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珍 [公元1923年-1948年]

  • 吴梅珍 (1923—1948) 原名吴彩招。女,演员。嵊县浦口镇棠头溪人。1933年进浦江镇后城村阳春舞台拜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为师,攻旦。启蒙戏《仁义缘》、《十八相送》,她学艺能吃苦、肯钻研,练就文武一身功夫。她的表演很能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抓住表现角色内心深情的重点戏,以致每个角色都能深深打动...[详细]

吴小楼 [公元1926年-1998年]

  • 吴小楼 (1926—1998) 女,一级演员。又名月楼。浙江省诸暨人,1926年6月18日出生于杭州。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35年夏到浙江余姚山南庙双凤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师傅为陈孝忠。学戏3个月后随科班在杭嘉湖演出。抗战爆发后,回到故乡。1939年夏参加“徐兰英剧团”,在诸暨、嵊县一带演出...[详细]

吴燕丽

  • 吴燕丽 原名雪娟。女,演员。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嵊县圳塍村。1937年小学毕业,与妹妹水娟进本村科班,拜在金铨师傅门下,改名燕丽,工生。她在同科姐妹中是个“秀才”,机灵聪慧,学戏既快又好。启蒙戏《绣鸳鸯》中饰蔡文华获师赞扬,后又在《三看御妹》、《双珠凤》中饰封加进、文必正,奠定了“台柱”基石...[详细]

筱湘麟 [公元1922年-1983年]

  • 筱湘麟 (1922—1983) 女,演员。原名邢湘珠。浙江嵊县沃基村人。1930年,与胞姐邢湘麟同入霓裳仙云科班学戏,工老生。1934年,参加姚水娟领衔的戏班,演出于绍兴、宁波、杭州一带。1936年在宁波与赵瑞花同台演出。1938年至1944年,与范瑞娟、竺素娥同班在上海演出。1945年,与王文...[详细]

相金堂 [清][公元1858年-1902年]

  • 相金堂 (1858—1902) 男,原名相来鑫。浙江嵊县崇仁下相村人。以农为生,兼营养蚕孵蚕子生意。相初识文字,爱好歌唱。拜金其炳为师,唱“落地唱书”。边卖蚕子边唱书。后携弟相来炳开创双档唱书。清光绪年间与师兄金芝堂闯“杭嘉湖”,为“落地唱书”走出嵊县开拓新地盘作出贡献。相唱书描绘环境、渲染气...[详细]

相来炳 [公元1868年-1921年]

  • 相来炳(1868—1921) 男,唱书艺人、名师。浙江嵊县崇仁镇下相村人。1868年农历九月十八日生。年轻时随胞兄相来鑫(相金堂,落地唱书师祖)唱书,兄为上档主唱,弟为下档帮唱。系落地唱书由“单档”改为“双档”唱书的首创者,为发展落地唱书作出了贡献。相曾就读于本村私塾,初识文字,为人聪明,不仅...[详细]

相小泉 [公元1896年-1976年]

  • 相小泉(1896—1976) 男,演员、教师,浙江嵊县崇仁镇下相村人。早年拜本村相元坤唱“落地唱书”,与同师兄弟相元祥及裘招全在嵊县、余杭、临安城乡唱书。后上台演戏,工小生。1917年前后,年轻的相小泉与刘金玉合作,将《十八相送》、《楼台会》两个唱书节目改编为剧目,在嵊县农村首次搬上舞台,成为...[详细]

小白玉梅

  • 小白玉梅 女,一级演员。原名朱巧凤。浙江省嵊县上里村人,1921年4月8日出生于上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自幼随父学戏(其父白玉梅,系越剧早期男班“四大名旦”之一)。1933年,其父领衔的男班演于上海天海楼,她首次登台客串,与男班老生童正初合演《武家坡》,一炮打响。继而与男小生高月升合演《关王...[详细]

谢宏仪 [明]

  • 谢宏仪(?~?),字号不详,浙江山阴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科武会试第一人。 据《浙江通志》记载,万历三十八年武举状元为浙江山阴人谢宏仪。又查《上虞县志》,从万历四十一年武状元顾景元的传记里得知,谢宏仪是万历三十八年武状元,只不过他的武状元是顾景元让给他的。 原来...[详细]

谢秀娟

  • 谢秀娟 女,二级演员,祖籍浙江嵊县,1939年1月出生于上海。1954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前身)工刀马旦兼学花旦。文戏由竹芳森、项彩莲等越剧老师启蒙,武功得到京剧老师沈枫主教,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1959年戏校毕业后,进入上海越剧院,先后在男女...[详细]

