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人物

林德轩

林德轩为

  天启革命,吾道大光。于铄林君,鹰扬于湘。
  是自清世,亦文亦武。乃董戌行,显迹蜀土。
  奉持大义,功成不居。解组民志,誉溢湘闾。
  权0篡国,远遁东瀛。惟我总理,一见倾心。
  始授密计,委以讨贼。衡阳响义,伊为公力。
  何谋不兴,何役不从,殷殷其劳,款款其忠。
  固步艰难,勤劳未已。北伐告成,哲人其萎。
  前路方长,德音不匮。如公生平,可以无愧。
  这是-元老、--院长于佑任在他的战友林德轩逝世以后,写的一首古风,高度总结和评价了林德轩革命的一生。
  一、身在清营 心怀异志
  林德轩,字道盛,号伯仙。光绪三年(1877)农历四月十六日,生于新关莫家塌,光绪十五年(1889)过继泥沙狮子溪族伯为嗣。七至十五岁就读私塾,课余习武学农,喜驰马试剑,性情温厚,豁达大度,少时即有经世之志。二十岁为县学生员(秀才)次年赴武昌文学堂深造。二十二岁(1905)入湖南弁目学堂(后改称湖南讲武堂)学军事,文武兼修,立志救国。光绪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轩义愤填膺,恳请学堂当局武装学生,赴京杀敌,未被采纳。毕业后,受到巡抚赵尔巽的器重,选充新军第五十标二营排长。他精练士卒,声誉卓著,与同事林修梅均有光复之志,每对士兵训话均鼓吹排满思想,实行民族革命。时赵尔巽调任奉天将军,德轩赴沈阳任督队管。数月后,升官带旋升协参领,可谓一路青云。人多为荣,然德轩不以为然,尝以不能自行其志为恨。光绪三十年被调往四川任协统(旅长),赴川途径长沙,时值从日本归国的覃振趣谈同盟会事,复与复兴会首领黄兴、宋教仁商讨革命大计,并与刘尧徵、胡有华、杨照绩联络会党,壮大革命力量,在长沙五口堆设中外各报代派所,籍避官吏耳目,实则运销民报,成为密谋革命机关。事泄,与黄兴亡命日本,谒见孙中山,深受器重和信任,次年八月,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决定在国内设东(上海)、南(香港)、西(重庆)、北(青岛)、中(汉口)五个支部。德轩首批加入同盟会,被派回国组建西支部。9月,德轩持军务大臣委令到四川部督府报到,任新军标统(团长)。在职期间,他整军练武,深孚众望,不久以成绩卓著升任川西招讨使、川南招讨使,同时秘密加快西支部建设,安排同盟会同志充任新军军官,为起义打下基础。
  宣统三年(1911)五月,清0假借铁路国有名义 ,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反对,川省尤为激烈。六月,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成立保路同志会。清廷令川督赵尔丰入成都挟制新军镇压“保路同志会”。德轩康慨陈词:“新军所以御外侮,非残杀无辜-之民众者,果其下令,某则不敢奉行。”川督赵尔丰洞悉其情,恐激民变,亦不敢造次。同年十月,武昌起义成功,德轩率军响应。十一月二十七日向全国宣告-。全省军政界一致推举林德轩为四川省大汉军0临时都督,德轩固辞,即推蒲殿俊充任。林部队改编为四川陆军第一师第二旅,德轩历任川西招抚使、川南招抚使。十二月,德轩赴南京参加十七省军政代表大会。大会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德轩被任命为-警卫旅旅长。
  二、追随孙中山,救国救民
  民国元年(1912)二月,袁世凯0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六月,袁下令裁撤南方起义军队,撤消南京留守府。德轩满腔郁愤,乃于二年春辞职回湘,正值宋案1发生,国人始知袁贼逆迹不可容忍,赣、皖、粤、湘奋起讨贼,湖南都督谭延闿,知德轩熟悉川事,特委为川、滇联络使。袁世凯的国务总理熊希龄2早年与林情谊甚洽,知德轩在川,遂屡电林北上供职,林不为所动。七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二次革命宣言》,派蒋翊武3回湘组织讨袁,林德轩在常德设立讨袁指挥所,蒋任湖南讨袁军总司令,德轩任左路总指挥。不久,赣、皖失守,湘亦不支,汤芗铭衔袁世凯令入长沙,大肆残杀,还密探得创义者五十余人姓名,呈报于京,袁密令悬赏通缉。熊希龄得知,遂密函德轩。民国二年冬,德轩再度-日本。
