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甘肃省> 临夏回族自治州> 永靖人物

宋文明

宋文明为

   生于1921年11月,字照远,原籍甘肃永靖,现居台湾省台北中和市。1968年,刘家峡水库建成,其亲属迁居临夏县桥寺乡大刘家村。宋文明少读私塾,后入临夏私立兴华中学,毕业后外出,在苏州政治分校求学。1943年,任西安《青年日报》社,首次踏入新闻界,撰写时事评论,激励人们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9年去台,任台湾《联合报》《欧州日报》《世界论坛报》主笔。在五十余年的新闻工作中,他勤奋好学,刻苦工作,成绩卓著,颇有声望,被台湾报界誉为"全中国最资深报馆主笔"的"新闻专业五十年老报人"。他撰写的《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梁启超的思想》《美国的对华政策》《美苏争霸三十年》《绿化大地百思录》及《世界五十年大事日日记》等十多部专著发表后引起各方关注和热评。
  宋文明虽长期生活在台湾,但一向热爱祖国,心系家乡,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地方人才付出不懈努力。在阔别大陆42年后,宋文明于1990年3月首次回大陆探亲。翌年9月,在他第二次回乡探亲期间,以其父之名设立"宋锡五奖学金",该奖学金自1991年起,每年提供7000元人民币作为奖学金(7000元履行三年,后增至8500元)。按宋文明的意见,5000元用于临夏州七县一市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被本科录取的品学兼优、分数在前十名的学生奖励,每生500元,其中临夏县共三个名额。另3000元用于临夏县大刘小学、桥寺中学及土桥中学,以供购置教学器材之用。为了把宋文明的爱国爱家乡资助兴学精神发扬光大,由州教育局牵头,成立"奖学金评议小组",该奖学金已顺利实施。1992年,宋文明在台湾拓宽捐资助学领域,动员在台"甘肃同乡会"成员,每人每年捐1万元人民币,合计10万多元,对永登、甘谷、陇西、民乐、岷县等县的教育事业进行资助。1994年9月,女童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正值宋文明第三次回甘肃老家探亲,他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捐献个人积蓄,设立"西部女童教育实验宋文明先生奖",每年拿1万元人民币交由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教科所支配实施,用于奖励在女童教育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1996年,通过"甘肃同乡会"给临夏州提供5万元的教育捐资,其中给临夏县1.5万元,这笔资金用在临夏县中学购置课桌方面。同年,宋文明为重建王尚书陵墓寄来"至大至刚不愧北国好汉,有为有守是资千秋典范"的对联,以表达海外同胞的恭贺之情。同年9月,宋文明至大陆西北考察。1997年7月,为响应临夏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再掀捐资助学活动0的决定》,宋文明速寄6000元人民币,其中5000元用于临夏县教育助学,另1000元用于《临夏县文史资料》第四辑出版费。2001年2月8日,历时十年的"宋锡五奖学金"改为"宋锡五文教基金会",使全州每年品学兼优的"状元"生有了40万元的基金保证。
  宋文明生于忧患年代,成长于祖国多难之秋,故常存富国之志,不仅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重视西部绿化,号召"救中国,先种树,救西北,先种树,救世界,先种树"。早在首次探亲之行的印象记中,高度肯定持久进行的全国性绿化工作,称之为"很有眼光很正确的事情"。1994年9月,宋文明在兰州设立"宋照远造林绿化奖",从次年开始,每年元月提供2.5万元人民币作为造林绿化奖金。2000年,宋文明捐资5万元人民币,用于郭家湾及莲花库区旅游绿化事业。
  宋文明先后为家乡捐资60多万元,动员在台"甘肃同乡会"成员捐款100多万元。为了心中教育和绿化两个美丽的梦,他奔走于海峡两岸,考察、建议、策划、出资,提出构想和方案,充分体现了海外游子情系桑梓的爱国热忱。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

沈遐熙 (1921~2003) 江苏省南京
马继援 (1921~2012) 甘肃省临夏临夏县
郭凤英 (1921~2005)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陈向明 (1921~1989)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林希之 (1921~1969)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
+ 更多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