邢爱芳

  • 邢爱芳 (小筱丹桂) 女,演员。浙江嵊县人,1929年4月出生。1944年在嘉兴一个家乡人主办的越剧科班里学艺。半年后,经人介绍到上海天宫剧场拜名伶筱丹桂为师,从师三年,在老师的身教言传下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旦角。老师不幸受-致死后,于1948年10月应邀去温州市东南剧院,以“小筱丹桂”艺名挂牌...[详细]

邢桂芬

  • 邢桂芬 女,演员。浙江嵊县人,1931年8月出生。1942年夏,进入裘光贤为班主的小小高升(即新高升)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由男班师傅张小林、裘福标教文戏,京剧艺人相华、传贵授武功。除学习越剧传统文戏外,还学演了《长板坡》、《走麦城》、《斩经堂》等一批京剧剧目,打下了扎实的功底。经过4年的科...[详细]

邢胜奎 [公元1911年-1980年]

  • 邢胜奎(1911—1980) 男,导演。原名邢汝忠,浙江嵊县太平乡人。出身戏剧世家,父邢洪培系木偶艺人兼坐唱班教师。12岁随父搭“丹桂舞台”(木偶班)学艺,配唱徽戏。离木偶班后于1927年至1933年,先后搭三新大连升、文武紫云等徽班唱老生。1934年因倒嗓改入女子越剧班,先后在天华舞台、日月...[详细]

幸熙 [公元1924年-1977年]

  • 幸熙 (1924—1977) 男,舞美设计。原名赵之祺。出生于浙江省绍兴赵家坂村。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自幼爱好美术。1939年入绍兴私立觉民美育院学习美术。1941年进入上海南林丝织厂当练习生。1944年进入上海千里绸庄搞织物纹样图案设计,并利用业余时间在雪声及东山越艺社先后...[详细]

邢湘麟

  • 邢湘麟, 女,一级演员。浙江嵊县太平乡人,1917年10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30年进嵊县沃基霓裳仙云科班学戏三年,工老生。1933年出科后,在杭州等地演出。1938年8月在上海更新舞台参加四班联合义演。之后,先后与赵瑞花、李艳芳、姚月明、竺素娥、邢竹琴、尹桂芳等名角合作,演出于老闸...[详细]

邢雪琴 [公元1904年-1972年]

  • 邢雪琴(1904—1972) 男,琴师。原名邢延钟,浙江省嵊县下南庄人。家贫辍学后,一边做小贩谋生,一边进“坐唱班”学唱京戏,同时研习丝竹吹打。3年满师后,即自己组班教唱,或外出坐唱,对京剧旦角与老生唱腔均熟悉。1931年至杭州进“大华舞台”戏班拉琴(该班兼演京剧、越剧)。1935年转入施银花...[详细]

邢月芳

  • 邢月芳, 女,演员。小名邢水金,浙江省嵊县长乐太平乡人,1920年1月31日出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2年入当地霓裳仙云科班学艺。在启蒙老师张瑞标(绍剧演员)的教导下,功底扎实,很快被启用挑大梁,至金华、兰溪、东阳、义乌一带演出《杨五郎削发》、《投军别窑》等戏。后当客师,与姚素贞、叶小婉等...[详细]

邢竹琴

  • 邢竹琴, 女,演员。1921年3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沃基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代表。1931年春,进黄泽越新舞台与王杏花、孙妙凤等同科学戏,业师金荣水。在科班里年龄最小,除多演童生角色外,还演花旦、小生、...[详细]

筱秀玲 [公元1927年-2000年]

  • 筱秀玲 (1927—2000) 原名李春香。女,演员。浙江绍兴人。早年入绍兴女科班习艺,工老生。1942年在上海拜钱秀玲为师,改名筱秀玲,后随师演出于浙江、上海、江苏各地。1950年参加由姚宝红组建的联谊越剧团,1950年下半年更名为沪光越剧团,1952年2月应重庆市文化局之邀,随团到重庆演出...[详细]

薛莺

  • 薛莺 艺名筱傅全香。女,一级演员。浙江上虞人,1928年3月出生。1938年在上海春风舞台科班学艺,工花旦。与马樟花是同师的姐妹。1942年满师后被傅全香赏识,收为弟子,随师3个月,为傅派最早传人。因其唱腔极富傅派神韵,越剧界皆称她为筱傅(全香)。后参加少壮、东山、光明、合众等剧团任主要演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