  民国四年(1915)二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德轩率先加入,和军事骨干罗剑仇、林精一等一同被派回湖南组织讨贼军,德轩被委为中华革命军湖南司令长官,他一面组织民军,一面说服同情民军的北方军倒戈,队伍随之壮大。十二月,蔡锷4在云南誓师起义讨袁,“三次革命”爆发,德轩在长沙指挥义军讨袁,并令罗剑仇、彭邦栋统率湘南义军攻占衡阳、宝庆,林精一、邱炳南统率湘西义军攻占永顺、大庸,歼灭盘踞沅陵的北洋军。由于德轩运筹帷幄,湖南各路义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迫使北洋军阀汤芗铭于次年四月弃长沙北逃。六月,湖南参议会复会,举德轩为都督,德轩坚辞不就,谭延闿充任,德轩仅受湖南清乡总司令,后又委为湖南清乡督办兼任警备司令。
  民国六年(1917)革命党见谭延闿越来越向右转,遂派贺龙刺谭,未遂被捕,交警察厅厅长唐荣阳处决。德轩闻讯,急电唐荣阳不准执行,并星夜赴长,与谭交涉。鉴于德轩的威望,又握有军权,谭延闿妥协,释放了贺龙。德轩送贺龙几十条枪,要他到湘西组织队伍革命。不久,段祺瑞部傅良佐督湘。德轩知他不与民党相容,将好枪千余支秘密运往湘西,伺机而动。不久,刘建藩、林修梅在零陵宣布独立,段军大举进攻,德轩暂留长沙,“潜谋议其后”。适逢与德轩有旧谊、同盟会会员段军商震、车震两旅长驻常德,观望不战,又值段军前方受挫,两旅派员谒德轩,愿意收编,并自愿先行缴械以示其诚,一下子得人枪万余。长沙绅、商、学界公推德轩为卫戌总司令,是年九月,孙中山至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0军0,领导0运动,委林德轩为湖南0军第一军总司令,德轩往湘鄂边招集旧队,出其藏枪,很快拉起了数千人队伍。次年春,改任湖南靖-第五军总司令,驻常德待命。时常澧镇守使王正雅受命于北军,与德轩相持,激战数月,民国七年(1918)靖-第一军总司令、北军使陈复初率一师来攻。德轩与田品诏、张子济、胡瑛、周刚范合力将其击退。这时、岳阳、长沙战败,衡阳陷落。北军另遣劲旅万余人西袭常德,德轩见地势孤悬,乃率队退守沅陵。是时,张敬尧据长沙,而谭延闿等又在湖南创设0,地势隔绝,政令不通,德轩遂在阮陵组织湘西0,与北军对峙。然湘西地瘠人贫,部队给养至难,经年无饷,士兵常以玉米、甘薯为食,夜露地藉草而眠。孙中山怜怀德轩,闻其部队资粮不济,时派员慰劳有加,继委绥靖镇总兵。不久,张继尧溃败,谭延闿入长沙,全省统一,湘西0撤销。
  民国九年(1920)夏,德轩赴粤晋见孙中山,次年四月,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大会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委德轩为湘、赣、黔、桂军事联络员,德轩奔赴各省组织力量,准备北伐,十月复命,改任湘鄂宣慰使。十一月,受命赴韶关设北伐大本营,任军机参事。民国十一年(1922)六月陈炯明叛乱,林德轩在枪林弹雨中寻找孙中山,知孙安然脱险,林幸喜万分:“总统无恙,中国有幸。”
  三、回归故乡,为民办实业
  经过陈炯明叛乱之后,德轩深思:“若期革命成功,非从民众培植不为功。”遂抵沪晋见孙中山,陈述已见,孙中山允请。德轩回归湘西故里,从事教育实业,以培湘鄂革命基础。九月,德轩至长沙,发动各界名流办校,很快成立了西路公学、民本学堂、振楚学堂(后为兑泽中学)。十月至澧州,商同镇守使唐荣阳,创办九澧女师、津市半工半读平民工厂。年底回县,与县长赵恒然召开工商学各界会议,议定各区乡建设规划及经费筹措办法。会后,德轩率先捐出老屋,改建楼房办校。楼成,德轩卖掉两件皮袍子支付老师工资,故乡里称“两裘楼”。接着又筹建了莫家塌、狮子溪等四十七所小学及县城半工半读平民纺织厂、工艺厂、县女子学堂。并以上海、广州新学的样板改革学制,数年之间,大见成效。民国十三年,省教育厅委任林德轩为石门中学校长。
