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谞 (811~890年) 闽县(今鼓楼区)人,博学善文,隐居不仕。林谞搜求旧闻,编列山川,继陶夔之后,于唐大中五年(851年)纂成《闽中记》十卷,北宋时此书尚存,后佚。宋梁克家在《三山志》中偶有引据。...[详细]
林遵 (1905~1979年) 字尊之,闽县人。民国13年(1924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驾驶班。民国15年,转马尾海军学校学习。民国17年,到南京 -训练班见习。次年,奉派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大学学习。民国23年8月回国,先后在“宁海”、“海容”舰当-员,后调马尾福州海军学校当队长。民国...[详细]
刘崇杰 (1880~?年) 字子楷,闽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后入外交界。宣统二年(1910年)起,任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民国成立,继续留任,后为一等秘书、横滨领事。民国5年(1916年...[详细]
刘攻芸 (1900~1973年) 原名驷业,以字行,侯官县人,家居光禄坊。父刘步溪为著名盐商。民国16年(1927年),攻芸在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讲授经济学。民国18年,任中国银行总账室主任,后改任中央信托局副局长,又调任交通部邮政总局副局长兼邮政...[详细]
刘家谋 (1813~1852年) 字仲为、苞川,侯官县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年40岁,卒于府署。著有...[详细]
刘齐衔 (1815~1877年) 字本锐,号冰怀,又号冰如。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世居光禄坊,故居又在宫巷14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签分户部。咸丰四年(1854年),授湖北德安知府。不久移任襄阳、汉阳两郡,“躬节俭,裁漏卮,撤私税,徕商贾”。湖北巡抚胡林翼对他十分器重,委...[详细]
刘少山(1900~1988年) 刘少山,又名刘必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乡西河村人。 少山早年随祖父刘景榕学医,历5年,熟背《伤寒论》113方397法,精读《医宗金鉴》、《温病条辨》、《傅青主女科》等,并把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名言作为座右铭。 民国15年(1...[详细]
李彦章 (1794~1836年) 字则文、兰卿,号榕园,闽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以内阁中书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典江西乡试,后主讲兴化兴安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任军机章京。翌年,迁内阁侍读,参加宣南诗社。道光五年(1825年),任广西思恩知府,带头捐银1...[详细]
陆恺 (1060~1124年) 字疆仲,侯官县人。宋时,陆氏为福州一望族,聚居城内及附郭(皆现鼓楼区)。宋元丰八年(1085年)陆恺入太学。元符三年(1100年)中进士,任庐州司法。不久,荐任学官,任满,升通仕郎。后调官济南监密州(今山东诸城)板桥镇,升奉议郎,转承议郎,后为检法官,历任...[详细]
陆蕰 (约1071~1120年) 字敦信,家住西门陆庄。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为太学《春秋》博士。徽宗崇宁中(1102~1106年),提举河北、两浙学事,升礼部、吏部员外郎,擢国子监司业。大观三年(1109年)改太常少卿;以议事不合,黜知赣州瑞金县。政和初召复,后进国子祭酒,迁中...[详细]
马森 (1506~1580年) 字孔养,怀安县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员外郎,出知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又升江西副使、按察使、左布政使,擢巡抚。在江西任上,疏请南粮改道转运,省费用数万金。又上疏言私盐之害,请于峡江县建桥设关,尽复淮盐旧额。调任刑部右侍郎,改户部...[详细]
孟超然 (1731~1797年) 字朝举,号瓶庵,闽县人,家住城内军门前。16岁中秀才,入鳌峰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乡试解元。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武选司主事,调吏部文选司考功郎中,京察一等。乾隆三十年(1765年),出主广西乡试。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分校京闱...[详细]
强曲曲 (1931~1992年) 闽侯县人。民国34年(1945年)到区内聚春园学艺。4年后出师,留店担任厨师。1957年,到福州旅社饮食部主厨。1959年,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举行,曲曲应召到上海饭店主厨,所烧闽菜受到与会代表欢迎。1964年,广东省在广州南园酒家组建广州、潮州、福州...[详细]
饶廷选 (1803~1862年) 字枚臣,闽县人,家住城内水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千总随军东渡台湾镇压张炳起义,以功赏戴蓝翎。道光十四年(1834年),迁守备。翌年,再渡去台湾平定沈知起义,赏换花翎,署各营游击。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驻同安马巷,擢都司;后升漳州游击。...[详细]
萨本炘 (1898~1966年) 号揖让,蒙古族。闽县人,世居朱紫坊。民国9年(1920年),福州海军学校轮机班毕业。民国12年,考入英国格拉斯哥工业大学造船系,4年后在维克斯造船厂实习。民国18年回国,任江南造船所工程师、马尾造船所工务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兴业公司工...[详细]
萨孟武 (1900~1984年) 名本炎,以字行,蒙古族,闽县人。民国元年(1912年),入私立法政学院附中。翌年正月,赴日留学,不久,考入日本帝国大学,民国13年毕业后回国。翌年,参加“独立青年社”,任《新生命》月刊。该刊停办后,受聘为中央政治学校政治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孟武一边教课...[详细]
萨兆寅 (1902~1967年) 字士武,蒙古族。闽县人,家住朱紫坊。民国8年(1919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北京、济南等地任职。民国18年,在福建学院图书馆任职,任内使该馆藏书达十多万册。又与魏应祺等人创办《图书馆学》周刊,介绍乡土文献,编著《福建方志考略》和《台湾方志考略》。兆寅还...[详细]
邵循正,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1909年11月21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1924年入福州英华书院,1926年入福州协和大学。同年秋入北平国立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攻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在蒋廷黻指导下专攻中国近代史。所著硕士学位论文《中...[详细]
沈觐寿 (1907~1995年) 字年仲,号静叟,侯官县人,家居宫巷,曾祖父沈葆桢为清朝船政大臣,父亲沈虎男曾任广东东江盐务大使和两广盐政监督。觐寿幼年随父生活于广州、香港。在广州国民小学毕业时,因字写得好,名字被刻在褒优学生的石碑上。民国13年(1924年)回福州,向三伯沈黻清学书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