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人物

邵循正

[公元1909年-1973年,中国历史学家]

邵循正为[公元1909年-1973年,中国历史学家]

  邵循正,中国历史学家,字心恒。1909年11月21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1924年入福州英华书院,1926年入福州协和大学。同年秋入北平国立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攻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在蒋廷黻指导下专攻中国近代史。所著硕士学位论文《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二十余万字,被选刊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论文丛刊。1933年获清华大学研究院史学硕士学位。
  1934年初赴欧洲留学,改习蒙古史。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师从著名汉学家伯希和攻蒙古史,学习古波斯文;次年转入德国柏林大学继续研究蒙古史。1936年由法回国,被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讲师,讲授蒙古文。“七七”事变后,随校南迁赴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历史学系专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蒙古史”、“元史”、“清史”、“波斯文”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诸课,还为研究生开过“蒙古史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地之研究”等课。1945年秋应英国文化委员会之聘,与陈寅恪、洪谦、孙毓棠、沈有鼎联袂赴英,任牛津大学访问教授,研究蒙古史。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和鲁汶大学做短期讲学。1946年冬归国,回清华大学任教。1950年任清华大学历史学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中国科学院第三历史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至1958年任该所史料室主任。与中央民族学院翁独健、南京大学韩儒林为国内“蒙元史三巨擘”。1956年先生与翁独健、韩儒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史专家代表赴莫斯科,拟定由蒙、中、苏三国历史学家合作编写《蒙古通史》的研究计划,促进了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文革”期间,邵循正身体倍受摧残,却仍抱病主持点校《元史》,在劳悴中于1972年4月27日逝世。
  邵循正先生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邵循正先生的著作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与翦伯赞、胡华合著有《中国历史概要》,与陈庆华合著有《中国史纲要》第四册,《盛宣怀未刊信稿》,其学术论文已编入《邵循正历史论文集》;主持和出版了《中法战争》(七册)、《中日战争》(七册)两套大型资料图书;同时他积极推动和组织《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自己率先校注出版了梁廷枏的《夷氛闻记》(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选编《中俄关系历史资料选辑》(1964年2月,《历史研究》部印);发表了《我国南沙群岛的主权不容侵犯》 (载1956年6月5日《人民日报》)、《西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载1956年7月8日《人民日报》)和《两千年来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载1955年9月5日《人民日报》)等文章。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