  是年,孙中山在中国0帮助下,改组-。九月,孙中山委德轩为湘、鄂边督办。他潜赴汉口,联络军政旧友,推动工农革命,准备迎接北伐。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民国十四年(1925)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德轩捧读遗嘱,泪随声咽。念北行无裨实际,欲承其志,仍须努力革命,遂赴粤投靠廖仲凯、胡汉民,被委为广州特别区第八区区党部执行委员。不久,被选为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了-二届二中全会。后继任湘、鄂边防督办。1926年夏蒋介石大举北伐。德轩由海道先至湘鄂,再赴汉口,设秘密机关,以为响应,游说湘鄂诸省附吴佩孚之军加入革命。他先后争取湘督赵恒惕部下四个师中的唐生智、贺龙师响应北伐。
  民国十六年(1927)一月,德轩因积劳成疾,恳辞督办职务,在寓医治。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德轩闻讯,万分愤怒,导至病情恶化。六月廿六日贺龙至寓所探视,建议速转外地治疗,并给医疗费两仟大洋。德轩乘轮至南京入鼓楼医院。由于蒋介石对德轩治疗多方刁难,医院治疗马虎,至使病情更趋严重。1928年1月-离院,转往东亚旅社中医治疗,5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51岁。
  德轩死后,囊匣空虚,竞收殓无资。赖同盟会同志强烈呼吁,南京国民0迫于压力,方派员、出资为林德轩举行国葬,并追认他为陆军上将。
   陈俊武
  参考资料:《石门三日刊》、《石门县志》,林德轩次女庆芳回忆。
  注:
  1宋案,即刺宋教仁案。宋教仁(1862-1913),字遯初,号渔父,桃源人。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成,亡命日本。1912年任南京临时0总裁,参与南北议和,5月至南京任农业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国会召开前夕,被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
  2熊希龄(1870-1937)湖南凤凰人,字秉三,光绪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898年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革职,武昌起义后到上海,与立宪派张謇、梁启超拥护袁世凯窃国,任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督,1913年袁世凯解散-,他和梁启超、张謇等组阁,他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次年国会解散,去职。
  3蒋翊武(1885-1913)近代民主革命者,湖南澧县人。1909年入湖北新军,次年参加振武学社,1911年初振武学社改为文学社,推为社长,继与共进会合作。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任军0军事顾问,11月27日汉阳失守,代黄兴任战时总司令,袁世凯窃国后调北京,授予高级军事顾问、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均不受,1913年参加湖南讨袁战役失败被俘,10月在桂林就义。
  4蔡锷(1882-1916)近代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兵,失败后留学日本,1904年归国后在赣、湘、桂、云等省训练新军。武昌起义爆发,他在云南起兵响应,建立军0,任云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阴加监视。1915年潜出北京。12月在云南组织护-起兵讨袁。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因病赴日就医,不治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