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溶品(1902—1930),义乌稠城镇前洪村人。家境清贫,读初小三年级即辍学务农。及长,乡人誉为劳动能手,并得村校教师帮助,自学文化,能读报写信。1926年冬,义乌县开始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次年2月初,北伐军到达,中国共产党人一度掌握县政领导权。前洪村组织农民协会,溶品当选会长。蒋介石四一二-...[详细]
吴山民(1902—1977),原名琅椿、椿,字念萱,义乌上溪镇里美山村人。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就读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系,继入北京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研究科学习,并在北京大学选课旁听两年。1928年,参加浙江省县长考试被录取,次年出任定海县县长。1930年春,六横岛农民反对“土地陈报”而-,...[详细]
吴惟忠,字汝诚,号云峰,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吴坎头人。性聪慧,志刚勇,好习史书,精于韬略。嘉靖中,东南沿海倭寇为患,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浙江宁、绍、台参将戚继光赴义乌招募新兵,吴惟忠等四千青年应募投军,担任把总。戚继光撰写《纪效新书》,并创制出一种新式武器“狼筅”和一种新的阵法“鸳鸯阵”,训练义乌兵。...[详细]
辛云京(713—768),唐时孝义人。始居兰州金城县。唐朝著名将领、大臣。云京有胆略,志气刚决,不畏强御,每在戎行,以擒生斩首为务。天宝年间,因屡建奇功升至太常卿。史思明屯兵相州时,云京以锐兵袭滏阳,大获其胜。加代州都督、镇北兵马使。太原军乱,授太原尹,封金城郡王。云京依法治兵,赏罚严明,将士不...[详细]
辛仲甫(927—1000),孝义人,字之翰,汉代左将军庆忌之后,宋初大臣。仲甫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好学,成年后处事机敏果断,颇有城府,而且姿仪丰伟,相貌堂堂,被宋太祖誉为“文武才干”之臣。 辛仲甫20余岁随郭崇入军,掌书记之职,乾德三年(965)改为郓、齐观察判官,乾德五年迁右补阙,出任光州知...[详细]
徐邦宪(1157—1233),字文子,号东轩,武义县城人。幼颖悟,先受学于陈傅良,后从吕祖谦学于明招寺。弱冠之年已学问超群,王蔺、蔡幼学、叶适、徐元德等对其甚为器重。南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秘书郎。嘉泰四年(1204),韩侂胄拟用兵逐金人,邦宪上 书进谏:仓促用兵,势必误国殃民。因得罪权...[详细]
薛延忠(1954.2 )男,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198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69年10月任山西省七二五厂班组长、工段长、团支部书记;1979年任省计委综合处、政治处干事、机关团支部书记;1983年任省委办公厅秘书;1986年后任省委组织部...[详细]
徐侨(1160—1237),字崇甫,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授上饶县主簿。师事朱熹。朱熹称其明白刚直,名其书房“毅斋”。开禧二年(1206),上 书力陈与金人议和的危害,提出退敌之策,未被采纳。嘉定七年(1214),由严州推官考满,历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秘书省...[详细]
徐英(1907—1930),原名胡连,曾用名余古月、紫衡、凤鸣,武义水碓后村人。5岁时父母双亡,由姐姐抚养长大。13岁外出当学徒,19岁进宁波美球袜厂做工。五卅反帝运动后,与同厂几位工人于1925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支部,任支部书记。不久,任中共宁波地委联络员,后被选为宁波地委委员。蒋介石...[详细]
杨得龄(1859—1945),字子九,号四正堂,孝义下栅村人。童年失母,少年丧父,与胞弟靠姑母抚养。14岁到汾州府(今汾阳县城)义泉涌酒坊学徒,虚心学习,工作努力,颇得师傅秘传。三年期满,当领班。21岁擢升三掌柜。时值晋地连年灾荒,义泉涌濒临破产,不料有人向府衙暗送“黑帖”,图将破产之责嫁祸杨得...[详细]
叶英美(1925—1964),义乌佛堂镇吴溪叶村人。先天性双目失明。3岁丧父,随母移住塔山乡傅大路村,16岁时由叔父抚养。为谋生计,学唱道情。此后,身背鱼鼓,手持竹简,四处卖唱,饱尝辛酸。1951年,参加义乌县曲艺人联合会。1954年起,连续当选义乌县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选...[详细]
喻侃(1154—1237),原名宏,字伯经,一字柟老,义乌香山泽口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宣城尉。开禧二年(1206)金兵犯淮,宣城知县、县尉奉命解送军粮到前线,途经历阳到达锺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时锺离为敌要冲,有重兵把守,而护粮兵少且弱,知县畏缩不前,侃身先士卒护粮前行,终于送达...[详细]
曾志达(1906—1932),乳名尚志,化名曾听,宣平后溪(今属武义)人。1927年夏毕业于杭州宗文中学,受同乡潘漠华影响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宣平县以三益小学校长身份开展党的工作。不久,于柳城东街协盛酱园建立宣平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同时在柳城组织工会、青年读书会,开办平民夜校、妇女夜校。10...[详细]
詹蒙(1892—1911),乳名炳昌,字仰高,宣平溪口(今属武义)人。少时就读新民塾,继入县立高等小学,转入浙江陆军小学。受同盟会会员王卓等人影响,加入同盟会 组织襄义社。毕业回乡,与潘静观在湖山小学增设高小班,担任义务教员。继就读南京陆军第四中学。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蒙大喜过望...[详细]
赵讷,孝义宣化坊人,字孟敏,明嘉靖已未科进士,曾授定兴县县令,赈济有法,调任江都,时兴化权贵欲以其邑税粮摊派邻邑,赵讷坚决不从,升刑部主事、补户部主事、差管徐州仓,修吕梁洪桥。转郎中,遂升任四川保宁府知府,后回乡。 讷为官清廉,秉性俭约。嗜读书,寒暑不辍,教人以孝友为宗。著语录、诗文30卷,...[详细]
赵龙文(1902—1968),原名华煦,字风和,别号遁庵,义乌井头村人。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厦门集美师范任教,因鼓励 被辞退。后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经同事方本性介绍结识胡宗南,又因胡宗南介绍结识戴笠。1932年,任浙江省警官学校政治指导员,不久升为教务主任。1934年,任浙江省会 局局长兼警...[详细]
郑兴(生卒年不详),隋朝人,祖居汾州永安县永安堡,即孝义大孝堡乡大孝堡村。 郑兴自小有志向,为人忠厚,孝敬父母。家虽然贫寒,但勤于稼穑,以此奉养父母。父亡后,郑兴数日水浆不服,为父守墓三年。母亲又久病不愈,他常服侍于床前,衣不解带,足不失履,和衣而卧。母亲气血虚弱,五脏紊乱,需食新鲜鹿肉调理...[详细]
周拾禄(1897—1979),字再中,义乌佛堂镇舟墟村人。杭州初级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后改东南大学)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试验场从事水稻试验工作。与同学冯泽芳、金善宝相友善,互勉为振兴中国农业而献身,分攻农学三大作物:拾禄攻水稻,冯泽芳攻棉花,金善宝攻...[详细]
朱霖,原名文佩卿,1920年2月出生,孝义司马村人,新中国第一代大使夫人。 朱霖自幼家境贫寒,全家仅靠在北京荣宝斋工作的二爷爷置买的微薄田产生活。小学四年级时随家迁到汾阳城,因父亲遭坏人陷害被抓走只好停学。作为独生女的她到工厂做工养活家人,历尽生活艰辛和贫困潦倒的境况,父亲获释后得以复学。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