琼应诏做官...[详细]
李龟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乐曲兼演唱家。 唐玄宗时乐工,当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赋,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详细]
李国杰(1943.5.29- )计算机专家。湖南邵阳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在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效搜索算法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了100多篇论文。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一号...[详细]
李好古 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详细]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816年),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详细]
李诫,字明仲,郑州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学家。李诫之父李南公,在北宋王朝为官60年,“干局明锐”,其兄曾任至龙图阁直学士。李诫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从小就受家庭熏陶,好学多才。他工书法,善绘画,藏书数万卷,手抄本数十卷。曾官通直郎,任将作监。元符三年,李诫撰成《营造法式》,该书是建筑史上划时代著作...[详细]
李敬斋 (1888-1987) 河南汝南人。原-政要。历任-湖南省党部组织部部长、中央党部组织部秘书、河南省0教育厅厅长、-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国民0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地政部部长。1948年12月去职。新中国成立前夕赴台湾,任台湾“-”国策顾问。1987年8月26日去世。同年(公...[详细]
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964】进士第三名。 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太祖开宝年间(969~976),李九龄奉诏与张澹...[详细]
李开先(1502~1568)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人。 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自此缔交。自嘉靖十一至二十...[详细]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省扶沟县韭园大岗人。1473年出生于甘肃庆阳,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李梦阳于弘治六年(1493)登癸丑科乡试解元,七年(1494)登甲寅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时,即对当时外戚寿宁侯张延龄怙宠横甚,人莫敢问的器张气焰深恶痛...[详细]
天启革命,吾道大光。于铄林君,鹰扬于湘。 是自清世,亦文亦武。乃董戌行,显迹蜀土。 奉持大义,功成不居。解组民志,誉溢湘闾。 权0篡国,远遁东瀛。惟我总理,一见倾心。 始授密计,委以讨贼。衡阳响义,伊为公力。 何谋不兴,何役不从,殷殷其劳,款款其忠。 固步艰难,勤劳未已。...[详细]
林凤祥(1825—1855)太平军将领。壮族。农民出身。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任御林侍卫。1853年1月率军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建都天京后,与李开芳、罗大纲率军攻克扬州、镇江。同年5月与其他北伐主将,率精兵2万余人在扬州誓师北伐。1854年春因弹粮、寒衣不继,援军未至,遂南撤阜城、连镇,...[详细]
凌空,原名凌家斌,1930年生于石门县楚江镇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少年丧父,由母亲张当秀含辛茹苦培育长大。少年时期受到贺龙将军一把菜抵革命故事的影响,向往革命。1949年7月25日石门县城刚解放,凌空就立即参加了党组织举办的知识青年训练班,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详细]
李年海 (1951— ),岗李店乡方老庄人。1969年参军,1973年加入中国0。在部队期间,两次立三等功,四次受到嘉奖。1975年复员返乡,在生产队任民兵排长。1979年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农村实行联产后,李坚持学科学,用科学,创造出亩产皮棉165斤的新成绩。带领群众走学科学致富...[详细]
林景熙(1242~1310) 宋末诗人。字德阳,一作德□,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受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元朝西藏僧人杨琏真伽挖掘宋帝陵墓时,林景熙收拾遗骨,葬于兰亭,植冬青树为标志,作《冬青花》以抒忠愤。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因...[详细]
林良(附林郊)(约1416—1480年)字以善,大沥人,自幼喜欢绘画,所画花鸟很有新意。初在广东省布政司当差役,有一天,布政使陈金在堂上拿出名画观赏,林良从旁看了,诸多指斥,因此激怒了陈金,想把他打一顿。林良对画表白了自己的看法,应命挥笔写出画来,陈金见了大加赞赏。从此,林良的画名便在官员中流传...[详细]
林蒲田,民国23年(1934)生,新宁县人。1959年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现为娄底地区农校名誉校长、高级讲师。在娄底地区农校任教30多年。他先后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2200余篇,其中有3篇获全国奖,26篇获省级奖。1978年在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帮助下,培育出一个香稻品种,被命名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