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21年11月,字照远,原籍甘肃永靖,现居台湾省台北中和市。1968年,刘家峡水库建成,其亲属迁居临夏县桥寺乡大刘家村。宋文明少读私塾,后入临夏私立兴华中学,毕业后外出,在苏州政治分校求学。1943年,任西安《青年日报》社,首次踏入新闻界,撰写时事评论,激励人们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9...[详细]
苏华,原名苏乐良,曾用名苏正平,男,汉族。1918年6月生,山西翼城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参加革命。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5月参加山西决死3纵队,获模范队员。1938年任山西翼城县牺盟游击中队政治指导员。1939年任中共晋冀豫区委巡视员。1940年任中共山西黎...[详细]
粟豁蒙(1901~1968年),原名粟丰。渡头乡粟村人。出生于乡绅家庭。民国5年(1916年)考入省立桂林第三中学。 7年任三中学生自治会会长。次年作为桂林学生代表参加全国 在上海的成立大会。“五四”时期投入反帝-。11年考入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因领导 被开除学籍。13年...[详细]
苏莲香,女,回族,临夏市城郊镇人。1976年5月参加甘肃省射击比赛,获小口径运动 女子30发立射第二名,1977年10月参加甘肃省青少年射击比赛,获第一名,打破省记录。1978年选入甘肃省射击队,经刻苦训练,射击成绩不断提高。1981年6月在成都个人 3X20冠军赛中,获两项第一,破吴小旋创造的...[详细]
孙复(992-1057年),字明复,号富春,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 孙复幼年家贫,父早亡,但力学不辍,饱读六经,贯穿义理。但四举开封府进士,均于科场失利,未能任官。32岁后退居泰山,专心于讲学授徒近20年,虽贫穷不堪 ,又得不到权要资助,但孙复不以生计为意,安贫乐...[详细]
苏永彰(1907~1983年),字伯昭,五通镇江门周村人。出生于仕宦家庭。在广西省立第三高中毕业后,任广西大学仪器室管理员,翌年入广西大学讲习班深造。后回乡长期从事教育,曾任义宁县立国民中学校长、义宁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受家学熏陶,擅书法、喜吟咏。 其书法初期师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期研...[详细]
陶凯(?—1373),字中立,临海县(今临海市)人。元至正间中乡试,任江西永丰县教谕。文字交游广,颇负盛名。朱元璋曾慕名拜访,与论进取之策,陶凯建议先取元地,然后与群雄争胜。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召陶凯到南京,与宋濂-《元史》。书成,授翰林应奉。又编纂《大明集礼》,并为楚王傅。三年...[详细]
马纪才,回族,家住广河县庄禾集镇田家村。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1月以第1军第7师20团4连班长身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6月,他和4-士在朝鲜桂湖洞战斗中荣立集体二等功,《停战协定》签订后,在朝鲜修筑备战工事。1956年回国后在重庆 学校学习,后参与四川藏区的平叛工作...[详细]
田 进(1957.12 )男。汉族。洪洞人。1973年12月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干部。1981年7月任中央-办公室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秘书。1988年12月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后兼任行政处处长。1991年5月任中央-部办公厅副局级秘书、副主任。1993年3月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协调部副...[详细]
铁守侠: 小小摄像头的大生意 在从事IT行业的山西人中,铁守侠绝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铁守侠的身份,是环宇飞扬(北京)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72年8月,他出生在曲沃县高显镇常家村。在外出创业前,他卖过菜,摆过地摊,甚至为学校打钟护校以此赚钱来补贴家用。他曾经怀揣着从亲友处借来的...[详细]
王恺,字君夫,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孙,名儒王肃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曾得晋武帝之助与石崇斗富攀比,为时论者所讥讽。 少有才力,历位清显,虽无细行,有在公之称。以讨杨骏勋,封山都县公,邑千八百户。迁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寻坐事免官。生活极其...[详细]
王恂(?—278年),字良夫,东海郡郯县(tán,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王朗之孙,王肃之子,是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其父王肃,在曹魏时袭封兰陵侯,官至中领军。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王肃去世,由王恂的兄长王恽世袭兰陵侯爵位。王恽在去世后没有子嗣,致使封国因被撤销。 公元263...[详细]
王虔,字恭祖,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人,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以功劳才干受人称扬,多次升官到卫尉,封安寿亭侯,授平东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征召为光禄勋,转任尚书,卒于任上。其子王士文继任,历任右卫将军、南中郎将,镇守许昌,被刘聪杀害。...[详细]
王堉(1890~1952),字育三,今临湘市桃林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湖南陆军小学,民国1年被选送南京入伍,半年后转送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3年毕业。不久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5年,回湘任赵恒惕师见习排长、骑兵排长。次年,因战功升任连长。9年升任营长,12年升任团长。15年初,在...[详细]
王敖,曾用名王翱。生于1920年11月16日,山西临县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历任临县牺牲救国同盟会游击队二中队政治工作员、临县牺牲救国同盟会三交区分会秘书,中共三交区委委员、书记,中共临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临县人民政府县长,静乐县委副书记...[详细]
汪保林(1874~1938),字维周,派号忠桢,临湘县聂市镇人。民国27年11月,日军入侵接近聂市王见畈(现称洋姜畈、扬见畈),64岁的汪保林发觉后,随即高喊:“日本鬼子快来了,大家快躲!”喊了一遍又一遍,10多户人家的男女老少都已外逃,而日军已进他家堂屋,他躲避不及。日军以刺刀挟持,强迫为其“...[详细]
王翦波(1900~1958),字宇检,学名守身,今临湘市忠防镇人。民国6年弃学从事 运动。7年,谒见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国民党。9年,参加金华衮领导的临湘 军,任营长。14年投奔湘西建国川军熊锦帆部任教导团长兼援鄂军第一路指挥官。15年参加北伐。18年赴上海参加湖南旅沪清党委员会任委员,不久调南京...[详细]
王朝弼,清末至民国间人,字右卿,临夏市城关乡肖家庄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中贡生,禀性忠厚,品德端方,文才冠盖一方,因家贫设馆授徒,河州(今临夏)名人才子半出其门下,名望极高,时人以能送子弟入其馆受业为荣。王朝弼博学多才,通览理性诸书,一生不问外事,专以读书穷理以自娱,卒年49岁,时人惋...[详细]
汪殿臣(1857~1892),又名诚青,今临湘市长塘乡人,出身贫苦农家。清末临湘农民起义领袖。光绪年初,应募去福建当兵。后回家开设天宝山华堂,招收会众。光绪十七年(1891)八月,以巴陵、临湘交界的大云山为据点,在巴陵甘田、小湄计议起事,决定打击当地的不仁豪富,救济穷苦大众。甘田巨富彭满,横行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